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此,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等承办的“上海健康播报”特别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做好科学“三防”,健康过秋冬。
寒潮席卷大江南北
昨天半夜前后
冷空气前锋已经抵达上海
本市风力明显增大
偏北风5~6级阵风7级
沿江沿海地区6级阵风7~8级
气温下行
目前本市寒潮和大风两蓝预警高挂
白天天空阴沉
气温也只降不升
10时全市气温在14~15℃之间
傍晚之后将逐渐降至10℃以下
北风阵阵,风寒效应明显
体感变得阴冷
请及时添衣保暖
注意防范大风影响
上海周三、周四郊区仅0~2℃
冷气团控制下
周二天空放晴,气温更低
全天气温仅有4~10℃
风力依然较大,是冬日的体感了
周三和周四的早间
是本轮寒潮影响下气温最低谷
中心城区最低气温在4℃左右
郊区仅0~2℃,局部有薄冰
大部郊区将出现初霜冻
周四冷空气影响趋于结束
气温逐日回升
周后期最高气温又可接近20℃
全国天气趋势
预计未来一周
本次冷空气过后
还会有两次冷空气影响
分别是
19至20日和24日
来看具体预报
预计
17日至18日
黑龙江东北部、陕西南部
四川盆地东部、重庆、贵州
江汉大部、云南东部、江南、华南等地
日平均或最低气温
下降6至10℃
其中
重庆北部和东部、湖北西部
贵州北部和东部、江淮东部
江南北部、广西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
降温10至12℃
安徽南部局地
降温可超过14℃
19日凌晨
最低温度0℃线
将南压到苏皖南部至湖北中部一带
19至20日
受补充弱冷空气影响
华北及东北地区还将有2至4℃降温
东北地区北部和东部局地达6至8℃
24日后
又一股冷空将影响北方地区
上述地区将有4至6℃降温
局地降温8℃左右
降水方面
预计
今天(17日)
雨雪天气有所减弱
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
河南西南部、陕西东南部
湖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
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其中
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
局地有大雪(5至9毫米)
寒潮来袭
心脑血管、呼吸道等疾病进入高发期
如何科学应对降温?
为此,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等承办的“上海健康播报”特别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做好科学“三防”,健康过秋冬。
精准保暖,这些部位要“防寒”
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要特别防护:颈部受凉易致头痛、肩颈僵硬,早晚可戴围巾保暖;腹部受寒易引发腹泻,可穿高腰款式的下装,寒冷时也可在内衣外面贴上暖宝宝;脚踝受凉易致感冒、关节痛,天冷时不要露脚踝,睡前可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肩部受凉易诱发肩周炎,可穿防风外套或戴薄款护肩;膝盖怕冷,会让一些人的“老寒腿”加剧疼痛,天冷时可穿加绒打底裤,运动时戴护膝,避免久蹲,减少膝盖压力;腰部受寒可能导致腰酸乏力,可穿收腰外套或系宽腰带,久坐后用手搓热后腰。
细节入手,日常生活要“防感”
当前正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平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主动戒烟,同时也要减少家庭油烟刺激;及时关注气温变化,降温要适时添衣,早晚的温度较低,外出时别忘了带好外套、围巾等防风防寒;每天多饮温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豆制品等,增强免疫力。此外,可根据医生建议,及时接种疫苗。
自我管理,特殊人群要“防病”
“三高”等慢病人群,此时节更要做好健康管理,牢记“三防”:一防血压波动,如有头晕、头痛或血压突然升高,及时就诊;二防血糖变化,糖尿病患者容易因饮食增加、运动量减少而导致血糖升高,适当增加室内活动,注意监测血糖水平;三防血脂异常,天冷容易管不住嘴,暴饮暴食等容易升高血脂,要做到饮食有节,科学进补。
同时,寒冷天气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卒中等问题。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一定要避免寒冷刺激,及时纾解不良情绪;饮食清淡,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保持运动习惯,老年人可适当步行,试试太极拳、木兰操等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综合:东方网、上海天气、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杭州日报、长江日报、新民晚报等
编辑:李赞
监制:小乐
审核:胡笳
来源:上海交通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