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以一场“思想风暴”激活发展新动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4:10 2

摘要:位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的惠安,既靠山又傍海,千年惠女文化在此沉淀,民营经济活力强劲。它以“世界石雕之都”“建筑之乡”闻名,又有着“校服之乡”“石化之都”的美称。早在2020年,惠安就跻身千亿GDP俱乐部的行列,2024年更是突破了1300亿元,连续多年进入全国

位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的惠安,既靠山又傍海,千年惠女文化在此沉淀,民营经济活力强劲。它以“世界石雕之都”“建筑之乡”闻名,又有着“校服之乡”“石化之都”的美称。早在2020年,惠安就跻身千亿GDP俱乐部的行列,2024年更是突破了1300亿元,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县。

面对新质生产力浪潮、区域竞争加剧的新形势,惠安的远大目标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如何破局?干部作风怎样提振?发展动能怎样再造?

最近,该县掀起的“解放思想、再上台阶”大讨论活动引发关注。这场思想的自我革新,如何折射新时代县域经济突围的深层逻辑?近日,记者以观察者的身份,近距离感受这个县域经济发展优等生自我打破“舒适区”的进阶之路。

惠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邓文祥/摄)

解决什么问题?

走出舒适区 重构快车道

“思想解放程度,决定高质量发展进度。”近日,惠安县委书记庄稼祥在动员会上,一语道出了这场“思想风暴”的真正目的。这场大讨论活动旨在彻底根治“坐等开会部署、坐等领导协调、坐等纪要背书、坐等督促检查”等惯性思维,在全县倡导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扛责担当“四种好作风”。

“于民、于商、于政,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胸中要有大局。”在该县一季度工作会议上,庄稼祥明确要以“四个检视”破除“四类问题”,即检视思想认识、破除“因循守旧”问题,检视担当作为、根治“四个坐等”问题,检视能力素质、补齐“本领恐慌”问题,检视制度保障、解决“苦乐不均”问题。

从“四个检视”到“三问三查”,从“千名干部进千企”到“献策惠安”金点子征集,这场大讨论不是简单的坐而论道,而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当然,这种思想转变,更源于惠安人对发展瓶颈的清醒认知。作为GDP连续多年位居泉州市前列的经济强县,惠安曾凭借石雕、建筑、食品、石化等传统产业积累雄厚家底。但如今,全球产业链重构、环保要求升级、消费需求迭代,传统产业的增长天花板逐渐显现。而干部队伍和产业掌舵人中,一部分人也成为制约发展的无形枷锁。

“过去总觉得惠安石雕产业做到全国第一,就可以‘躺平’了。但这次大讨论让我们意识到,不拥抱数字设计、智能制造,迟早会被市场淘汰。”惠安一家石雕龙头企业负责人坦言,在这场大讨论中,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意识。在政策解读会上,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最近好多乡镇在暗暗较劲,主动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适配适合惠安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惠安县各级各部门迅速掀起“解放思想、再上台阶”大讨论热潮

达到什么效果?

打破传统壁垒 拥抱新质生产力

在惠安县螺阳镇,总投资5亿元的嘉利通产业园正加紧建设。项目负责人说:“相关部门主动帮我们协调用地、审批,办证、发证速度很快,效率高,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惠安营商环境的速度和温度。”

嘉利通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这背后,正是“千名干部进千企 一企一策促发展”行动的缩影。干部下沉一线,带着“问题清单”走访企业,将“项目等要素”“企业等政策”的被动局面,转变为“要素跟着项目走”“政策围着企业转”的主动服务。

五一节,在黄塘镇,一场别开生面的“共叙乡情 共谋发展”座谈会上,当地政府与返乡企业家围坐一堂,畅聊低空经济、跨境电商等新赛道。“没想到家乡对新兴产业规划的脚步这么快。”一位在深圳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乡贤表示,历史上,黄塘曾经是不发达落后的代名词,这些年已经成为“聚龙虎踞福地、休闲名鞋小镇”。看到这些,他决定将部分生产、研发迁回惠安。这正是惠安打破传统壁垒,拥抱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思想破冰方能激活发展春水。”5月15日,就“中国最美海岸如何焕发新活力”,山霞、崇武镇等乡镇干部前往邻县(区)学“一线带三湾”的成功经验。干部们说,一路看一路学,一路叩问,“一线二区三湾”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新图景,一下子有了新思路。在乡村振兴领域,惠安创新推出“惠女经济”品牌,将传统服饰文化与文旅、电商结合。小岞镇的惠女民宿、净峰镇的惠女手作直播间,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让千年文化焕发新生。这种“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正是思想解放与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成果。

用什么保障?

“纸上谈兵”靠边站 “脚下生风”担主角

大讨论活动不仅要解决当下问题,更要形成长效机制。在惠安县委组织部,一套“干部能力提升图谱”正在绘制:每月一场专家讲座,聚焦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前沿领域;“外出考学”归来的干部,要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分享“解题思路”;建立“干部成长档案”,将大讨论中的创新表现纳入考核。

制度保障方面,惠安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正向激励”双机制。今年初,该县一乡镇在发展特色农业时,因市场波动出现短期亏损,但县委评估后认定其探索方向正确,不仅未予问责,还追加政策扶持。这种“为担当者担当”的氛围,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出台的“赛马比拼”机制。各部门、乡镇围绕项目提效年“1+3”专项行动,立下“军令状”:每位常委、副县长全年至少1项工作全省领先,3项工作全市前三;各镇至少打造1个创新案例。这种“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让干部从“怕出错不敢为”转向“争先进主动干”。

来源:看见泉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