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法 以“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老年人”等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的横断面研究。共纳
摘要
目的 用 Meta分析方法,评估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营养不良水平。
方法 以“营养不良”、“营养不足”、“老年人”等中英文关键词,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53篇文献,其中英文22篇,中文31篇。使用R 4.1.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701 43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各文献报告的营养不良率水平差异较大(2.4%~52.5%)。Meta分析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率为13.0%(95% CI 10.7%~15.7%),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²=99.9%,P
结论 2000—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仍然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女性和农村人群的营养不良率较高。
关键词:营养不良;老年人;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文检索词为:营养不良、低体重、中国、老年人、老人、高龄、百岁、长寿。英文检索词为:malnutrition、undernutrition、China、Chinese、underweight、emaciation、aged、elderly、elderlies、old、geriatric、centenarian。同时根据部分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补充检索。本系统评价遵循PRISMA检查表及其声明进行。
纳入标准:
(1) 研究类型:横断面研究或横断面数据分析;
(2) 结局指标:营养不良率,根据不同文献中营养评估或筛查工具定义的营养不良。本研究将“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统一合并为“营养不良”。
排除标准:
(1) 重复文献;
(2) 非中国地区人群,以及以养老院、医院或患有重大疾病等非社区一般老年人为对象的研究;
(3) 非营养研究,或无法从数据库中获得全文、老年人群营养数据的研究;
(4) 非横断面研究或非横断面数据分析,或Meta分析、综述等非原始研究;
(5) 研究对象为同一人群的重复研究(不同时间的数据,只纳入最新数据;若仍有重复,则选取样本量最大的研究);
(6) 研究对象为单一社区(乡镇)以下人群、样本量
1.2 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根据研究类型、研究人群、研究时间、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第3名研究者协商解决。
数据提取内容包括:一般文章信息(作者、标题、年份等)、研究特征(目的、研究设计、样本量、评价标准等)和调查对象特征(年龄、地区、性别等)。
文献质量评价依据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规范(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的评价标准,主要基于以下5点:
(1) 设计是否合理规范;
(2) 研究目的是否清晰;
(3) 研究人群具有代表性;
(4)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明确;
(5) 统计与分析合理规范。
根据每项“是”、“否”、“不清楚”分别记为1、0.5和0分,总分5分,其中研究评分≤4分为低质量研究。
1.3 文献筛选过程
初步检索出英文文献1921篇,中文文献2083篇。依据PRISMA指南流程及文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3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22篇,中文文献31篇。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NoteExpress 4.1.1.9990软件进行文献筛选与储存,并识别纳入排除标准。R 4.1.2软件用于数据分析。营养不良患病率的合并估计使用对数转换法。使用I²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若I²≤50%,则认为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若I²>50%,则认为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各研究患病率及合并患病率用森林图进行展示。按照性别、城乡等情况进行亚组分析,χ²检验用于评估亚组间的差异。双侧P
2 结果
2.1 文献特征
研究共纳入701 43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调查对象年龄中,2项研究为80岁及以上,1项为75岁及以上,其余为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评价方法主要包括:WHO标准(BMI
2.2 营养不良率 Meta分析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率水平差异较大(2.4%~52.5%),其中24项研究低于10%,21项研究超过20%(20.0%~52.5%)。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纳入文献报告的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3.0%(95% CI 10.7%~15.7%),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²=99.9%, P
2.3 营养不良率 Meta亚组分析
2.3.1 性别
中国60岁及以上男性老年人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1.2%(95% CI 8.7%~14.4%),存在显著异质性(I²=99.7%, P
2.3.2 城乡
中国6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1.5%(95% CI 8.5%~15.6%),存在显著异质性(I²=99.8%, P
2.3.3 评价标准
根据BMI判断的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患病率为8.3%(95% CI 6.9%~10.0%),存在显著异质性(I²=99.8%, P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进行性别亚组分析的28篇文献中,男性老年人营养不良率低于女性(11.2%比12.2%, χ²=152.68, P
3 讨论
Meta分析显示,2000—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率为13.0%,在女性和农村老年人群中较高。3项关于营养不良变化趋势的研究均表明,中国老年人营养不良率有下降趋势。
本研究的营养不良率与2022年一项中国社区老年人群研究结果(14.1%)相近,但明显低于该研究的合并营养风险患病率(41.2%)。该研究主要根据MNA、MNA-SF等方法判断,不包括单独使用BMI标准的研究。全球范围内老年人营养不良率存在较大的地理差异。2019年一项Meta研究报告,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率在0.8%~24.6%之间,其中农村、女性老人的营养不良率分别高于城市和男性,这与中国的状况类似。
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中,采用MNA评估的欧洲和亚洲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1%和4.8%),但营养不良风险比例较高(分别为23.4%、29.8%)。而在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老年人营养不良率则较高。例如,2020年的一项Meta研究报告,印度老年人营养不良率和营养不良风险分别为18.29%和48.17%;2022年的一项Meta分析报告,非洲老年人营养不良率为17%。中国与其他国家老年人营养不良率的差异,可能与不同人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评估标准有关。
本Meta分析中,部分研究仅根据BMI来判断营养不良,该指标简便易行,但BMI并非衡量营养状况的金标准。此外,判断老年人营养不良的BMI界值为18.5,而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65岁及以上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0.0~26.9。如果采用该建议的界值进行判定,我国老年人营养不良率将会增高。而MNA、MNA-SF等方法综合判断营养不良,除了BMI外,还包括一定时间内体重减轻、肌肉质量减少等指标,可以识别部分有营养不良风险的人群。本研究中,根据MNA等其他评估工具评价,约1/4的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或风险。
另外,本Meta分析不包括来自门诊、住院、养老机构等老年人,这些老年人的营养不良率要高于社区人群,这可能低估了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的严重性。
结论
2000—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存在营养不良问题,且存在城乡、性别差异,营养不良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一步应继续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关注营养不良与其他慢性疾病的共病问题,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雨渡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