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野猪在桥上跳桥死亡:20米高桥下的悲剧,撕开人兽共处困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7:35 1

摘要:近日,一段“野猪桥上纵身一跃”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11月16日下午2点左右,重庆城口县高燕镇河岸村的一座新建大桥上,一头七八十斤重的成年野猪在前后车流的夹击下,慌乱中跃过护栏,从20多米高的桥面坠落至桥下石滩,当场死亡 。目击者货车司机胡先生拍下的这段视频,

近日,一段“野猪桥上纵身一跃”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11月16日下午2点左右,重庆城口县高燕镇河岸村的一座新建大桥上,一头七八十斤重的成年野猪在前后车流的夹击下,慌乱中跃过护栏,从20多米高的桥面坠落至桥下石滩,当场死亡 。目击者货车司机胡先生拍下的这段视频,既让网友为野猪的命运唏嘘,也让“人兽冲突”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据胡先生回忆,事发时他正驾驶大车准备过桥,车辆刚停靠在桥头,就看见这头野猪从附近庄稼地窜上桥面。“它原本在田里偷吃红薯,看到我的车过来就往桥上跑,没想到对面刚好冲过来一辆摩托车。”前后退路被堵的野猪在桥中间来回折返,显得极度惊慌,在桥面徘徊两圈后突然做出惊人举动——猛地挣脱护栏束缚,垂直坠入桥下河道 。由于大桥距河面高达二十余米,且河岸边布满坚硬石块,野猪坠落后当场失去生命体征。

随后,胡先生召集多位村民对野猪尸体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挖了个深坑用泥土深埋,天热容易腐烂发臭,还可能滋生细菌。”胡先生表示,村里偶尔会有野猪下山觅食,但闯入桥面并跳桥身亡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发生 。这段时长数十秒的视频上传网络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调侃野猪“想不开寻短见”,也有网友打趣“是不是失恋了”,但更多人在惋惜之余,开始关注野生动物进城背后的生存困境。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解释,网友的调侃只是善意的误读,野猪跳桥绝非“主动寻短见”,而是应激状态下的本能反应。“野猪视力极差,且天性极易受惊,陌生的桥面环境、来往车辆的轰鸣声,再加上前后被堵的绝境,让它陷入极度恐慌。”专家进一步分析,野猪的大脑无法处理复杂的逃生选项,在恐惧驱使下只能选择“逃离视线内的危险”,最终误将桥面外的虚空当作生路,酿成悲剧。

这起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重庆多地频繁出现野生动物闯入人类生活区的案例。今年5月,两江新区华侨城运动生活公园附近发现野猪踪迹,专业捕猎队连续多日排查仍有部分野猪失联,据推测这些野猪可能从嘉陵江对岸泅渡而来,借助两岸连片的绿地一路进入城区。6月,江北区铁山坪4A级景区内,游客首次在核心区域发现野猪群,林业部门推测是种群繁殖后迁移途中的临时停留。而在2019年7月,长寿区碧水天城小区曾闯入一头百斤重的野猪,不仅撞坏两辆汽车,还成功跃过两米高围墙,最终民警联合市民动用五只猎犬才将其制服,事后进行了无 害化深埋处理 。

野猪频繁进城的背后,是生态保护与城市扩张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重庆近年来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渝北区铜锣山矿区、广阳岛等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城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迁徙通道。随着生态环境改善,野猪的繁殖力和适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野猪数量已达200万头,分布于28个省份,其中26个省份存在野猪致害情况 。

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压缩了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重庆作为山地城市,“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地理格局本就使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犬牙交错,而新建道路、住宅小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割裂了动物的迁徙路径,迫使它们不得不冒险闯入人类活动区域寻找食物和生存空间。城口县高燕镇的事发桥梁正是如此,这座新建桥梁连接着村庄与山地,成为野猪下山觅食的必经之路,最终因车流干扰引发悲剧。

值得关注的是,野猪的保护 status 已发生重大变化。2023年6月,国家林草局正式将野猪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调出,这意味着野猪不再属于国家层面的保护动物,猎捕无需办理狩猎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捕杀,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在自然保护地、禁猎区、禁猎期或使用禁用工具猎捕野猪,仍将面临法律制裁,且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野猪及其制品[[_LINK ICON]](http://www.zrbhq.cn/sf_BDAE01C1C7E3400884A0211F38AE534E_262_82DA2ECD777.html?flow_extra=eyJpbmxpbmVfZGlzcGxheV9wb3NpdGlvbiI6MCwiZG9jX3Bvc2l0aW9uIjo5LCJkb2NfaWQiOiIwNDhjY2U4NDM0YzllMTA0LTlhNTQwNjlmYjhjY2FkMTIifQ==&inline_doc_id=null)。

这一调整的背后,是日益突出的“人猪冲突”问题。在重庆,合川区草街街道的庄稼地频繁遭野猪啃食,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的野猪群威胁居民安全,开州区、云阳县多地出现农作物受损情况,各地多采取巡逻驱赶、物理防护等方式应对。而在全国范围内,野猪致害的情况更为严峻,仅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乐园村,每年因野猪侵害损失的粮食产量就达8万斤,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野猪伤人事件 。

为缓解这一矛盾,国家林草局等15个部门于2024年2月联合出台《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分级分类开展种群调控,将野猪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在宁夏等试点地区,专业猎捕队借助热成像无人机、猎犬等工具开展科学猎捕,猎捕一头野猪可获2400元补贴,无害化处理每头补贴200元,通过规范管理平衡生态保护与民生安全[[__LI NK_ICON]](http://m.toutiao.com/group/7435666568043889192/?flow_extra=eyJpbmxpbmVfZGlzcGxheV9wb3NpdGlvbiI6MCwiZG9jX3Bvc2l0aW9uIjoxMywiZG9jX2lkIjoiNmE0OWI3ODQzMjUwYjJmYy0xNjZiYjZlNmViYzQ2YmVkIn0=&upstream_biz=doubao&inline_doc_id=null)。

回到重庆城口的这起悲剧,村民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值得肯定,但如何从源头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仍需多方合力。林业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动物迁徙路径的监测,在桥梁、公路等关键节点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城管、交管部门可优化通行管理,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时段采取限流、减速等措施;而公众也需提升防护意识,遇到野猪时保持安全距离,切勿驱赶或投喂,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处置 。

一头野猪的意外死亡,看似是偶然事件,实则是城市化进程中生态与发展矛盾的缩影。当钢筋水泥的桥梁跨越山林河道,当人类活动范围不断向自然延伸,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逐渐压缩,人兽相遇的概率必然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只能走向对立——重庆九龙坡区的广厦城小区就是例证,这里的居民与“落户”的松鼠和平共处,主动为它们提供食物,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样本 。

生态保护的终极目标,不是将野生动物隔绝在人类世界之外,而是在发展中寻找平衡点。重庆作为山水之城,既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承载着千万人的城市梦想。如何让野猪等野生动物有安身之所,让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受侵扰,需要更科学的规划、更完善的机制和更包容的心态。或许在桥梁两侧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在城市边缘预留生态缓冲带,在社区开展野生动物防护宣传,都能为减少此类悲剧贡献力量。

夕阳下的城口县河岸村大桥,桥面依旧车流不息,桥下的石滩早已恢复平静。那头野猪用生命留下的问号,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当我们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同时,是否也该为自然界的“邻居”们留一方天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科学规划、每一次善意避让、每一次理性处置中。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多类似的悲剧,让城市与山林、人类与动物真正实现各安其居、和谐共处。

来源:宁静姿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