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蒯曼站在球台对面,郭轩琪发球那一刻就注定悲剧。第一局11比3,第二局11比4,第三局11比3,三局加起来湖北小将只拿到10分。最后一分打完,郭轩琪低头收拾球包,现场球迷数着比分倒吸凉气。
三局只让对手拿10分,全运会乒乓球赛场出现最残忍比分。
蒯曼站在球台对面,郭轩琪发球那一刻就注定悲剧。第一局11比3,第二局11比4,第三局11比3,三局加起来湖北小将只拿到10分。最后一分打完,郭轩琪低头收拾球包,现场球迷数着比分倒吸凉气。
江苏队这场球赢得太轻松。钱天一和石洵瑶的女双先上场,湖北组合郑好王晓楠两局都没过5分。轮到蒯曼单打,比赛变成教学示范,她每个落点都像算过,对手跑不到位,拉球出界,发球失误,节奏完全被打碎。
看台上家长问旁边人:这差距是不是太大了?懂行的摇头,这不是一个级别。蒯曼世界排名第四,去年拿过WTT冠军,郭轩琪连国际赛都没打过,平时训练环境、陪练质量、比赛密度全不在一条线。
湖北队教练赛后承认,队里就三个专业选手,剩下都是学生军。全运会报名截止前才凑齐名单,平时训练在高校球馆,一周三练。江苏队这边,蒯曼钱天一石洵瑶全是国家队主力,常年跟世界第一梯队合练,每天训练量顶湖北队一周。
这种断层不是第一天。全运会乒乓球分组抽签一出来,强弱就已经写死。传统强队江苏山东北京,阵容厚度堪比国家队二队,弱省连专业教练都请不起。赛制尽量把强队分开,可一旦碰面,就是11比3起步的碾压局。
现场记者算过,蒯曼三局主动失误只有2个,郭轩琪失误17个。更扎心的是,蒯曼根本没发力,她赛后说只发挥了七成,怕对手接不住。这种话听着像炫耀,却是事实,国内顶尖球员打省队,就像大学生做小学题。
球迷担心蒯曼状态。太轻松的球容易养出惰性,肌肉记忆需要高强度对抗保持,一直虐菜,真遇到孙颖莎王曼昱会手生。去年全锦赛就有先例,某国手小组赛一路3比0,淘汰赛第一场就翻车,赛后坦言节奏对不上。
江苏队教练组也头疼。他们本想借小组赛找问题,结果对手太弱,战术打不出来,只能内部加练。晚上九点,全队又回到球馆,蒯曼和男队选手打对抗,每局让三分,这才算出汗。教练说:不补课,后面会吃亏。
湖北队小姑娘倒是乐观。郭轩琪发朋友圈:和世界第一梯队交手,学到很多,回去知道怎么练了。她教练透露,队里已申请下周期交流计划,送队员去江苏集训三个月,费用省里出,再穷不能穷孩子。
全运会赛场天天上演贫富不均。看台另一侧,山东队3比0横扫甘肃,比分同样残忍。观众席有人喊:这么打有啥意思?旁边老者回一句:不打永远追不上。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这儿,强者恒强,弱者只能拼命追。
蒯曼走出场馆被小学生围住,女孩递上本子:姐姐,我什么时候能打赢你?她蹲下来写:每天比昨天多练一小时,五年后再来找我。小孩看不懂,家长却红了眼,他们知道,这是唯一的路。
全运会乒乓球小组赛还在打,强弱对话继续上演。有人看热闹,有人看门道,更多人看到差距背后的真相:顶尖资源集中在少数省份,弱队想翻身,得先熬过被11比1吊打的耻辱。能熬过去的,才有机会把比分咬回11比9。
竞技体育没有捷径,每一拍都在算账。今天被让10分,明天就多练十筐球。金字塔尖的人不是天生站得高,只是他们熬过所有被碾压的夜晚。想翻身?先学会不把惨败当笑话,把比分写进训练日记,第二天提前一小时开球。
来源:积极的海风wa3w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