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绚烂绽放!鸭江寨布依山歌队:让民族文化在乡邻间传承丨季军团队专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17:46 1

摘要:木槌轻扬,山歌绕梁,身着青蓝布依盛装的队员们手随乐动,模仿着筛米、抬米、打粑粑、送粑粑的劳作场景,引来台下观众阵阵叫好声。11月16日,2025云岩区“爱邻日·黔灵达人秀”总决赛现场,鸭江寨布依山歌队的《粑粑舞》以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真挚的生活情怀,摘得季军殊荣。

木槌轻扬,山歌绕梁,身着青蓝布依盛装的队员们手随乐动,模仿着筛米、抬米、打粑粑、送粑粑的劳作场景,引来台下观众阵阵叫好声。11月16日,2025云岩区“爱邻日·黔灵达人秀”总决赛现场,鸭江寨布依山歌队的《粑粑舞》以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真挚的生活情怀,摘得季军殊荣。

“别人跳技巧,我们跳生活”

“这奖,是‘糍粑香’黏出来的邻里情,也是‘民族韵’养出来的文化魂。”作为云岩区布依学会秘书长,鸭江寨布依山歌队队长王成斌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怀。

据他介绍,《粑粑舞》是布依族的传统舞蹈,每逢丰收时节、春节、“六月六”等重要节日,布依同胞就会通过跳这支舞庆祝劳作成果,“打糍粑不仅是制作美食,更是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仪式,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别人跳技巧,我们跳生活。木槌敲出的不仅是软糯的糍粑,更是团圆与希望。”在王成斌看来,布依山歌和舞蹈素来内敛质朴,大多源于农耕生活,舞蹈里筛米的弯腰、抬米的发力、打粑的默契,都是对辛勤耕耘的致敬、对丰收喜悦的抒发。“我们想把这份带着糍粑香气的幸福,传递给更多观众。”

“我们有最默契的邻里情”

鸭江寨布依山歌队的队员们来自云岩区马王街道金鸭村鸭江寨及周边社区,平均年龄48岁。“大家都是上班族或农户,能聚在一起排练特别不容易。”王成斌说,为了不耽误大家的工作与生活,团队把排练时间定在周末和晚间空余时段,每周两次,每次3小时。

52岁的盛庭玉零基础入门,每天对着手机视频苦练基础动作;开出租车的陈廷忠收班后匆匆赶来,常带着一身汽油味投身排练;队员孩子小,邻居主动帮忙照看;排练结束后,大家分享腌肉、辣肠等家常菜,混着糍粑香的 “团建餐” 格外暖心。“我们就像一家人,有着最默契的邻里情谊。” 王成斌感慨,正是这份相互体谅的温暖,支撑着队伍一步步走到总决赛。

《粑粑舞》能打动评委,更离不开“守老根、添新味”的巧思。舞蹈编排上,团队反复打磨,队形从分散的“劳作”状态,到木槌交替起落的“合力打粑”,最后围成圆圈 “分送糍粑”,暗合“邻里团圆”的“爱邻日”主题。得知获奖时,队员们欢呼雀跃,有人甚至热泪盈眶,“所有的苦都值得,这更坚定了我们传承布依文化的决心。”

“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季军不是终点,而是民族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起点。谈及未来,王成斌有着清晰的规划:组建非遗文化剪纸艺术表演队,将传统剪纸与现代艺术结合,生动还原布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展现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公益表演与教学,教大家唱布依山歌、跳《粑粑舞》,让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我们还想以线上加线下的方式,搭建邻里交流平台。” 王成斌介绍,线上将通过微信群建立兴趣小组,分享民族文化知识;线下在传统节日组织聚会,一起打糍粑、唱山歌,同时探讨村寨改造、移风易俗等事务。“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邻居们主动搭话,在需要时相互援手,增进信任与理解,形成‘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氛围。”

在王成斌和队员们心中,“黔灵达人秀” 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荣誉。它以文化为纽带增强了村寨凝聚力,让群众收获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更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 “扩音器”,让布依山歌、民俗文化走出村寨,在各族邻里的共跳共唱中实现融合与传播。这种由文化凝聚的邻里情,正是基层治理最宝贵的财富,为以文化建设支撑赋能基层社区综合治理提供了生动实践与鲜活样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凌

图/杨舒丞

编辑 张蕾秋泓

二审 杨舒丞

三审 陈兵 周密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