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15日,“股神”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13F)。
2025年1月15日,“股神”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13F)。
这份报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巴菲特在结束长达60年首席执行官任期前,最后一次详细披露其股票投资组合。
报告一经发布,立刻引发全球市场关注。在科技股驱动的美股牛市中,伯克希尔不仅连续12个季度净卖出股票,还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策——首次建仓谷歌母公司Alphabet。
与此同时,公司减持苹果、美国银行,清仓房地产股,现金储备飙升至3816.7亿美元的纪录高位。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既有对美股高估值的担忧,也暗含着投资风格的渐变,更有为年底权力交接铺路的深层考量。
95岁的巴菲特将于2025年底卸任CEO,副手格雷格・阿贝尔将接任,这份持仓报告堪称他留给市场的“谢幕答卷”。
此次持仓报告的最大亮点,无疑是伯克希尔对科技巨头的态度转变。
13F文件显示,三季度伯克希尔新进Alphabet约1784万股,这是公司首次建仓该股票,持仓规模高达43.4亿美元,在总持仓中占比1.62%,直接跻身第十大重仓股。
无论从持仓市值变动还是占比变动来看,Alphabet都是三季度伯克希尔买入最多的个股。
这一操作着实令人意外,要知道巴菲特长期对高增长科技股持谨慎态度,如今却在卸任前布局谷歌母公司,打破了多年来的投资惯性。
与建仓Alphabet形成对比的是,伯克希尔继续减持头号重仓股苹果。
三季度公司减持苹果约4179万股,持股数环比减少超14.9%,持仓市值减少约106亿美元。不过得益于苹果三季度股价累计上涨24%,其在伯克希尔总持仓中的占比反而微升至22.69%,依旧稳坐头号重仓股宝座。
这已经是伯克希尔连续第二个季度抛售苹果股票,此前已累计售出曾持有的9.05亿股中的近四分之三。
在十大重仓股中,除了苹果,只有美国银行被减持。三季度伯克希尔减持美银约3720万股,持股数环比下降6.15%,持仓市值减少19.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运通、雪佛龙、西方石油、穆迪集团、卡夫亨氏和可口可乐等传统重仓股,持股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凸显出伯克希尔对这类稳定盈利标的的坚守。
除了核心持仓的调整,伯克希尔还进行了其他布局优化。三季度公司增持瑞士安达保险约430万股,市值增加12.1亿美元,持仓占比从3.04%升至3.31%。
同时还增持了莱纳建筑、达美乐比萨、SiriusXM(天狼星XM)、拉马尔户外广告等标的。
另一边,伯克希尔清仓了美国四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D.R.霍顿公司的股票,彻底退出该标的投资。
伯克希尔建仓Alphabet的举动,之所以引发市场热议,核心原因在于它与巴菲特的传统投资风格相悖。
巴菲特一直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偏爱消费、金融、能源等传统行业中现金流稳定、护城河深厚的企业,对高估值、高波动的科技股始终保持距离。
因此,有媒体推测,此次建仓Alphabet或许并非巴菲特本人的决策,而是来自伯克希尔的两位投资经理ToddCombs与TedWeschler。
这两位投资经理近年来更积极布局科技板块,2019年就曾率先主导买入亚马逊,如今伯克希尔仍持有约22亿美元的亚马逊股份,为公司在科技领域的投资积累了经验。
不过,这一决策也并非完全脱离巴菲特的投资逻辑。2018年,巴菲特就曾公开承认,尽管他过去早已洞悉谷歌的广告潜力,却未能及早投资,这让他“错失良机”。
Alphabet作为谷歌母公司,凭借搜索引擎、YouTube等核心业务,长期占据全球数字广告市场的重要地位,盈利能力稳定且现金流充沛,本质上符合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
此次建仓,既可以看作是对过往投资遗憾的弥补,也体现了伯克希尔在科技时代下,对优质科技龙头的重新审视。
从行业趋势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让科技巨头的护城河持续加深,Alphabet的广告业务虽面临竞争,但依然具备强大的定价权和用户粘性。
对于伯克希尔而言,此时建仓Alphabet,既不是盲目追逐科技股热潮,也不是彻底抛弃传统投资理念,而是在坚持价值投资核心的前提下,适度拥抱行业发展趋势。
这种灵活调整,也被外界视为伯克希尔投资风格逐步过渡的信号,为后续新管理层的接手做好铺垫。
在建仓Alphabet的同时,伯克希尔的另一大操作更能反映其对当前市场的态度——连续12个季度净卖出股票。
2025年三季度,伯克希尔买入股票合计64亿美元,卖出金额却高达125亿美元,净卖出规模显著。
