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出发3》评分暴跌:当“真人秀”只剩下“秀”,观众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8:00 1

摘要:开播三天豆瓣跌到4.7,沈腾范丞丞同框被刷退钱,国产慢综艺第一次把观众看生气。

开播三天豆瓣跌到4.7,沈腾范丞丞同框被刷退钱,国产慢综艺第一次把观众看生气。

很多人冲第一季滤镜点进第三季,结果十分钟就皱眉。

还是那几张熟脸,还是去云南看星星,可屏幕里飘出的全是算计:范丞丞每句话都要抢镜头,金晨刚想接话就被他抬手压回去;沈腾投票前先看丞丞脸色,高原反应没好透,节目组还把爬坡剪成连续剧情,喘得明显却硬塞游戏,观众跟着憋气。

最离谱的是VIP加更,七个人围桌剥蒜半小时,字幕配“感受生活”,弹幕刷的全是“感受诈骗”。

平台把这段当福利卖,正片里却剪不出一条完整笑料,会员群直接有人喊开发票。

有人翻出第一季数据,同样24小时录制,第一季平均笑点密度是三分钟一次,第三季降到九分钟一次,剪掉的多是嘉宾自然互怼,留下的全是重复老游戏:传声筒、愤怒唱歌、情景猜词,观众连答案都能提前背出。

更致命的是分寸感崩了。

熟人局最怕有人把没礼貌当真性情。

范丞丞把沈腾的行李藏起来,老人爬高找箱子,后期配花字“调皮”,评论区却齐刷“没大没小”。

金晨被推到一边,只能自嘲“我存在感低”,现场笑声尴尬。

观众不是讨厌开玩笑,是讨厌有人一直占话筒。

贾冰在厨房吼了一嗓子“愤怒”,沙哑嗓音把大家逗笑,这段反而冲上热搜。

道理简单:他忘了镜头,只想把菜炒好,真实情绪自带节奏。

胡先煦回归那期也回暖,年轻人不抢话,等别人掉梗再补刀,节奏一下就顺了,弹幕齐刷“舒服”。

可见观众要的不是更多梗,而是更少的演。

节目组没意识到,慢综艺的卖点从来不是游戏,而是“把人当人”。

第一季好看,是因为沈腾半夜饿了自己下面,摄像机只远远跟着;金晨素颜爬长城,喘到蹲地,导演没喊停。

第三季把所有人当NPC,必须完成KPI:每人每十分钟贡献一个笑点,达不到就重录,剪到观众眼皮打架。

业内流传一份招商PPT,第三季广告位比第一季多八个,口播时长翻倍,金主还要求“露出产品时必须全员笑脸”。

于是镜头里出现诡异画面:高原上众人刚喘口气,导演递上能量饮料,嘉宾齐刷刷举罐微笑,观众瞬间出戏。

广告太多不是原罪,把广告当剧情才是死刑。

有人把锅推给“综N代疲劳”,可隔壁《向往的生活》连做七季还能保6分。

差别在尊重:何炅和黄磊真下地,真做饭,真送客人到路口;摄像机偶尔扫到天边,留几秒空白,观众反而愿意停留。

观众要的是“陪你过日子”,不是“陪你加班”。

更深层的原因是创作路径依赖。

平台大数据显示,第二季弹幕最高频词是“丞丞好吵”,制片却把它理解成“热度”,第三季直接给他加戏。

大数据能告诉你谁被讨论,却测不出观众心里是烦还是爱。

算法把讨厌当流量,翻车就成了必然。

观众其实很好哄:给一点真实,留一点喘息。

别让所有人像打卡一样说完梗,别让女嘉宾永远坐在边边,别把会员当韭菜。

4.7分不是终点,是警钟:再贵的阵容也救不了傲慢的剧本。

下一次录制,建议导演组关掉提词器,把游戏卡扔进山谷,让沈腾真的睡个懒觉,让金晨决定去哪儿。

摄像机别急着推近景,先让嘉宾把一句话说完。

观众留下的理由很简单:看见自己生活中的松弛,而不是被安排的闹剧。

来源:下饭gb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