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一老一小”,强化网格化服务,上门为老人办理医保,对特殊群体实施“一对一”关爱,努力把服务送到村民身边,把温暖传递到心坎上。我是宁海街道黄圩村党总支书记骆路路,作为回本村任职的大学生,我就想把所学所会用到…
在海州,有这样一批青年
他们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
将青春理想融入基层一线、科技创新
乡村建设、社会服务等领域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躬身笃行
把青春华章写在海州大地上
青春履职 先锋力量
我是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徐瑶。从被质疑的“小丫头”到被信赖的“小书记”,我和乡亲们一起见证了村里从负债百万到村强民富、从治理松散到文明和谐的转变。
初回村时,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我就把建强堡垒作为首要任务,带头加强理论学习,规范组织生活,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建好用好党建阵地,让党组织重新焕发活力。在推进土地流转这一棘手难题时,我带领党员一遍遍上门讲政策、算细账,最终实现近90%土地顺利流转,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我深知治理不能单靠村干部,便带头完善了“村-组-中心户-村民”共商共治的治理新模式,还联合9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党建联建,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同时,注重矛盾调解在基层,帮助15户村民依法追回了被拖欠的土地承包款,将问题化解在村里。
产业发展是关键。面对蔬菜滞销难题,我尝试直播带货,没想到效果不错,还被村民打趣叫“卖菜书记”。之后我们建直播间、成立创业联盟,引进蔬菜种植、鱼菜共生和智能育苗等项目。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6万元,带动200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也让土地不闲置、老人能增收。
民生方面,我重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办好道路、路灯、污水管网和户厕改造等实事。针对“一老一小”,强化网格化服务,上门为老人办理医保,对特殊群体实施“一对一”关爱,努力把服务送到村民身边,把温暖传递到心坎上。
未来,我将继续踏实做事,不辜负大家信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春担当 扎根一线
我是宁海街道黄圩村党总支书记骆路路,作为回本村任职的大学生,我就想把所学所会用到家乡建设上,踏踏实实为村民多办事、办好事。
日常走访中,我发现村里的孤寡老人办业务时存在不便,就组织青年党员和志愿者成立“红色代办”队,上门帮大家跑腿代办。面对传统村务沟通不畅的问题,我牵头建了村民微信群、开了视频号,帮助大家更加及时地了解政策通知,在此基础上用线上问卷征求村民意见建议,让工作更高效,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好环境是幸福生活的底色,在推进户厕改造工作时,了解到不少村民存在不理解的想法,我就逐户走访,带大家去示范点参观,积极争取资金补助、统一采购施工建材,让大家改得放心。另外,我组织把村里的泥巴路、破损路修成平整水泥路,既方便村民出行,也为农副产品运输和特色产业发展提前铺了路。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关键,我立足村情实际找路子,梳理出闲置的资源,利用村部屋顶建成光伏发电项目,目前还在推进392亩的“渔光互补”项目,预计年收益能有20万元。同时,我带领大家探索特色种植,建设食用玫瑰基地40亩,打造“宁圩玫香”花茶品牌,促进村集体经济从仅靠土地慢慢向产业兴村、品牌富民的方向转变。新时代新征程,我会继续扎根乡土,用实干回报村民的信任,助力黄圩村的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青春风采 温暖同行
我是板浦镇城北村党总支书记徐士晴,2018年放弃大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就想为村里多做点实事,尤其希望让农村孩子也能有精彩童年。
看到村里留守儿童缺陪伴、教育资源薄弱,我牵头建起 “城北村儿童之家”,把周末和节假日都用来陪孩子们:组织观影、经典诵读、户外采风,还开了公益家长课堂,拉近亲子距离。这些年下来,累计开展了400余场活动,服务了100多位孩子,没想到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作为 “女娃村官”,群众的需求就是我工作的方向。这7年里,已开展入户家访140多次,把村民的“小事”都记在心上。之前村里6个自然庄没通燃气,村民烧煤又麻烦又不安全,我对接燃气公司、带着村“两委”班子攻坚,3个月让大家用上了清洁能源;连淮高速施工挖断自来水管道,想着村民不能缺水,连夜协调铺好临时管道,直到凌晨清水流进家家户户才放心。从股权改制到养殖场拆除,从疫情防控到“健康村居”创建,村里大小事我都尽力扛起来,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江苏省妇联系统劳动模范、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称号的获得是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扎根乡土的决心。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把孩子照看好、把村民的急难愁盼解决好,用实干回馈家乡和乡亲们的支持。
未来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