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靖远先生|路金: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感悟
在语言与精神的交汇处深耕
——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感悟
常有人问我,高中语文教学,究竟教的是什么?是字词句篇的积累,还是应试技巧的打磨?我的回答是:皆是,但远不止于此。我始终坚信,语文是一门直接以“人的思想与情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少有的能直接叩击心扉、塑造精神的学科。它关乎灵魂,指向生命。我的课堂,致力于在夯实知识之基的同时,点燃思想的火花,构建一个充满知识活力与人文温度的生长性空间。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与感悟。
一、双轨并行:夯实“硬基础”与涵养“软实力”
我深信,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一切人文素养、思辨能力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的课堂始终保留着对语言本身的敬畏与深耕。
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是孤立的“点”,而应是勾连全文、洞察深意的“钥匙”。我不赞同零散、机械的基础训练。我会预判每篇经典文本中最值得深挖的语言点,设计由字词到句段再到篇章的阶梯式训练任务。将字词、语法、修辞等知识点,像串珍珠一样,系统地融入每一篇文本的精读之中。例如,在讲解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不仅会剖析“寥落”“殒身不恤”等词语的深刻含义,更会将其置于整篇文章的感情波涛和时代语境中,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为何拥有千钧之力。
然而,若教学止步于此,便辜负了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的“硬基础”必须服务于“软实力”——即思辨能力、文化品位和人文情怀的培育。
教师不应是真理的宣布者,而应是对话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在语文课题教学中,我会有意识设计高质量的“主问题”,着力打造“与先贤对话”的思辨课堂,引导学生穿越文字,与文本背后的灵魂直接对话。学习《论语》,我们不只是背诵章句,而是围绕“孔子为何发出‘吾与点也’的感叹”展开辩论,探讨儒家的理想人格;学习《红楼梦》,我们分析宝玉的“情不情”,探讨其超越时代的平等意识与悲剧内核;教《荷塘月色》时,不问“作者写了什么景?”,而是问“作者为何要寻求‘另一个世界’,他找到了吗?”以此撬动对作者内心矛盾与时代苦闷的深层探究。
二、 激发内驱:让课堂成为探索之旅的起点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其根本动力源自于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品质。作为教师,我的使命就是扮演好“智慧点火者”的角色,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点燃学生心中的学习热情之火。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会特别注重将经典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当下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解《诗经》中的爱情诗篇时,我会精心挑选当下流行的爱情歌曲歌词作为对比素材,引导学生探讨古今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在讲授《阿房宫赋》时,我会启发学生思考历史发展规律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启示。当学生惊喜地发现那些看似遥远的文字竟能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时,他们的眼中会闪烁出求知的光芒。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会在每个教学单元都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跨界探究"主题项目,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知识联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的能力。我鼓励学生用语文的思维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世界,同时也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来拓展和深化语文学习的内涵。这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起点。
三、 最终目标:培育有文化自信的中学生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指向是育人。通过深入挖掘中华经典文本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在学习屈原时,我们探讨何为“士”的精神;在学习苏轼时,我们体悟逆境中的旷达与坚韧;在学习杜甫时,我们感受他心怀苍生、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通过对这些古代文学大家的深入学习,学生们逐渐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明白中华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他们开始以崇敬和自豪的态度去对待这些经典文化,主动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在后续学习中,他们从诗词歌赋中汲取力量,用先贤的智慧指导生活。面对困难,想起苏轼豁达迎难而上;选择人生道路,以“士”的精神为准则坚守底线与信念……他们不再觉得传统文化遥不可及,而是主动将其融入日常思考与行为,逐渐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将伴随一生,让他们在未来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坚定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儿女风采。
这份源自血脉的文化认同,是学生未来立足世界最坚实的底气。语文教师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学生因你的引导而爱上阅读,学会思考,开始用审美的、理性的、充满温情的眼光看待世界,并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根、有魂、有担当的中国人。
路金,男,汉族,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教师,靖远县第四中学。从教18年来一直奋斗于教学一线,承担语文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课堂教学上,他不仅注重通过系统化的字词训练、语法解析和文本精读,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构建起扎实的语文知识体系,更能深入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与古今中外的先贤哲人对话,提升思辨能力与文化品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文化自信。先后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在市县优质课竞赛中多次获奖。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利用语文教师优势,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与班级管理相融合,营造书香氛围,塑造班级灵魂,让学生在浸润熏陶中明事理、共成长。他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善于利用批阅周记、随机谈话等机会,与学生进行细腻深入的心灵对话,及时疏导困惑,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知心朋友”。被评为靖远县“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所带班级多次荣获靖远县“先进班集体”称号。路金老师用责任和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将教育细节做到极致,践行着人民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来源:小冰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