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背叛我!就把他们歼灭!大唐帝国在怛罗斯失败后的复仇行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17:29 1

摘要:要说唐朝中期的西域,那可真是个热闹地界儿 —— 大唐的安西军握着兵权,阿拉伯帝国盯着商路,各个部落你挨着我、我靠着你,今儿个结盟,明儿个翻脸,跟过家家似的。在这些部落里头,葛逻禄人绝对是个 “显眼包”,他们原本是大唐的附属部族,跟着大唐吃香的喝辣的,可关键时候

封常清

作者慨叹:

谁敢挑战大唐帝国的权威,那就让他在地球上消失!唐玄宗命令大将封常清带领2万唐军精锐,过雪山趟冰河,骑行2万多公里,目的就是消灭叛军!

3万唐军遭背刺!葛逻禄怛罗斯反水坑惨高仙芝,封常清带2万精锐屠到他族快没了——敢叛大唐?扒层皮算轻的!

怛罗斯捅刀坑死2万唐军!葛逻禄敢叛大唐,封常清直接率2万兵踏平他老巢,最后连部落根都给你刨了!

就因葛逻禄反水,3万联军当场崩!封常清追着打3千里,敢挑大唐权威?灭族都不冤!

封常清

要说唐朝中期的西域,那可真是个热闹地界儿 —— 大唐的安西军握着兵权,阿拉伯帝国盯着商路,各个部落你挨着我、我靠着你,今儿个结盟,明儿个翻脸,跟过家家似的。在这些部落里头,葛逻禄人绝对是个 “显眼包”,他们原本是大唐的附属部族,跟着大唐吃香的喝辣的,可关键时候掉链子,临阵倒戈捅了唐军一刀。

这事儿啊,还得从一个叫高仙芝的将军说起。提起高仙芝,西域没人不知道,此人身高八尺,浓眉大眼,打仗那叫一个勇猛,一手 “长途奔袭” 的战术用得炉火纯青,平定小勃律、征服撒马尔罕,战功赫赫。可这人也有个毛病,刚愎自用,还特贪功,眼里揉不得沙子,更见不得别人不给他面子。正是他的这个脾气,给后来的怛罗斯之战埋下了炸药桶。

天宝九载(公元 750 年)的夏天,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今新疆库车)热得像个蒸笼,知了在杨树上没完没了地叫,连空气都带着沙砾的滚烫气息。高仙芝坐在节度使府的大堂里,手里捏着一份奏报,眉头拧成了疙瘩。

“节度使,石国那点儿事儿,犯不着动这么大肝火吧?” 副将段秀实站在一旁,看着高仙芝铁青的脸,小心翼翼地劝道。他知道高仙芝的性子,一旦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高仙芝 “啪” 地把奏报拍在案几上,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段将军这话就不对了!石国国王那老小子,对大唐‘无蕃臣礼’,朝贡的礼物越来越薄,使者见了我还敢摆架子,这不是打我大唐的脸吗?” 他站起身,踱了两步,腰间的佩刀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咱们安西军在西域浴血奋战,图的就是让这些小国俯首帖耳,他石国敢跳出来叫板,不给他点颜色看看,其他部落都得跟着学坏!”

高仙芝

段秀实还想再劝:“石国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农业商业都发达,跟周边部落关系也不错,真要是打了,怕会引来非议啊。”

“非议?” 高仙芝冷笑一声,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我高仙芝打仗,还轮不到别人说三道四!传我将令,召集安西各镇主力,再通知葛逻禄、拔汗那等附属部落派兵,半个月后,出兵石国!”