与此同时,公司的现金储备持续攀升,截至三季度末已达3816.7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且已连续9个月未进行股票回购。
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是巴菲特对美股高估值的深刻担忧。巴菲特曾经最青睐的一项股市估值指标——美国所有公开交易股票的总市值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目前已经攀升至历史新高,达到了他曾形容为“玩火”的水平。
在科技股驱动的美股牛市中,市场情绪高涨,不少个股估值远超历史均值,泡沫风险持续累积。
作为经历过多次市场周期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深知“别人贪婪我恐惧”的道理,通过减持股票、囤积现金,为应对潜在的市场回调预留充足“弹药”。
这种防御性策略,正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体现——不追逐短期热点,不盲目跟风市场,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长期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并非闲置资金,而是等待更合适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曾多次表示,现金是公司在市场恐慌时的“武器”,当优质资产出现合理估值时,就能果断出手布局。
当前连续9个月未进行股票回购,也从侧面说明,在巴菲特看来,当前市场上缺乏足够有吸引力的回购标的,进一步印证了他对当前高估值环境的判断。
这份13F报告的特殊意义,不仅在于持仓调整的亮点,更在于它是巴菲特60年CEO生涯的“收官之作”。
现年95岁的巴菲特将于2025年底卸任伯克希尔首席执行官一职,其长期副手格雷格・阿贝尔将正式接任。
2025年11月10日,巴菲特发布了一封“谢幕信”,字里行间既透露着对过往生涯的告别,也饱含对接任者和公司未来的期许。
在信中,巴菲特明确表示:“我将不再撰写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也不再在年会上无休止地讲话。用英国人的话说,我要‘安静下来’了。”
他对格雷格・阿贝尔表达出高度的赞扬和信任:“格雷格远远超出了我最初认为他应该成为伯克希尔下一任CEO时对他的高期望。
他对我们许多业务和人员的理解远胜于现在的我,而且他在许多CEO甚至不考虑的问题上学习速度非常快。”
为了确保权力平稳过渡,巴菲特还同步推进了两项关键安排。
一是加速慈善捐赠,11月10日当天完成向四家家族基金会捐赠270万股伯克希尔B类股(价值约13亿美元),原因是考虑到子女年龄,希望生前完成大部分遗产处置以保障慈善使命推进。
二是明确自己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且保留相当数量A类股,直至股东对格雷格・阿贝尔建立起足够信任,助力管理层平稳过渡。
在“谢幕信”中,巴菲特还对伯克希尔的前景表达了客观而乐观的判断。他认为,伯克希尔公司的权力结构可以承受几乎任何经济环境变化
旗下企业的前景略好于平均水平,其中不乏几家规模可观的优质公司。
但他也理性指出:“然而,十年或二十年后,会有很多公司比伯克希尔做得更好;我们的规模是有代价的。”
这种坦诚的表态,既让市场和股东对公司未来形成合理预期,也展现了巴菲特作为企业家的清醒与格局。
此次持仓报告中的投资调整,无论是建仓Alphabet所体现的风格渐变,还是囤积现金的稳健策略,都可以看作是巴菲特为“后巴菲特时代”埋下的伏笔。
它既保持了伯克希尔一贯的价值投资底色,又为新管理层的灵活操作预留了空间,确保公司在交接后能够平稳发展。
巴菲特的60年CEO生涯,塑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商业传奇,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投资者的理念。
这份卸任前的最后持仓报告,就像一份浓缩的“投资答卷”——建仓Alphabet弥补过往遗憾,减持高估值标的规避风险,囤积现金等待机会,每一步操作都彰显着价值投资的智慧。
而“谢幕信”中的坦然告别与悉心托付,更让这场权力交接显得从容而有序。
巴菲特曾说:“投资的秘诀,就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如今,在美股高估值的背景下,他用连续净卖出和巨额现金储备践行着这一理念。
同时,建仓Alphabet的决策,也暗示着伯克希尔的投资哲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坚守核心的同时拥抱时代变化。
2025年底,巴菲特将正式卸下CEO的重担,但他留下的价值投资理念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继续指引伯克希尔前行。
后巴菲特时代,格雷格・阿贝尔能否带领公司续写传奇?伯克希尔的投资风格会迎来怎样的演进?市场正拭目以待。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