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日本这个岛国,我胡铁瓜一直强调的一件事就是千万不要用我们正常人的心里去衡量他们的脑回路,更不要用我们五千年文明大国的心态去衡量他们的认知!千万不要认为日本人一定会去做什么,也千万别肯定日本人一定不会去做什么,对于重小礼而轻大义的他们来说,真的会像那些热血动
文/胡铁瓜
关于日本这个岛国,我胡铁瓜一直强调的一件事就是千万不要用我们正常人的心里去衡量他们的脑回路,更不要用我们五千年文明大国的心态去衡量他们的认知!千万不要认为日本人一定会去做什么,也千万别肯定日本人一定不会去做什么,对于重小礼而轻大义的他们来说,真的会像那些热血动漫一样为了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去付诸行动的!
就像这次,在日本战败80年后,他们的新首相首次公开暗示将武力介入台海,整个日本似乎正准备进行一场新的赌博。
要知道日本这个国家,在近现代史上曾三次以国家命运为赌注,进行疯狂的赌博。
第一次是甲午战争,赌注押向大清王朝。结果因为满清归于腐朽无能,他们赌赢了,通过《马关条约》,日本获得二亿三千万两白银赔款及台湾殖民地,仅赔款就相当于日本当时年度财政收入的4倍。日本人开始获得了自信!
第二次是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深夜,旅顺口外的海面一片寂静,沙俄太平洋舰队的军舰正安然锚泊。突然,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发起突袭,一场在中国领土上打响的帝国主义战争就此爆发。彼时的沙俄,领土是日本的40倍,人口是日本的3倍,陆军兵力是日本的5倍,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一边倒的碾压,可日本偏偏赌赢了。
这场赌局的背后,是日本精准的战略算计。明治维新后,日本靠着甲午战争的赔款疯狂扩军,十年间军费开支占财政预算的一半以上,而沙俄的重心始终在欧洲,远东驻军补给线长达万里。日本赌的就是沙俄的战略分散与反应迟缓,赌的就是英日同盟带来的外交背书,更赌的是“要么崛起为远东霸主,要么沦为列强附庸”的生存危机。最终,对马海峡海战中,日本舰队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击沉沙俄波罗的海舰队19艘战舰,这场胜利让日本一跃成为列强之一,也让军国主义的赌徒心态彻底生根发芽。
第三次是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当日本工业产值不到美国二十分之一时,它依然选择与美国开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偷袭成功后忧心忡忡地对同僚说:“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明知美国强大,日本为何还要“搏一搏”?归根结底是其资源匮乏与侵略野心之间的根本矛盾。当时日本80%以上的石油依赖美国,当美国切断供应后,日本战争机器面临“停摆”。所以日本只能孤注一掷,结果这次日本输的很惨,挨了两颗蘑菇弹,还成了美国的小弟!
可是因为冷战的原因,日本成了美国在东亚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的重视和支持,经济一举腾飞,这让日本人感觉到原来输了给人当小弟也一样可以如此幸福,这似乎给他们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这三两场战争揭示了日本的核心生存法则:当面临所谓“生存危机”时,它从不畏惧与强者搏命。赢,则能一跃成为区域霸主,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输,则换个“主人”继续依附,保存实力等待下一次机会。如今,当大陆统一台湾被日本视为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赌徒基因,自然会再次被激活。在日本看来,台湾不仅是地理上的第一岛链关键节点,更是其能源生命线的咽喉——日本90%以上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台湾海峡,一旦两岸实现统一,日本将彻底失去对这条生命线的制衡能力,这在它眼中等同于生存空间被压缩。
于是,当年的逻辑,如今被完整复刻到台海问题上。日本认为,介入台海若能成功,便能联合美国肢解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彻底掌控东亚海洋霸权,实现二战以来梦寐以求的亚太老大地位。即便失败,无非是主和派上台,像当年依附美国一样转而与中国维持表面关系,依然能保住经济合作的基本盘。这种赢则霸权在握,输则无损根本的算计,让日本介入台海的动力远大于顾虑。
怀疑日本不敢介入的人,往往还停留在日本是战败国的刻板印象里。但如今的日本,早已不是战后那个被和平宪法束缚的国家。从2023年的6.8万亿日元,到2024年的7.9万亿日元,再到2026年拟议的8.8万亿日元,日本的防卫预算连续三年大幅飙升,创下历史新高,其军费占GDP的比例也早已突破1%的隐性红线,朝着2%的目标快速迈进。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绝非用于被动防御。日本防卫省的预算明细里,清晰地列着大规模部署攻击型无人机的费用,列着引进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开支,更列着研发射程可达3000公里的超高速滑翔弹的专项资金。在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中亮相的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射程从原有120公里跃升至900公里,未来还将开发海基、空基版本,实现陆海空通用打击能力。这样的武器配置,哪里是专守防卫,分明是为远程介入地区冲突进行精心准备!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的军事部署调整。截至2025年3月,日本陆上自卫队已组建7支岸舰导弹联队,分别部署在北海道、九州、冲绳等关键节点,形成了对西太平洋航道的封锁态势。在九州和北海道,日本还新建了配备超高速滑翔弹的导弹大队,计划2030年前完成部署,这些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台海及周边海域。海上自卫队的加贺号准航母完成航母化改造后,频繁与美军协同演练,而水陆机动团作为日本的海军陆战队,更是常年参与“护身军刀”“马拉巴巴尔”等多国军演,专门强化两栖作战和空中突击能力。
军事演习的指向性则更加露骨。2024年2月,美日“锋刃”联合军演首次使用未经修改的真实地图,将台湾发生紧急事态作为预设剧本,甚至模拟了战斗机发射反舰导弹攻击解放军登陆舰队的场景。这场计算机模拟演习的结果,已被纳入日美“台湾有事”作战计划草案,2025年还将举行“利剑”实兵演习进行验证。而在令和7年度统合演习中,日本自卫队出动5.8万人、300架飞机,鱼鹰倾转旋翼机投送特种部队的科目,明眼人都能看出是针对海峡方向的闪击能力训练。
日本的这些动作,早已突破了和平宪法的限制。从专守防卫到反击能力,从禁止海外派兵到参与多国军演,从防御性武器到远程打击体系,日本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军事转型。当防卫省在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中明确将中国列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当高市早苗等右翼政客频频就台海问题放狠话,这些军事准备就不再是模糊的威慑,而是随时可能落地的介入资本。