其实啊,高仙芝心里打的算盘,段秀实也明白。石国富庶,城池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打下石国,既能立功受赏,又能大发一笔,这才是高仙芝真正的心思。可他没想到,这一时的贪念,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唐军的动作很快,两万安西精锐加上一万多仆从军,浩浩荡荡地向石国进发。石国国王本来就没想着跟大唐作对,见唐军大兵压境,吓得赶紧派使者求和,愿意献上珍宝,永远臣服大唐。高仙芝表面上答应了,可等军队开进石国都城后,他立马变了脸。

“杀!一个不留!” 高仙芝的命令冰冷刺骨。唐军士兵像饿狼扑食一样冲进大街小巷,烧杀抢掠,原本繁华的石国都城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火光冲天,哭喊声、惨叫声此起彼伏,金银珠宝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唐军大营。石国国王和贵族被俘虏,押往长安献捷,而他的儿子趁着混乱,带着几个亲信偷偷逃了出去。

逃出来的石国王子又惊又怕,看着远处燃烧的都城,眼泪直流。他心里恨透了高仙芝,恨透了大唐的背信弃义。“大唐不仁,休怪我不义!” 他咬着牙,下定决心向阿拉伯帝国(当时叫大食)求援。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正处于扩张期,早就想染指中亚,石国王子的到来,正好给了他们出兵的借口。

消息传回安西都护府,段秀实再次找到高仙芝:“节度使,石国王子逃去大食了,这事儿恐怕要闹大,咱们得早做准备啊。”

高仙芝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手里把玩着从石国抢来的玉佩:“怕什么?大食军队虽多,但战斗力远不如我安西军。之前跟他们交手六次,哪次不是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傲慢,“正好,我还想趁机教训教训他们,让他们知道中亚谁说了算!”

天宝十载(公元 751 年)初,高仙芝得到情报,阿拉伯大军正在向中亚集结,准备袭击安西四镇。他决定先发制人,率领三万联军(两万安西军加一万仆从军)从龟兹出发,长途跋涉七千多里,向阿拉伯帝国的腹地进军。这一路啊,可真是苦不堪言,沙漠里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寒风刺骨,士兵们渴了只能喝浑浊的河水,饿了就啃干硬的饼子,不少人都病倒在了路上。

“将军,咱们这是要去哪啊?这路也太远了。” 一个年轻的士兵凑到同乡身边,小声问道。

同乡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叹了口气:“听说要去怛罗斯,跟大食军队打仗。高将军说了,打胜了,赏银翻倍!”

年轻士兵摸了摸干瘪的行囊,眼神里充满了疲惫:“翻倍又咋样?能活着回去才好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远征,等待他们的不是胜利的荣耀,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背叛和惨败。

公元 751 年 7 月末,高仙芝的大军终于抵达了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这里西距石国两百多公里,东行两百多里就是碎叶城,是个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唐军刚扎下营寨,就探马来报:阿拉伯大军主力已经赶到,人数足有十几万,统帅是齐雅德・萨里。

站在营寨的瞭望塔上,高仙芝望着远处黑压压的阿拉伯军营,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大食军队多,但没想到会多到这个地步。可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打。

“传我将令!” 高仙芝的声音依旧沉稳,“步兵部署在怛罗斯河边,结成方阵,弓弩手在前,长枪手在后;骑兵随我驻扎在步兵阵地后方,作为机动部队;葛逻禄和拔汗那的仆从军部署在两翼,负责警戒,一旦发现敌军动向,立刻回报!”

葛逻禄人的首领吐迷度接到命令后,心里犯了嘀咕。他看着身边的儿子阿史那:“儿啊,你觉得这仗能打赢吗?大食军队太多了,咱们葛逻禄部只有三千人,这要是打起来,怕是要折在这里。”

阿史那年轻气盛,却也看得明白:“父亲,高仙芝太骄傲了,三万对十几万,这简直是以卵击石。而且唐军刚灭了石国,手段那么残忍,咱们要是跟着他们输了,下场肯定好不了。” 他凑近吐迷度耳边,“我听说大食那边已经派人联系咱们了,说只要咱们临阵倒戈,战后就把七河流域的地盘分给咱们。”

吐迷度皱着眉,沉思了半天。葛逻禄部在西域漂泊多年,一直想找个安稳的落脚点,七河流域水草丰美,确实是块好地方。可他又怕背叛大唐的后果,毕竟大唐在西域的势力盘根错节。“再等等,看看战局再说。” 吐迷度最终还是没拿定主意。

第二天一早,战斗正式打响。阿拉伯军队清一色的骑兵,骑着高大的阿拉伯马,手持长矛和马刀,像潮水一样向唐军阵地冲来。他们的马匹确实厉害,跑起来又快又稳,元人后来形容这种马 “有鳞角,牝马有驹不敢同牧”,可见其神骏。

