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研究所-太空算力是什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17:21 1

摘要:形象的说:太空算力就是让卫星变成算力“最强大脑”!让卫星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就能直接进行计算和分析。让卫星“会思考”,在轨实时处理海量数据,解决地面数据中心在带宽、能耗、延迟上的瓶颈。

一、太空算力是什么:让卫星变成算力“最强大脑”

太空算力顾名思义是把“数据中心”搬到地球轨道上:让卫星不再只拍照、传图,而是直接在太空中完成 AI 训练、推理和大规模数据计算。

形象的说: 太空算力就是让卫星变成算力“最强大脑”! 让卫星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就能直接进行计算和分析。让卫星“会思考”,在轨实时处理海量数据,解决地面数据中心在带宽、能耗、延迟上的瓶颈。

二、太空算力究竟有何优势?

能源供给充足:当前地面数据中心的“能源危机”凸显,而太空中太阳能辐射强度较地表的更高,不存在昼夜交替和天气干扰。

散热效率高:太空的真空环境提供了无限的散热能力,通过辐射散热完全不需要消耗水资源。相比之下,地面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

部署更加灵活:卫星制造与发射周期以“月”为单位,无需征地、土建及配套市政审批,扩容通过增补星位即可完成,资本支出前置且线性可控。

数据高效利用:传统模式下,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和带宽,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太空算力让数据在轨处理,只回传结果,极大提升了效率。

中国抢滩太空算力市场,人工智能ETF,科创人工智能ETF全方位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龙头

海外方面,2025年11月,马斯克在星舰发射现场宣布:“未来4-5年,我们将通过星舰每年部署100GW的太空数据中心。美国初创公司StarCloud成功发射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与谷歌Gemini大模型的试验星。

国内方面,中国在这场太空算力竞赛也未曾缺席,今年5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十二星的方式,将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送入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这是人类首次在近地轨道构建起分布式算力网络。​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商业航天行业产值由2020年约1.0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约8.0万亿元。

有机构认为,太空算力“低成本广资源大空间”的特点为商业航天找到了一个稳定长期的盈利模式。当前正处于“天感地算”向“天数天算”过渡阶段。未来随组网计划推进,将形成全球覆盖的空天算力网络。

人工智能ETF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该指数覆盖A股人工智能产业链龙头,由市场中50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人工智能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股票组成,计算机、电子、通信行业合计占比约90%。相关联接基金A/C(012733/012734)。

科创人工智能ETF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该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30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注:数据来源:WIND及个股公告;以上仅为对指数以及相关个股有关信息的客观展示,不代表指数及相关基金未来表现,不作为任何投资收益保证或投资建议。指数编制方案后续可能进行调整。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亦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本材料不构成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完整版风险提示函详阅易方达官网。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有连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