日本敢介入台海,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美日同盟的算计——它既想借美国的军事力量牵制中国,又想趁机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军事正常化乃至区域霸权。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让日本在介入台海的风险评估中,认为自己有足够的保护伞。
自1951年《美日安保条约》签署以来,日本一直将美国视为安全靠山,但这种依附关系正在悄然变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需要日本在亚太承担更多前沿防御任务,而日本恰好利用这一点,不断要求美国明确“台湾有事”的协防承诺。2024年美日“锋刃”军演中澳大利亚的加入,正是日本推动美日”军事小圈子的重要一步,其目的就是构建针对台海的多边干预体系。
另外美国对日本的松绑也在不断升级。从允许日本发展对敌方基地攻击能力,到出售战斧巡航导弹、JASSM-ER空射巡航导弹等进攻性武器,再到共享军事基地、联合指挥体系,美国正在将日本打造成自己在亚太的矛尖。而日本则顺水推舟,通过与美国的军事一体化,快速提升自身的作战能力和区域影响力。正如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洛马诺夫所言:“日本正成为解决美国在该地区问题的工具,但同时也在利用美国的指令,实现自己的扩军目标。”
但日本的野心绝不止于做美国的工具。二战后,日本从未真正放弃成为亚太老大的梦想,而台海问题正是它实现这一梦想的关键契机。在日本看来,若能在台海冲突中站对队,帮助美国遏制中国,战后国际秩序将被重构,日本有望摆脱战败国身份的束缚,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经济格局。即便美国最终与中国达成妥协,日本也能凭借在冲突中积累的军事力量和政治资本,从美国的小弟升级为平等的盟友,甚至在未来某个时刻,实现对美国的反超。
这种战略算计,让日本在台海问题上表现出罕见的主动。它不再是被动等待美国的指令,而是主动制造议题、推动局势升级。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不断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通过对台军售、政客窜访、学术交流等方式,与“台独”势力勾连。在军事上,它主动提出与美国共享台海情报,计划在“台湾有事”时开放军事基地,甚至研究向台湾提供非致命性援助的可能性。这些动作都表明,日本正在从被动协防向主动介入转变。
日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介入台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对冲突的风险和代价做出了严重误判。在日本的战略推演中,介入台海的最坏结果,无非是主和派上台谄媚求饶,更换一个主人,但这种推演完全忽略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也低估了冲突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首先,日本误判了中国的底线。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更是14亿中国人民的情感寄托。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谁敢以身试法,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必将付出沉重代价”。这种表态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有强大国力支撑的坚定意志。如今的中国,GDP总量是日本的3倍多,国防预算稳居世界第二,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海军舰艇总吨位早已超越日本,火箭军的远程打击能力更是让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日本想复制日俄战争以小博大的奇迹,却忘了时代已经变了,中国不是当年战略分散、指挥无能的沙俄,也不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准备不足的美国,更不是那个腐朽无能的满清!
其次,日本误判了美国的承诺。美国虽然口头承诺协防台湾,但从历史上看,美国从来不会为了盟友的利益牺牲自己的核心利益。当年越南战争中,美国最终选择撤军、苏联入侵阿富汗时,美国只敢提供武器援助,不敢直接派兵。对于中国这样的核大国,美国更不可能轻易卷入直接冲突。日本把赌注押在美国身上,很可能面临被抛弃的结局、一旦冲突爆发,美国大概率会采取有限介入的方式,提供武器、情报支持,但绝不会派地面部队与解放军正面交锋。到那时,日本将独自面对中国的雷霆反击,所谓的“美日同盟”不过是一张废纸。
最后,日本误判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国土狭小的岛国,90%以上的能源和原材料依赖进口,而台湾海峡是其海上生命线。一旦介入台海,中国必然会采取军事封锁、经济制裁等反制措施,日本的航运、能源、电子等支柱产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更重要的是,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基础设施密集,人口高度集中,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其本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破坏。这种代价,远非更换主人那么简单,很可能让日本回到战后废墟的状态。
但即便如此,日本的赌徒心态依然难以遏制。在右翼势力的煽动下,日本国内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不少人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将台湾问题视为最后的机会。他们忘记了日俄战争后军国主义膨胀带来的灾难,忘记了太平洋战争中数千万人丧生的悲剧,更忘记了日本作为战败国应该遵守的国际秩序。这种历史健忘症,让日本在危险的边缘不断试探。
只能说,在日本人还在试图用他们当年击败所谓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的心态领悟安慰自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自己还沉迷在自己曾经的侥幸之中!当然输了也能做跳幸福的狗也是他们给自己留的最终后路!可是他们设想到了一切,却没想到它们将要面对的对手可是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而这个国家最擅长的地方就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来源:胡铁瓜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