唐军的弓弩手早已准备就绪,“放箭!” 随着将领一声令下,箭矢像雨点一样飞向阿拉伯骑兵,冲在前面的骑兵纷纷中箭落马。可阿拉伯军队人多势众,一波倒下,另一波又冲了上来,很快就冲到了唐军的方阵前。

“长枪手上前!” 唐军步兵们齐声呐喊,长矛如林,迎向了阿拉伯骑兵的冲击。金属碰撞的 “叮叮当当” 声、士兵的呐喊声、战马的嘶鸣声混杂在一起,怛罗斯的草原上,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高仙芝骑着战马,在阵后指挥作战,他手持长枪,时不时斩杀冲过来的敌军骑兵。“好样的!守住阵地!” 他大声呐喊,鼓舞士气。安西军果然是 “天下精兵之最”,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凭借着严明的纪律和精良的装备,硬是挡住了阿拉伯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葛逻禄人在两翼看得心惊胆战。他们看到唐军士兵虽然勇猛,但架不住阿拉伯军队人多,打了一整天,唐军的阵型已经有些松动,士兵们也都累得气喘吁吁。吐迷度心里的天平,开始慢慢向阿拉伯人倾斜。

接下来的四天,双方你来我往,激战不休。怛罗斯的风沙像刀子一样,刮得人睁不开眼,士兵们的脸上、身上都沾满了沙尘和鲜血,不少人的盔甲都被砍得坑坑洼洼。唐军的粮草越来越少,伤员也越来越多,而阿拉伯军队却像是源源不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攻势。

第五天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了血红色,战场上的尸体堆积如山,河水都被染成了暗红色。唐军士兵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不少人拄着武器,连站都站不稳了。高仙芝看着疲惫不堪的士兵,心里也有些发慌,他知道,再这样打下去,唐军迟早会崩溃。

“再坚持一下!天黑之前,咱们一定能守住!” 高仙芝骑着马在阵前穿梭,嗓子都喊哑了。可他不知道,一场致命的背叛,正在悄悄降临。

第五天傍晚,就在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葛逻禄首领吐迷度召集了所有部落的头领。

“各位,” 吐迷度的声音有些沙哑,“唐军已经撑不住了,再跟着他们,咱们都得死在这里。大食那边答应的条件,你们也都知道了,七河流域的地盘,足够咱们部落繁衍生息。”

一个头领有些犹豫:“可是,背叛大唐,要是以后唐军报复怎么办?”

“报复?” 吐迷度冷笑一声,“唐军现在自身难保,能不能活着回去都不一定,还谈什么报复?再说,有大食撑腰,咱们怕什么?” 他看了看众人,眼神变得坚定,“我决定了,现在就动手,切断唐军步兵和骑兵的联系,配合大食军队,一举消灭唐军!”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在生存和利益面前,所谓的忠诚,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就在这时,唐军的阵后突然传来一阵混乱。“不好了!葛逻禄人反了!” 一个士兵惊恐地大喊。

高仙芝回头一看,只见葛逻禄人的骑兵突然调转马头,向唐军的后方发起了袭击。他们的刀光闪过,唐军士兵一个个倒下,原本就已经疲惫不堪的唐军,瞬间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

“混蛋!” 高仙芝气得浑身发抖,他万万没想到,葛逻禄人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背叛。“李嗣业!带骑兵去挡住他们!”

虢国公李嗣业是安西军的猛将,人称 “战神”。他听到命令,立刻率领骑兵冲了上去:“兄弟们,跟我上!杀了这些叛徒!”

