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以开放赋能营商环境 驱动投资贸易提质增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17:35 1

摘要:2025年以来,鄂尔多斯市立足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重要支点城市定位,以政策创新为引领、平台建设为支撑、产业升级为核心,持续优化投资贸易营商环境,推动外贸进出口、招商引资、跨境电商等指标稳步增长,书写内陆资源型城市开放发展新篇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额

2025年以来,鄂尔多斯市立足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重要支点城市定位,以政策创新为引领、平台建设为支撑、产业升级为核心,持续优化投资贸易营商环境,推动外贸进出口、招商引资、跨境电商等指标稳步增长,书写内陆资源型城市开放发展新篇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额85.6亿元,同比下降1.1%(1-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98.75亿元,同比增长3.8%。);实际使用外资16672万美元,同比-40.4%;预计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688.7亿元,同比增长7.2%。

政策赋能 筑牢开放发展制度根基

鄂尔多斯市精准施策,打出政策“组合拳”,编制《中国(鄂尔多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鄂尔多斯市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若干政策》,从夯实服务功能、搭建基础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推进融合发展、强化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制定31项具体措施,全面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

推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定制化监管,通过外贸政策“云讲堂”“送政策上门”解读国际标准与通关规则。海关为“新三样”出口企业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推广原产地证书智慧审签。今年1-9月,累计帮助新能源企业产品享受进口国关税优惠超3000万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产业升级 激活贸易增长内生动力

依托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外贸向数字化、品牌化转型。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额达11.5亿元,占自治区同类产品出口78.2%,新能源产品进入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储货值达10.2亿元,保税仓储货物出口退税“入区即退”约1.2亿元。

跨境电商成转型核心引擎,通过“产业带+数字化”模式,培育羊绒、螺旋藻、汽车装备等跨境电商产业带。2025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累计12.6亿元,同比增长93倍,东胜区(羊绒)、鄂托克旗(螺旋藻)等产业园有序运营,雅安羊绒等老牌外贸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培育“LAMY”“EAN”等自主品牌;汽车装备产业上线跨境电商独立站;康晟藻业在德国布局2万平方米海外仓,推动螺旋藻制品本土化销售。

易货贸易新业态加速兴起,出台专项方案,引导化工、汽车装备企业探索“以货换货”。依托综合保税区推出“保税+”集成服务,通过保税仓储、加工、维修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构建“贸易企业+贸易商品”双白名单信用体系。

平台提质 畅通内外联动开放通道

鄂尔多斯市完善开放平台功能,综合保税区与零碳产业园联动,优化“保税+仓储”模式,推广“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实现非保税与保税货物同仓存储调拨,保障货物高效流转。

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建成2800平方米基础监管及仓储场所,在核心城区布局“ONEMIKE”空港跨境体验中心,累计营销额300万元。国际通道不断拓展:航空口岸开通9条国际航线,获批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三类指定监管场地,新鲜货物96小时内送达;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6列,货值2亿余元,2025年发运至哈萨克斯坦的JSQ班列运输奇瑞汽车290台,打通至欧洲、中亚、俄罗斯铁路通道。

服务增效 增强投资集聚磁场效应

以精准招商为抓手,构建“9群18链”招商体系,完善“两图两表两库”,紧盯长三角、珠三角,聚焦能源化工、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靶向招商。2025年以来,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考察12座城市,召开10场“链”上招商推介会,接洽企业200余家,引进外贸企业10家。

在要素保障方面,推进县域商业建设,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244万元;与本地院校合作搭建人才孵化平台,输送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深化部门协同,商务、海关、税务联动,实现相关信息实时互通、危险货物包装鉴定证书信息自动抓取、属地查检“即报即检”,提升企业获得感。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平台功能、培育人才生态,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中欧班列、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释放投资贸易高质量发展动能。(乔海燕)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