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巴黎完成了ID.Polo GTI原型车的展示后,关于电动Polo的信息被大量曝光,特别是当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等车型重新打开了两厢掀背市场的情况下,用户们对于德国厂商给出的方案有了更大的兴趣,就算不是一台GTI,未来标准版本的入华落地也依旧让人好奇。不过,就
在巴黎完成了ID.Polo GTI原型车的展示后,关于电动Polo的信息被大量曝光,特别是当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等车型重新打开了两厢掀背市场的情况下,用户们对于德国厂商给出的方案有了更大的兴趣,就算不是一台GTI,未来标准版本的入华落地也依旧让人好奇。不过,就在近日,大众高管向媒体确认,全新ID.Polo目前没有引入中国市场的计划,而中国市场的电气转型会以更加本土化的方式展开。同时,大众声称会有更多本土团队主导开发、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的大众电动车进入到国内市场,比如与众08,还有基于ID.AURA等概念车开发的量产版。但就我的理解来说,这其实就是给本土特供车让路、降低成本的举措,而回到大众ID.Polo这台车上,我觉得不引入其实是有点儿可惜的。
要说这ID.Polo有什么亮点,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它的前脸。ID.Polo在设计上并不是对燃油系列的推翻重来,而是选择了继承大量来自于大众Polo与高尔夫的家族标志。比如在打造封闭式格栅与大灯组的过程中,它就使用了不少横幅结构,无论是平直的线条,还是立体的带状装饰或内部光带,它都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了层次。正如我刚提到的,这应该算是大众在鼎盛时代的标志设计了,引入到电气化当中既保持了辨识度,也显得足够协调。
车辆的灯组还是保持了独立样式,一体式灯腔看上去还是比较明亮的。跟ID.3的区别在于,它的大灯除了有更多横向线条,在边框样式上也采用了倾斜打造,加上单灯腔的深度,看上去会有种奶凶奶凶的感觉。同时,为了保持运动感,大灯正下方也有纵向布局的条形导流孔,并在前保险杠上提供了一个开口相对较大的横向气孔结构,略带U型的效果就像是凌渡L等车型的压缩版,反正这运动姿态是构建起来了。
侧身位置上,客观说ID.Polo在比例上确实很难让人对它的空间放心。但咱们仔细来看,能发现它的C柱还是比较宽的,而且轴距在整个车身长度中的占比非常大、引擎盖结构占比有限,由此能推断它的空间利用率应该不低。尺寸方面,ID.Polo有4053/1816/1530mm的长宽高,轴距则为2600mm,长度与国产的大众Polo完全一致,并有76mm、81mm的宽度与高度优势,增长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而这一标准也远高于比亚迪海鸥(3780/1715/15400mm),尽管距离吉利星愿有长度与轴距上的差距,可从MEB+平台的集成度来说,空间其实还是够用了。
最后来看车尾,ID.Polo虽说只有后风挡、后雨刷以及点亮的VW标识展示在外,可就从比较清晰的轮廓缝隙看,车辆还是用上了贯穿式光带结构。比起咱们在国内见到的那些各类创新,ID.Polo所使用的是一条全幅同宽的带状设计,它就像是T-ROC探影尾灯的加宽版,但最终的效果如何,那就要等伪装全部撕开之后才能揭晓了。不过,就我的观察来说,它的尾门门槛好像还是高了点儿,这对于后备厢重物装卸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ID.Polo的运动风格也主要是靠保险杠来展示的。除了两侧插入了示宽光带的小导流外,保险杠还包括了带立体扩散结构的运动包围,这算是为它增添个性的一个有效渠道。
说到个性,GTI版本当然是要高得多的。ID.Polo GTI既在车头提供了宽大的扰流前唇,并在格栅结构内提供了额外的风道来增强扩散效果,也在多区域的装饰上加入了鲜亮涂装来进行点缀。此外,后保险杠也增大了顶部扰流板的口径,而后保险杠的扩散器也进一步增大,也同样加入了类似赛车的杠灯,这些都会直接服务于GTI版本的激烈操控环节。
细节上,ID.Polo GTI会得到与概念车一致的框架式轮毂,而轮辋中央的铭牌则用红色“GTI”标识替代了VW品牌车标。可能缺少大尺寸卡钳感觉上还是差点儿意思,但看得出来大众为了提升ID.Polo GTI的颜值吸引力,还是做了不少努力的。
至于说座舱,大众ID.Polo还没有公布具体量产设计,但就此前的概念渲染来看,如果能采用类似的双悬浮液晶屏(预计为10.9+12.9英寸组合)、提供带旋转换挡的D型双辐式方向盘,并尽可能减少使用更多织物软包来覆盖门板扶手等常触区域,那其在舱内档次上也不会逊色于我提到的那些国产A0级纯电车。
三电方面,在MEB+平台上采用前驱布局的ID.Polo,将会提供多个功率版本可选,以99Wk(135Ps)为主销版本,这已经比海鸥、星愿等车型要高了。此外,ID.Polo GTI将得到166kW(226Ps)的高功率电动机,来兑现更高的加速性能。续航方面,车辆会提供38kWh、56kWh两种规格电池组,实现最长451km的WLTP纯电续航,这其实放在一台主要瞄准城市通勤的A0级纯电上也足够了。比起这续航数据,车辆还将支持125kW充电功率,能在20分钟实现10-80%快充,这是优于不少同级别的国产车。
在很多品牌都选择用特立独行的风格来打造A0级车,大众能够在ID.系列中也保持适当的经典模式,不说是复古风吧,但这些特征与新元素的组合确实带来了不错的视觉效果。考虑到车辆现在还有不错的舱内娱乐硬件与续航、补能数据,我反正觉得不引入的决定多少是有点儿可惜的。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呢?
来源:车宇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