可此时的唐军已经军心大乱,葛逻禄人的袭击又太过突然,骑兵们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而阿拉伯军队也趁机发起了总攻,重甲骑兵轮番冲锋,唐军的阵线很快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将军,守不住了!赶紧撤退吧!” 段秀实带着几个亲兵冲到高仙芝身边,脸上满是血污。

高仙芝看着溃散的士兵,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他征战多年,从来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撤!撤退到白石岭!” 他咬着牙,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撤退的路上更是一片混乱。拔汗那的仆从军在前头跑,人畜塞路,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李嗣业急了,挥舞着陌刀,大喊道:“让开!再不交,别怪我不客气!” 可没人听他的,大家都只想活命。

李嗣业没办法,只能狠下心来,“前驱,奋力挺击之,人马俱毙,胡等遁,路开。” 他骑着马,挥舞着陌刀,硬生生在人群中砍出一条血路,高仙芝和剩下的士兵,只能踏着友军的尸体,狼狈地向西逃窜。

夜色降临,怛罗斯的草原上,只剩下燃烧的营帐和遍地的尸体。高仙芝带着两千多残兵,躲在一处山谷里,看着身边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士兵,心里充满了悔恨和愤怒。“吐迷度!葛逻禄!我高仙芝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他一拳砸在石头上,鲜血顺着手指流了下来。

这场战役,唐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和被俘的各占一半,安西军的精锐损失殆尽。而葛逻禄人,因为背叛有功,得到了阿拉伯帝国的赏赐,在七河流域站稳了脚跟。

这里得澄清一下网上的一个谣言,说怛罗斯之战因为唐军输了,被朝廷禁播了,这纯属瞎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里都有明确记载,唐朝压根没把这场战役当成多大的事,毕竟当时唐朝的国力还很强,西域的控制权也没丢。真正让唐朝退出中亚的,是后来的安史之乱。

从国际视角来看,怛罗斯之战是蒙古人崛起之前,亚洲两端最强大的帝国第一次正面碰撞。虽然唐军输了,但也让阿拉伯帝国见识到了大唐的军事实力,之后双方再也没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中亚的势力范围基本稳定了下来。可以说,这是一场 “打平了” 的较量,谁也没占到多大便宜。

天宝十载(公元 751 年)深秋,怛罗斯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长安。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池和杨贵妃赏花,接到奏报后,当场就发了火。

“废物!都是废物!” 唐玄宗把奏报扔在地上,脸色铁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安西军,竟然会输给大食,更让他愤怒的是葛逻禄人的背叛。“一个小小的附属部落,也敢背叛大唐,真是胆大包天!”

一旁的高力士赶紧上前劝慰:“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要紧。高仙芝虽然战败,但也不是全无功劳,至少让大食知道了我大唐的厉害。”

“厉害?” 唐玄宗冷笑一声,“三万大军,最后只回来两千人,这叫厉害?高仙芝贪功冒进,导致全军覆没,葛逻禄临阵倒戈,罪该万死!” 他来回踱了几步,眼神变得凌厉,“传我旨意,免去高仙芝安西节度使一职,召回长安听候发落。另命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即刻筹集兵马,远征葛逻禄,把这个部落连根拔起,以儆效尤!”

唐玄宗的这个决定,其实也有他的考量。当时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太大,高仙芝在西域说一不二,这次战败,正好给了朝廷收回权力的机会。而封常清,是唐玄宗非常信任的将领,此人虽然身材瘦小,貌不惊人,但心思缜密,善于谋略,而且治军严格,是远征葛逻禄的不二人选。

封常清接到圣旨的时候,正在安西都护府处理政务。他看着手中的圣旨,心里五味杂陈。他和高仙芝是老搭档,一起征战多年,感情深厚。可君命难违,而且葛逻禄人的背叛,确实损害了大唐的威严,必须予以严惩。

“将军,远征葛逻禄,路途遥远,葛逻禄又有大食撑腰,这仗不好打啊。” 副将白孝德说道。

封常清抬起头,眼神坚定:“不好打也得打!大唐的威严,不能丢。葛逻禄人背叛在先,咱们这次远征,就是要让西域所有部落知道,背叛大唐的下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传我将令,在安西各镇征召精锐,半个月后集结,同时派人联系回纥可汗,请求他们出兵相助。”

封常清知道,回纥是草原上的强国,骑兵战斗力极强,而且和大唐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如果能得到回纥的帮助,远征葛逻禄的胜算就会大大增加。

回纥可汗磨延啜接到封常清的书信后,召集了大臣们商议。“各位,大唐请求咱们出兵,帮助他们讨伐葛逻禄,你们怎么看?”

