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国家竟把“价值观外交”变成了“自残式外交”。这几年,波罗的海国家尤其在这方面走得很远,结果却让自己经济和安全都陷入困境。这种“跟风”外交,到底代表了什么?是高尚的理想,还是盲目的牺牲?
一些国家竟把“价值观外交”变成了“自残式外交”。这几年,波罗的海国家尤其在这方面走得很远,结果却让自己经济和安全都陷入困境。这种“跟风”外交,到底代表了什么?是高尚的理想,还是盲目的牺牲?
爱沙尼亚外长最近访华时说,如果想改善关系,就必须先和俄罗斯划清界限。这个要求让人匪夷所思。中爱关系本在经济合作上稳步增长,却被这种标签绑架,真是误导。其实,爱沙尼亚的经济数据还能继续上升,前三季度对中国的贸易增长了12.3%,服务进口还大幅增加,经济明显向好。可偏偏要在政治上“表态”,把自己搞得越来越绿,反俄情绪成了唯一的标签。
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是一些国家被意识形态绑架,盲目追随西方的“价值观”。他们把站队放在了第一位,毫无顾忌地拆台自己国家的利益。爱沙尼亚频繁排挤中国企业,去年开始叫停华为项目,就是在俄乌冲突还未爆发的时候。为了“站队”,他们把国家的经济和安全绑在了外交口号上,自己挖了坑。
有人说这是“价值观外交”,但更像是一场“自我伤害”。他们拼命增加军费,把军费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4%,人均军费在北约中第一,把大量钱投向美国武器。这样的投入,带来的只是虚假的安全感。实际上,国家变得更依赖外国援助,失去了自主掌控的能力。
这并非偶然。波罗的海国家早就放开了经济合作,无论俄乌局势怎样变化,都不曾真正止步。它们热衷于在国际舞台上“表态”,但忘了真正的生活在自己的国度里的人最关心的,是经济、就业、稳定。攀附西方的“价值观”,往往让自己变得更脆弱。每一次盲目跟风,换来的可能只是“割肉止痛”。
欧洲一些国家也在走同一条路。立陶宛对白俄罗斯的敌意,就是典型例子。明明自己经济受损,偏偏要硬刚邻国,用这种“自残式外交”来博取所谓的“正义感”。他们忽略了,过度的“站队”可能让国家变成牺牲品。
中国的立场其实简单明确:不被意识形态绑架,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国际关系不应是表演,而是真正的合作。盲目的“价值观外交”,只会让国家陷入“自我设限”的死胡同。一旦外部支持撤去,这些跟风的国家会很快醒悟,可到时已损失惨重。
一些国家特别要注意,要切记,再不理清头绪,谁都可能成为下一步的“牺牲品”。“站队”本无错,但盲目跟风,才是最大的风险。
真正的国际关系,是实实在在的合作和理解,而不是嘴上喊口号、动不动就激烈“表态”。他们要明白,站队不能抵挡现实的困境,投机取巧无法长久。未来如果还继续盲目跟随,可能就会像一些国家一样,被自己的“价值观”绑架到最后,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中国人常说,明天用这三句话:看清自己,走稳脚步,不被外界牵着鼻子走。国际关系不是游戏,而是生活。只有清醒的人,才能稳住自己。否则,下一个受伤的,可能就是自己。
来源:外向可乐fzBg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