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业开启招股:华北第四大电解铝生产商,基石投资者认购近半股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18:01 1

摘要:11月14日,创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实业,02788.HK)正式开启港交所上市招股。此次上市,创新实业计划全球发行5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500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4.5亿股,且均可予重新分配及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招股价为10.18-

作者:大G

原创:美港股观察社

11月14日,创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实业,02788.HK)正式开启港交所上市招股。此次上市,创新实业计划全球发行5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500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4.5亿股,且均可予重新分配及视乎超额配股权行使与否而定,招股价为10.18-10.99港元,招股时间为11月14日至11月19日,预计上市日期为11月24日。

此外,公司还引入17家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中国宏桥、泰康人寿、嘉能可、摩科瑞、景林、ORIX欧力士、Investcorp、中国太保、广发基金、富国基金、Millennium、Jane Street、Polymer、厦门国贸、Brilliance及润晖投资,按高端定价,预计认购约3.51亿美元的股份。

目前,铝行业正迎来火热行情。在电解铝需求不断增长、国内供给上限锁定及成本下降的驱动下,电解铝企业的盈利能力正迎来快速修复阶段,整个板块的估值也在不断提升。此次上市,创新实业也有望借助这一火热行情获得不错的表现。

深耕铝产业链上游,跻身头部电解铝生产商

创新实业成立于2012年,扎根中国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和山东省滨州市,专注于铝产业链上游的氧化铝精炼和电解铝冶炼两大核心业务。铝产业链上游包含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精炼和电解铝冶炼三个阶段,其中精炼和冶炼环节按吨铝附加值计算为产业链中最高,公司精准卡位这一核心领域,构建了覆盖“能源-氧化铝精炼-电解铝冶炼”的一体化生态系统。经过十余年深耕,公司已形成高自给率的供应链体系,2022年至2024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和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氧化铝自给率分别约为47%、90%、84%、98%及70%,电力自给率分别约为81%、81%、88%、84%及87%,为稳定生产和成本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行业地位方面,创新实业已跻身国内头部电解铝生产商行列。根据CRU报告,按2024年产量计算,公司位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的电解铝冶炼厂是华北地区第四大电解铝生产基地,公司整体位列中国第十二大电解铝生产商。子公司内蒙创源于2024年获工信部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彰显了公司在绿色生产领域的行业认可。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化战略,参与投资沙特阿拉伯电解铝产业链综合项目,预计年产能达500千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为业务增长开辟新空间。

聚焦核心主营业务,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公司的主营业务围绕电解铝和氧化铝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展开,形成了以电解铝为核心、氧化铝业务快速增长的业务格局。电解铝产品主要包括铝液和铝锭,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汽车轻量化、绿色能源、交通运输、工业材料和建筑业等多个领域;氧化铝作为电解铝冶炼的关键原材料,除满足内部生产需求外,部分对外销售,同时公司还生产氢氧化铝等相关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公司的生产基地布局极具战略优势,电解铝冶炼厂邻近华北及华东下游主要铝消费地区,氧化铝精炼厂靠近铝土矿进口港及中转港,加之自身发电能力与内蒙古丰富电力资源带来的低电价优势,共同构成了公司的核心运营支撑。

从收入结构来看,电解铝业务长期为公司贡献主要收入,而氧化铝及其他相关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显示出业务结构的优化趋势。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电解铝销售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95.5%、90.5%、85.0%及76.6%;氧化铝及其他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则从2022年的2.0%逐步增长至2025年前五个月的21.1%。其中,铝液作为核心产品之一,在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分别贡献了78.5%、76.4%及59.7%的营收占比,而铝锭销售收入在2025年同期大幅增长至16.9%,主要得益于公司向独立第三方销售的增加及关连交易占比的降低。

财务表现稳健,盈利水平行业领先

财务方面,创新实业呈现出稳健增长的财务态势,收入与盈利规模整体稳步提升。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34.897亿元、138.147亿元、151.632亿元,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营收达72.135亿元,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盈利方面,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9.12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2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9.7%,其中,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4%至10.806亿元,2024年更是大幅增长142.4%,主要得益于电解铝及氧化铝平均售价上涨及部分原材料价格下跌带来的毛利提升。