一个大臣说道:“可汗,葛逻禄人在七河流域不断扩张,已经威胁到了咱们的利益。而且大唐承诺,战后会给咱们更多的贸易特权,丝绸、茶叶随便换,这对咱们来说是个好机会。”

另一个大臣也附和道:“是啊,大唐和咱们是盟友,之前一直互通有无,咱们的马匹换他们的绢帛,一匹马可换四十匹绢,利润丰厚。帮助大唐,既能打击葛逻禄,又能巩固和大唐的关系,保障商路畅通,何乐而不为?”

磨延啜点了点头,他心里早就有了主意。回纥需要稳定的东部边界,防范突厥等部族的威胁,和大唐结盟,能形成战略缓冲,避免多线作战。而且葛逻禄的崛起,确实对回纥构成了威胁。“好,就答应大唐。传我命令,集结三万骑兵,和唐军会师!”

天宝十二载(公元 753 年)初春,封常清率领两万安西精锐,从龟兹出发,踏上了远征葛逻禄的征程。这一路,比高仙芝远征怛罗斯还要艰难。他们要翻越天山,沿着伊犁河谷北进,一路上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岑参当时正在安西都护府任职,亲眼目睹了封常清出征的场景,写下了《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中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就是对这段艰苦行程的真实写照。

唐军士兵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有的士兵冻得手脚发麻,只能互相搀扶着;有的士兵的马蹄被冻住,硬生生扯脱了,只能步行。封常清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每天只睡几个时辰,亲自查看粮草和伤员情况。

“将军,天太冷了,不少士兵都冻病了,咱们能不能停下来休整几天?” 一个校尉问道。

封常清摇了摇头,眼神坚定:“不行,兵贵神速。葛逻禄人以为咱们不会这么快出兵,正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住!” 他从行囊里拿出自己的棉衣,递给身边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穿上,别冻坏了。”

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跪倒在地:“将军,这怎么行?您也需要保暖啊!”

“我没事,” 封常清扶起士兵,“咱们是大唐的军人,为国效力,义不容辞。等打赢了仗,我请大家喝好酒!”

就这样,唐军顶着严寒,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在金山(今阿尔泰山)脚下,与回纥可汗磨延啜率领的三万骑兵会师了。

两支大军会师后,封常清和磨延啜在中军大帐里商议作战计划。

“封将军,葛逻禄人的主力驻扎在巴尔喀什湖东南,他们自以为有大食撑腰,防备松懈,咱们可以采取突袭战术。” 磨延啜说道,他对西域的地形非常熟悉。

封常清点了点头:“可汗说得对。我打算兵分三路,回纥骑兵从两侧迂回包抄,切断他们的退路;唐军主力从正面进攻,直捣他们的大本营。咱们夜里出发,拂晓发起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好!就这么办!” 磨延啜一拍大腿,“我回纥骑兵的速度,你放心,保证能按时到位。”

当天夜里,月黑风高,唐军和回纥联军悄悄向葛逻禄人的驻地进发。巴尔喀什湖的夜晚,寒风呼啸,湖面结着厚厚的冰,反射着微弱的月光。葛逻禄人的营帐里,灯火稀疏,士兵们大多已经睡熟,只有少数哨兵在来回走动,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吐迷度正在大帐里喝酒,身边围着几个美女,还有从阿拉伯帝国换来的珍宝。自从怛罗斯之战后,他就变得越发骄傲,觉得有大食撑腰,没人敢来招惹他。

“父亲,咱们真的不用防备唐军吗?我听说封常清已经当了安西节度使,此人很厉害。” 儿子阿史那有些担心地说道。

吐迷度喝了一口酒,满不在乎地说道:“怕什么?唐军在怛罗斯输得那么惨,元气大伤,怎么可能还敢来远征?再说,大食的援军很快就到,就算唐军来了,咱们也不怕。” 他拍了拍阿史那的肩膀,“放心吧,好好享受就行,以后这七河流域,就是咱们葛逻禄的天下了。”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紧接着就是战马的嘶鸣声和士兵的惨叫声。

“不好了!唐军打过来了!” 一个哨兵连滚带爬地冲进大帐。

吐迷度脸色大变,手里的酒杯掉在了地上:“什么?唐军怎么会来得这么快?” 他赶紧站起身,拔出腰间的佩刀,“快!传我命令,全军迎战!”

