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后眼睛也“中风”?这几类人风险最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9:07 1

摘要:华声在线11月15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朱芙蓉 裴翌尧)随着气温下降,人体血管会发生适应性收缩,不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一种被称为“眼中风”(医学上称为视网膜血管阻塞)的眼科急症也进入高发期。

华声在线11月15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朱芙蓉 裴翌尧)随着气温下降,人体血管会发生适应性收缩,不仅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一种被称为“眼中风”(医学上称为视网膜血管阻塞)的眼科急症也进入高发期。

什么是“眼中风”?如何防治?11月15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姚小磊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眼中风”?

“中风”,是指的局部血管的栓塞或者出血,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中风”。而“眼中风”就是指的眼球的主要供血血管——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堵塞。

视网膜如同照相机的底片,需持续充足供血,一旦供血动脉或回流静脉突然堵塞,会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视觉功能迅速受损。

首先是视网膜动脉阻塞。该病情极为凶险,供血主干道突然中断,少数患者发病前有短暂视物模糊、黑矇且快速恢复的预警信号。具体典型表现为突发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视力大幅衰退,严重者仅存光感或完全失明。或者视野缺损,感觉眼前某区域突然变暗,如窗帘遮挡。

其次是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情况更为常见,回流血管受阻引发眼底“淤血”和渗漏,表现为:突发性视力下降或模糊,程度不及动脉阻塞急剧;视物变形,看直线时感觉线条弯曲;视野中出现固定黑影,且不移动;视物变暗,眼前似蒙一层毛玻璃,色彩暗淡。

这两类血管阻塞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无痛,部分患者因无疼痛感易误判为“疲劳”,延误就医风险极高。

为何入冬后 “眼中风” 高发?

第一个原因是血管“热胀冷缩”。入冬后,气温持续走低,寒冷刺激导致全身血管收缩、痉挛,视网膜血管纤细且对温度敏感,更易闭塞。

第二个原因是血压“过山车”。冬季昼夜温差大,加剧血压波动,瞬间飙升的血压可能冲击血管内壁斑块,使其脱落形成血栓,堵塞眼底细血管。

第三个是血液“变黏稠”。天冷后,饮水量可能减少,体内水分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流动不畅,血栓形成风险大幅上升。

提醒:五类人群要防范“眼中风”

1.中老年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血管弹性自然衰退,眼底血管更脆弱;

2.“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会加速血管病变;

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有动脉硬化的人群,眼部血管同样面临风险;

4.长期吸烟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

5.青光眼患者:青光眼患者眼压偏高,影响眼底供血。

服务:这样防治“眼中风”

医生建议,应对“眼中风”,需建立“防、识、治”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科学规避风险。

防:未病先防,养生为重

1.保暖御寒:重点做好头、颈、足保暖,外出佩戴帽子、围巾,避免冷风直袭;佩戴护目镜减少寒风对眼部刺激,日常用温水洗脸,避免冷水激惹血管。

2.稳控基础: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冬季尤其关注血压波动;医生提醒,“三高”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底检查。

3.饮食调摄:遵循“秋冬养阴”原则,多食银耳、百合、山药等滋阴食材,搭配黑木耳、山楂等活血化瘀食物;忌口生冷、油腻食物,保证每日充足饮水,戒烟限酒。

4.运动有度: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和缓运动,时间以午后阳光充足时为佳;避免突然发力、憋气等行为,防止血压骤变。

5.穴位按摩:每日早晚或用眼疲劳时,可按摩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等穴位。按摩方法:洗净双手、闭目放松,指腹轻柔按压,每穴1至2分钟,以酸、麻、胀为度,切忌暴力揉搓眼球。

识:抓住预警,争分夺秒

“眼中风”最典型的信号是突发性、无痛性的视力骤降,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立即警觉。

治:黄金时间,中西结合

1.黄金90分钟

发病到救治间隔越短,视力挽回希望越大,视网膜缺血缺氧超过90分钟可能造成不可逆损害,出现症状需立即前往有眼科急诊的医院,切勿等待观望。

2.治疗双管齐下

现代医学可通过溶栓、降眼压、扩张血管等方式紧急救治;中医辨证施治则采用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的中药及针灸治疗,改善眼底微循环,促进视功能恢复。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