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8年我在父亲的依依不舍下参军,在师医院当卫生员,天天给首长和战友们打针输液发放药品,不曾想却被政治部首长看中,调到广播室当广播员,我的人生从此改变。
1968年我在父亲的依依不舍下参军,在师医院当卫生员,天天给首长和战友们打针输液发放药品,不曾想却被政治部首长看中,调到广播室当广播员,我的人生从此改变。
作为家中的二女儿,我机灵聪明,又会说话,从小就颇受父亲偏爱。
那个时候我们家住在县城旁边,但父母天天下地,给生产队种地,而我们则被哥哥和大姐带大。
转眼间,我1966年读完了高中……可当时学校很乱,直到第二年我才拿到高中毕业证书。
我清楚地记得,1968年刚过了春节,我就看到外面的墙上贴出了“当兵光荣”、“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接受祖国挑选”的征兵广告,武装部的领导说,今年有征集农村女兵的指标。
但是,当我回家和父母说想当兵的事情时,父亲却立马打断我的话:二妞啊,你当什么兵啊,当兵是男娃们的事,你别凑热闹了……
可那时的我是一根筋,自己认定的事情无论如何也要得到,于是,我二话不说就去找奶奶,奶奶重男轻女,她偏爱哥哥和弟弟,对我们两个姑娘却不怎么喜欢。
可当我说,公社要求一家要当一个兵,如果不让我去,就让哥哥去当兵时,奶奶竟笑着说让我去当兵,她还做父亲的工作,无论父亲如何解释,奶奶就是让我去当兵。
尽管我的手段不太好,但我终于到大队民兵连长那里报上了名……
令人奇怪的是,各种原因那一年女孩子报名的并不多,而且在体检和政审之后,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孩通过了检查,我们于2月24日坐着绿皮火车到了山西北部的一个师部(男兵们坐闷罐火车到的部队)。
在新兵连,我这个农村女娃,头一次领到了6块7毛5分钱的津贴,我花了1块多买了牙膏牙刷肥皂和信纸邮票……
新兵下连后,我被分到了师医院当了一名卫生兵,在学习了半年的卫生工作知识后,我正式成为一名卫生员,每天在病房至少工作8个小时,给病号打针、输液、发药品,帮老首长或者阿姨到二楼病房去做理疗。由于我说话温柔,长相甜美,服务态度好,认识我的首长和战友,都愿意和我说话,尤其是几个训练受伤的战士,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心情愉悦,恢复得很快……
就在我以为自己当几年卫生员退伍回去的时候,却因为护理师政治部林主任,命运得到了改变。
林主任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前辈,他的身上多处负伤,他1969年8月住院,就是旧伤复发导致的。
那时部队非常重视军营文化,师机关在广场上组织广场联欢会,我作为师医院选送的选手登台唱歌,而林主任恰好那天被同事推着轮椅来观看演出,也许是我的嗓音好,歌唱得还行,在林主任出院的第五天,我就被调到了师广播室。
科长说,广播室已经有一个男兵,向主任报告还需要一个嗓音好、普通话相对好的一点的女兵配做节目,主任就推荐了我。
广播室的稿子,一般都是科里的江干事改好后交给我们播出的,江干事得知我是高中生,就试着让我改基层部队投来的稿件,没想到我改过几篇后,江干事很满意,说我的文笔基础蛮好的,之后,就让基层直接把稿子送到广播室……
没想到,这一年的年底,我们师竟发生了根本想不到的重大变化。
12月1日,上级命令我们师整体移防到内蒙古集宁地区,不仅如此,我们师的任务也发生了转变,由野战部队改为坚固地区防御。
这也是因当时复杂的北部边境地区形势所决定的。
但当时我们到这里时,到处都是看不到边的连绵山区,全师的干部战士全部投入到阵地工程建设里。
作为师宣传科一名的战士,我天天跟着江干事到各团火热的建设工地,采集新闻线索,晚上回到师部大院,分头写稿子,在师广播站进行战地广播的同时,重要的稿件在进行反复的修改后,投给军区报纸。
当时,军区部队写新闻稿的女战士不多,当军区《战友报》的编辑知道我是一线部队的女广播员时,对我们采写的稿件给予关注,指导我如何抓重点,如何写出一碰就响的好稿,师里后来还让我到报社实习了半年。
返回部队后,我在军区报纸刊登的稿件越来越多,此间还有两篇稿子被《解放军报》头版和二版登载……
一时间,我的名字全师干部战士都知道了,团里的新闻报道员纷纷找我,希望我帮他们上稿子,带带他们。
1970年12月,在我到师广播站一年零4个月的时候,在我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我被师里直接提拔成宣传科的干事,定为行政23级,工资57.5元……
当我写信告诉家里提干的消息时,父母他们十分高兴,父亲来信说,他想我了,希望我回家一趟。
当兵三年,我离家越来越远,可一直没回过家。
那个下午,当我穿着军装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我们家瞬间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邻居争相来看我,都说我当兵3年,人变得更漂亮了,也长高了不少,而父亲却在一边悄悄抹眼泪……
夜深人静的时候,父亲坐在我对面的凳子上,说他很高兴,根本没想到我会在部队提拔成干部,这在十里八乡也是少见,还说我这个闺女离家越来越远了,成了国家的人,以后不再只属于爹娘了……
听到爹这样说,我的眼睛止不住地往下掉。
我回到部队不久,接连收到好几个机关干部的情书,还有人托科长和部里同事,说要和我谈对象。
半年后,我和师后勤部油料科的赵副科长处上了对象,结婚后,我专门回家,把父母接到部队住了一段时间,他们不太适应部队这边的气候,住了一个多月就回到了豫南老家……
十五年后,我家老赵从边防某师副师长岗位上退休,我也离开了部队,我们一起回到了他的山东老家……
从农村女娃到部队团级干部,能走到今天我自己都不相信,但在人民军队,像我这样创造奇迹的普通人更多!#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来源:伊河生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