可已经晚了。唐军的弓弩手已经对准了葛逻禄人的营帐,箭矢像雨点一样射了进来;回纥骑兵从两侧冲了过来,马刀挥舞,葛逻禄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唐军主力也发起了冲锋,士兵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冲进了葛逻禄人的营地。

葛逻禄的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联军杀得落花流水。营帐被点燃,火光冲天,映红了巴尔喀什湖的湖面。吐迷度带着亲信,试图突围,可刚冲出大营,就遇到了封常清。

“吐迷度!你这个叛徒,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封常清骑着战马,手持长枪,眼神冰冷。

吐迷度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赶紧求饶:“封将军,我知错了,求你饶我一命,我愿意重新归顺大唐。”

“归顺?” 封常清冷笑一声,“你背叛大唐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今天?放箭!”

随着封常清一声令下,周围的弓弩手同时放箭,吐迷度和他的亲信纷纷中箭落马,死在了巴尔喀什湖畔。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葛逻禄的主力被彻底击溃,营帐被焚毁,大量的部众被俘虏,牛羊马匹和珍宝也被联军缴获。之后,封常清又率领大军,追击葛逻禄的残部,一直追到碎叶城附近,把他们的附属部落也全部扫荡干净。

“将军,葛逻禄的残部向西逃了,要不要继续追击?” 白孝德问道。

封常清摇了摇头:“不用了。咱们这次远征的目的已经达到,葛逻禄部遭受重创,短期内无力再叛,也给西域其他部落敲响了警钟。” 他看着远处的草原,心里松了一口气,“传令下去,打扫战场,安抚俘虏,准备班师回朝。”

这场远征,唐军大获全胜,重新确立了对西域的控制。回纥可汗磨延啜也非常高兴,因为他不仅得到了大唐的赏赐,还巩固了自己在草原的地位。临走时,封常清和磨延啜约定,以后继续保持联盟关系,共同维护西域的稳定。

其实啊,回纥和大唐的联盟,说穿了就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从唐太宗时期开始,回纥就和大唐保持着友好关系,还经常和亲,政治互信基础很牢固。

回纥是游牧民族,盛产马匹,而大唐需要大量的马匹来装备军队、发展交通;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又是回纥急需的物资,双方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据统计,唐朝前后买入的回纥马,多达一百四十多万匹,一匹马能换四十匹绢,回纥通过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回纥还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把大唐的丝绸远销到欧洲和中东,从中赚取差价,获利颇丰。大量的回纥商人来到长安、洛阳等城市,开店置业,售卖珠宝香料,有的甚至在大唐定居,和汉人通婚。

从战略角度来看,回纥需要大唐的支持,来对抗突厥、吐蕃等强敌,巩固自己在草原的霸权;而大唐则需要回纥的骑兵,来维护西域和北方边境的稳定。这种 “军事合作 - 经济回报” 的模式,让双方的联盟越来越牢固。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都城长安被叛军占领,唐玄宗仓皇出逃。正是回纥可汗派遣太子叶护,率领精兵支援唐军,帮助大唐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过,回纥兵也不是白帮忙的,收复洛阳后,他们在城里大肆抢掠,还向唐朝索要了大量的绢布,搞得洛阳百姓苦不堪言。

但总体来说,回纥和大唐的联盟,对双方都有利。这次封常清远征葛逻禄,就是这种联盟的典型体现。回纥提供了骑兵、马匹、粮草和向导,帮助唐军克服了长途奔袭的后勤困难;而唐朝则承诺给予回纥更多的贸易特权,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

不过,这种联盟也不是牢不可破的。后来唐朝国力衰落,回纥也开始变得骄横,经常用劣马充当好马,骗取大唐的绢帛,甚至还占领了唐朝的北庭都护府,诱杀了北庭节度使杨袭古。但那都是后话了,至少在封常清远征的时候,回纥和大唐的联盟,是非常稳固的。