在盈利质量方面,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优化,展现出优于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水平。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5.1%、16.9%、28.2%,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毛利率达19.9%,仍处于较高水平;净利润率从2022年的6.8%提升至2024年的17.3%,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为11.9%。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产业链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产品售价上涨以及生产效率的持续优化,其中2024年毛利率的大幅增长主要受电解铝及氧化铝平均售价上涨和煤炭、阳极炭块等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双重利好影响。

在稳健增长的财务趋势下,创新实业实现了很高的股本回报率,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62.0%、40.2%及91.1%,2025年前五个月也已经达到31.1%,能够为股东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

行业规模稳步扩张,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全球及中国铝产业正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铝作为全球消费量仅次于钢的第二大金属材料,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尤其是在绿色能源、汽车轻量化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长,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根据CRU报告,2024年全球电解铝消费量达7300万吨,中国市场消费量为4500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62%,预计2025年至2028年全球电解铝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6%。中国作为全球铝产业的主导市场,2024年电解铝行业规模约为1250亿美元,约占全球行业规模的71%,且由于工信部设定4500万吨/年的电解铝产能上限,中国对电解铝的年度需求缺口超过一百万吨并持续至2034年,将显著改善头部企业的经营效益。

在竞争格局方面,中国铝产业市场格局较为集中。2024年中国前五大电解铝生产商合计供应约2000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46%。创新实业凭借较强的生产规模与成本控制能力,在国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按2024年产量计算位列中国第十二大电解铝生产商,其管理每吨铝现金成本的能力在中国所有电解铝冶炼公司中处于前5%之列,在全球范围内亦具有竞争力,2024年位列前30%。随着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及绿色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竞争优势突出,构建一体化生态系统

创新实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资源布局、产业链整合、成本控制及绿色转型等多个维度,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公司战略深耕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和山东省滨州市两大具有稀缺资源优势的地区,前者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和绿色能源潜力,后者邻近铝土矿进口港,为原材料供应与成本控制提供了先天条件。公司打造的“能源-氧化铝精炼-电解铝冶炼”一体化生态系统,实现了高自给率的氧化铝和电力供应,不仅确保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更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在市场波动中能够维持强劲的经营业绩。

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表现尤为突出,电力自给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电力自给率达88%,远高于约57%的行业同期平均水平,较低的电价成本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公司的人均电解铝年产量处于590吨至670吨之间,为同期行业平均产量的两倍以上,较高的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了单位成本。此外,公司积极践行绿色转型战略,在内蒙古启动绿色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包括400兆瓦的风力发电站及11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目标到2026年底绿色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大幅超过国家规定的25%的标准,这一优势将帮助公司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把握行业绿色转型带来的市场机遇。

增长潜力充足,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未来,创新实业具备着充足的增长潜力,包括产能扩张、绿色能源项目落地及全球化布局等三大动力。在产能方面,公司已获得788.1千吨/年电解铝产能、1,200千吨/年氧化铝产能及2,980千吨氢氧化铝产能,且已获批6,000千吨/年由氢氧化铝焙烧生产氧化铝的产能,其中2,000千吨/年的生产线预计于2025年11月开始试产,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氧化铝供应能力。绿色能源项目方面,公司的风力发电站已投入运作且并网,太阳能发电站大部分容量已安装并部分并网,剩余容量预计于2026年底前投入使用,项目落地后将显著降低电力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全球化布局方面,公司投资的沙特阿拉伯电解铝产业链综合项目,预计年产能500千吨,将充分受益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能源成本,打开海外增长空间。

从长期投资价值来看,随着全球绿色能源、汽车轻量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解铝作为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中国电解铝产能上限的设定将进一步凸显头部企业的稀缺性。创新实业凭借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突出的成本控制能力及领先的绿色转型进展,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同时,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将有效分散单一市场风险,为业绩增长开辟新的增长点。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