我们需要啥样的文旅微短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18:22 1

摘要:当下,文旅微短剧的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增速领先于电影等其他内容形态,成为内容领域的一匹黑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去年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围绕乡村振兴、名城名镇名村等八大创作方向,探索“微

当下,文旅微短剧的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增速领先于电影等其他内容形态,成为内容领域的一匹黑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去年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围绕乡村振兴、名城名镇名村等八大创作方向,探索“微短剧+文旅”的融合新模式,试图将微短剧的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在这繁荣的市场背后,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户的声音往往被忽视。目前的文旅微短剧创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剧情逻辑、文化植入等常被吐槽,观众旅游意愿转化率低,而对用户真实反馈的系统梳理相对缺失,这使得创作水平难以实现高质量增长。

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文艺形式,用户在观看文旅微短剧时会关注哪些方面?对于角色的评论有何情感特征?根据用户评论,文旅微短剧应如何创新发展?聚焦“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中,前三批推荐剧目在抖音平台播放的一些评论,发现用户对文旅微短剧整体持接纳与积极期待态度。头部剧目点赞破5万的占六成,而高频词“好看”“短剧”显示出记忆点不足。负面评论主要聚焦于叙事逻辑漏洞与画面掉帧等问题,这提示了微短剧精品化的紧迫性。

文旅微短剧也应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用户对文旅微短剧的需求呈现出分层现象,包括信息、娱乐、社交、情感、审美需求。评论显示,用户需要知识、爽感、话题和共鸣,通过弹幕科普、官方同步发布取景地攻略等方式,可以将用户的求知欲、艺术享受转化为旅游动机,实现内容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同频共振。而要实现去悬浮化,就需要用普通人客串、方言、纪实等手法讲述人与土地的情感连接,用真实细节增强影像的可信度,引发观众的自我投射和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内容的厚度。

有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坚守内容为王,强化叙事完整度。打造有悬念、有深度的故事线,精准把握叙事逻辑,将地方文化与剧情深度融合,避免内容浮于表面。

第二,精准定位需求,优化观看体验。结合用户信息、娱乐、社交、情感与审美需求,可采用边拍边播模式,根据用户评论及时调整内容。

第三,推动内容变现,实现精准引流。结合剧情打造互动体验项目,剧集发布时间与当地最佳旅游期要匹配,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客流。

第四,锚定价值导向,引发情感共鸣。避免过度商业化与脱离现实的剧情,通过真实故事与鲜活人物串联文化符号,传递正确价值观。

第五,创新传播模式,促进合作共赢。打造市场化运营机制,加强跨界合作,整合传播渠道,打破流量限制与平台分流困境。

未来,文旅微短剧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多元化。以用户为核心是驱动文旅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剧情深度、文化可见度、情感真实度是决定口碑与转化的三大要素。我们应把评论区当作观察室、实验室,回归生活、回归艺术本身,探索更具公共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表达路径,实现线上点击到线下打卡的跃迁,进一步拓展文旅微短剧国际传播的潜力。

并州新闻 张晓育

来源:太原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