虽然吐迷度死了,但葛逻禄部并没有被彻底消灭。阿史那带着一部分残部,向西逃到了中亚,投靠了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见葛逻禄还有利用价值,就把他们安置在中亚的一些城市里,让他们充当防御吐蕃和大唐的屏障。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葛逻禄人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吸纳了西突厥的遗民,控制了碎叶、怛罗斯等重要城市,建立了葛逻禄汗国。他们采取游牧和城居相结合的方式,一边放牧牛羊,一边经营商业,慢慢成为了中亚的一个重要势力。

可好景不长,公元 840 年,回纥汗国(此时已经改名为回鹘)遭受了灭顶之灾。北部的黠戛斯部落崛起,率领十万骑兵进攻回鹘汗国,加上当年回鹘又遭遇了严重的雪灾,国力大衰,很快就被黠戛斯灭亡了。

回鹘汗国灭亡后,大部分部众向西迁徙,其中一支主力,在首领庞特勤的带领下,来到了葛逻禄人的领地。葛逻禄人自然不愿意接纳他们,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庞特勤,这是我们葛逻禄的地盘,你们赶紧离开!” 当时的葛逻禄首领对着庞特勤喊道。

庞特勤冷笑一声:“天下之大,能者居之。你们葛逻禄人背叛大唐,鸠占鹊巢,现在也该还给我们了!” 他挥舞着马鞭,“兄弟们,冲啊!拿下这片土地,咱们就有安稳日子过了!”

回鹘的士兵们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一路西迁,吃尽了苦头,现在终于有了争夺地盘的机会,一个个奋勇当先。葛逻禄人虽然在中亚经营了几十年,但战斗力远不如回鹘骑兵,几场仗打下来,葛逻禄人节节败退。

最终,庞特勤击败了葛逻禄人,占领了他们的领地,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葛逻禄人虽然成为了汗国内的重要部族,但地位已经大不如前,逐渐被回鹘人同化。喀喇汗王朝后来在给宋朝的书信中,还自称 “外甥”,喊宋朝皇帝为 “汉家阿舅”,这也是因为回鹘和唐朝长期和亲的原因。

到了 12 世纪,西辽崛起,耶律大石率领部众远走西域,先后降服了东喀喇汗王朝和西喀喇汗王朝。葛逻禄人见西辽势力强大,又转而投靠了西辽,帮助西辽征服了不少部落。可他们的本性难移,后来又反复叛乱,被西辽统治者严厉压制。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葛逻禄人逐渐与乌古斯人、突厥化的伊朗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族。

13 世纪,蒙古西征,成吉思汗的大军横扫中亚。一部分葛逻禄人加入了蒙古大军,跟着蒙古人四处征战,随军迁徙到了中亚各地。后来,这些葛逻禄人逐渐融入了当地的民族,成为了今天哈萨克族等现代民族的一部分。

从 751 年背叛大唐,到后来建立汗国,再到与回鹘融合,最后融入其他民族,葛逻禄人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独立部族到多元民族成分的转变。他们的历史,就像中亚草原上的风沙一样,起起落落,最终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

葛逻禄人叛唐的故事,说到底,就是一场由利益引发的背叛,以及背叛之后的连锁反应。高仙芝的贪功冒进,点燃了怛罗斯之战的导火索;葛逻禄人的临阵倒戈,导致了唐军的惨败;而唐玄宗的报复,又让葛逻禄人不得不西迁求生。

在这场历史的大戏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高仙芝想立功发财,葛逻禄人想找个安稳的落脚点,唐玄宗想维护大唐的威严,回纥人想从中捞取好处。可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你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最后却往往被历史的洪流推着走。

葛逻禄人虽然背叛了大唐,但他们也没有好下场,首领被杀,部落溃散;高仙芝虽然战功赫赫,最后却在安史之乱中被冤杀;唐玄宗虽然是一代明君,晚年却因为宠信杨贵妃、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转衰。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葛逻禄人的迁徙和融合,也促进了中亚地区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他们把突厥人的文化、大唐的文明、阿拉伯的宗教带到了不同的地方,为后来的民族形成和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葛逻禄叛唐的故事告诉我们:背叛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利益,但最终必然会遭到报应;而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才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无论多么强大的帝国,多么勇猛的部落,最终都会融入历史的长河,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一部分。

来源:古音风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