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0日深夜,蜜雪冰城香港联交所公告页面的更新提示音惊动了消费投资圈——这家凭借5元柠檬水、3元冰淇淋横扫下沉市场的“雪王”,以2.97亿元正式收购精酿啤酒品牌福鹿家53%股权。公告细节里藏着耐人寻味的关联:福鹿家实控人田海霞,正是蜜雪冰城CEO张
2025年9月30日深夜,蜜雪冰城香港联交所公告页面的更新提示音惊动了消费投资圈——这家凭借5元柠檬水、3元冰淇淋横扫下沉市场的“雪王”,以2.97亿元正式收购精酿啤酒品牌福鹿家53%股权。公告细节里藏着耐人寻味的关联:福鹿家实控人田海霞,正是蜜雪冰城CEO张红甫的妻子。这场被业内调侃为“老板娘项目转正”的收购,让蜜雪冰城的商业版图从茶饮、咖啡首次延伸至酒精领域,仿佛在向年轻人喊话:白天靠奶茶续命,夜晚让啤酒上头。
平价精酿的“闪电战”
福鹿家的门店像极了蜜雪冰城的“酒馆版分身”。红底白字的招牌下,500毫升现打鲜啤标价5.9元至9.9元,最便宜的德式小麦啤酒罐装价仅4元。菜单上的“狂炫砂糖橘”“金桔普洱啤”等15款SKU,彻底颠覆传统精酿的酒花苦度竞赛,转而用果味、茶味迎合年轻群体的微醺需求。这种“奶茶思维做啤酒”的策略,与蜜雪冰城的基因一脉相承。
更隐秘的协同效应藏在供应链里。蜜雪冰城在全国布局的5大生产基地、29个仓库和覆盖97%门店的冷链网络,恰好解决了鲜啤行业的最大痛点——保质期仅1-2天的现打啤酒需要全程0-4℃冷链运输。福鹿家加盟商透露,从中央工厂发出的啤酒原料,24小时内即可配送至全国1200家门店,物流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这种“毛细血管式”的配送能力,让福鹿家能在3年内从郑州一家便利店转型为覆盖28个省的连锁品牌。
精酿市场的“降维打击”
传统精酿圈对福鹿家的态度颇为分裂。老饕们抱怨其啤酒缺乏复杂度,但更多年轻人用钱包投票——在社交媒体上,“10元实现精酿自由”的打卡帖累计播放量超10亿次。这种争议背后是中国精酿市场的分化:一方坚持小众酿酒工艺,另一方则像蜜雪冰城般将精酿推向快餐化。
蜜雪冰城的入场恰逢行业爆发前夜。数据显示,中国精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0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800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千亿。但当前市场渗透率仅6.7%,远低于美国的25%。这片蓝海中,早已挤入跨界玩家:盒马推出9.9元/升的德式小麦白啤,五粮液推出“风火轮”精酿,甚至胖东来的自酿啤酒也成网红单品。福鹿家的独特优势在于,蜜雪冰城超5.3万家门店的规模效应可摊薄原料采购成本,其大麦、酒花采购价较中小品牌低30%。
夜间场景的“流量密码”
收购案披露后,蜜雪冰城在公告中强调,鲜啤品类将帮助集团实现“日间茶饮+夜间酒饮”的全时段消费覆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蜜雪冰城此前已通过幸运咖抢占白天咖啡市场,而福鹿家有望切入夜间社交场景,提升用户粘性。
这种布局在部分区域已现雏形。福鹿家广东加盟商透露,晚间7-10点销售额占全日60%,消费者多为18-25岁学生和年轻上班族,与蜜雪冰城客群高度重叠。更巧妙的协同发生在渠道端——蜜雪冰城在河南测试“茶饮+啤酒”双店模式,白天卖冰淇淋的窗口夜晚改装为现打啤酒站,坪效提升40%。
扩张隐忧:品质与安全的平衡木
狂欢之下,挑战如影随形。福鹿家2023年尚亏损152.77万元,2024年扭亏后净利润仅107.09万元,对蜜雪冰城半年27亿元净利润的贡献几乎可忽略。更重要的是,啤酒赛道比茶饮更考验品控能力。鲜啤若储存不当,不仅口感变质,还可能因微生物超标引发安全问题。
蜜雪冰城的管理能力亦受考验。2025年“3·15”期间,湖北某蜜雪冰城门店被曝光使用隔夜食材,黑猫平台相关投诉超1.5万条。加盟模式下的食安风险在啤酒行业可能被放大——精酿发酵工艺需严格温控,而福鹿家1200家门店中90%为加盟店,标准化管理难度极高。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收购公告发布后,蜜雪冰城股价未现大涨,较2025年6月高点反下跌30%,市值蒸发超500亿港元。投资者担忧,蜜雪冰城的增长已过于依赖门店扩张,2025年上半年国内关店量达1187家,同比激增48.6%。
啤酒杯里的新战争
蜜雪冰城的这次跨界,本质是场关于“平价革命”的豪赌。它试图将精酿从小众爱好变为大众快消品,如同当年用3元冰淇淋教育下沉市场一样。但啤酒杯里晃荡的不只是酒液,还有供应链、品控、场景拓展的层层考验。当年轻人举起福鹿家的茉莉青提小麦啤酒时,他们喝下的是蜜雪冰城对夜间经济的野心,也是“万店帝国”能否打破增长天花板的希望。
来源:奇趣百科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