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刚把工作室开在上海老弄堂里,门口挂的牌子用毛笔写着‘中日之间’,我路过时差点以为是个茶馆,结果推门进去,她正教一群日本太太用沪语砍价。
“你刷到过那个穿和服跳肚皮舞的日本妈妈吗?
她刚把工作室开在上海老弄堂里,门口挂的牌子用毛笔写着‘中日之间’,我路过时差点以为是个茶馆,结果推门进去,她正教一群日本太太用沪语砍价。
”
加藤彩子把老公公司给的驻外补贴全砸进这间三十平米的小屋。
去年冬天她直播教跳《樱花肚皮舞》,B站弹幕刷到飞起,有人刷“姐姐别回日本了”,她回“不回,我娃现在讲梦话都是‘阿拉’”。
数据说像她这样把老公任期硬生生拖成七年的日本家属,上海多了两成,可没人告诉她,拖得越久,越得自己找活路。
她找活路的方式挺野:先靠肚皮舞视频攒了十万粉,再跑去参加外国人创业营,把“中日妈妈交流群”包装成文化适应项目,PPT里夹着自家娃穿唐装的照片,评委一看就点头。
政府给的孵化资格到手,她转头在群里吆喝“下周去苏州踩青团,报名接龙”,五十个日本妈妈秒回“押忍”。
我混进去听过一次,她们聊得最多的不是和服,而是拼多多怎么拼单更狠。
她老公一开始嫌她“瞎折腾”,直到她靠直播卖石川县的加贺棒茶,三个月清掉老家仓库三分之一的库存,公公打电话来语气都软了:“彩子,能不能给舅舅也带一波?
”她挂了电话冲我翻白眼:“男人啊,看见利润才想起你。
”那天她直播间里跳的是日本舞踊,腰间却系着中国水墨纱巾,评论区刷“文化混搭天花板”,她笑:“混搭个鬼,我只是想省一套衣服钱。
”
最扎心的是她跟我说:“驻在员家属的终点不是回国,是被遗忘。
”疫情那两年,小区封闭,中国邻居给她们家送青菜挂面,她回赠日式咖喱,一来一回,刻板印象碎成渣。
后来她做文化适应课,把这段写进教案:先送菜再送配方,中日关系没那么玄,就是谁家酱油更鲜。
调研报告里78%的日本家庭因此改观,她撇嘴:“数字冷冰冰,我记住的是送菜的阿姨教我用黄豆酱炒青菜,娃连吃三天。
”
现在她每天六点起床,先给娃做中日混血早餐——味噌汤配生煎,再化好妆开直播,镜头前转圈,腰链叮当作响。
后台数据显示看直播的70%是中国女生,留言想看“日本主妇如何在中国活得比东京还滋润”。
她直接甩话:“滋润个屁,老娘天天算汇率,只是回不去。
”说完接着跳,音乐是抖音神曲《叹》,动作却是京都祇园的老派手势,评论区刷“姐姐杀我”,她喘着气笑:“杀什么杀,我这是被生活逼的。
”
我问她下一步干嘛,她甩给我一张计划表:四月带日本妈妈去义乌学直播,五月把肚皮舞和日本舞踊混剪成新课,六月回石川谈合作,想把日本酒搬进李佳琦直播间。
我指着“回国”那栏问:“真不走了?
”她耸肩:“娃户口在上海,走哪去?
”说完递给我一袋仙贝,包装印着“中日之间”二维码,扫进去是她的视频号,最新一条标题写着:留在中国的第两千天,我还在找活下去的花招。
来源:真诚钢笔WszX7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