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最早从事客车行业,确实做过实际工作,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大会提供了四百辆大巴车,当时很风光,后来他不满足于此,想要进入轿车领域,但因为技术跟不上,就改变了做法,开始讲故事、画大饼,专门找那些急于转型的城市合作。
他最早从事客车行业,确实做过实际工作,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大会提供了四百辆大巴车,当时很风光,后来他不满足于此,想要进入轿车领域,但因为技术跟不上,就改变了做法,开始讲故事、画大饼,专门找那些急于转型的城市合作。
在2008年左右,庞青年看中了萨博汽车,原本打算收购却没成功,转而向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建设萨博生产基地的计划,石嘴山和鄂尔多斯等地正为煤炭行业下滑发愁,急需引入新产业,一听说这个项目就满怀期待,庞青年声称投资规模高达百亿,还提出让地方以煤炭资源入股,听起来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诱人,结果地批了,资金也拨付了,车却一辆都没造出来,煤倒被他全部转卖掉了。
2017年国家查新能源骗补的时候,他公司就在名单里面,这家公司虚报产量,骗走七千多万补贴,当时事情闹得挺大,不过好多人没太在意,因为那时候行业里骗补很常见,只是他胆子特别大,手法也最明目张胆。
2019年,南阳的水氢汽车事件把这位负责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他在直播中声称这辆车加水就能行驶,还标价一百二十万,预售了七十二辆,专家当场指出电解水制氢需要的能量比车辆能产生的还要多,这在物理上是做不到的,当地媒体起初发布消息说发动机已经下线,随后又赶紧撤稿,这件事传开以后,连路边卖菜的老大爷都知道他是个骗子。
他的骗人手法不断升级,从实业领域转向金融套利,早期他靠着引进德国技术起家,确实有些本事,后来他发现讲一个好故事比实际造车更容易赚钱,专门选择那些经济转型困难的地方,利用政策漏洞和地方官员对政绩的迫切需求,审计部门基本不管这些事,技术评估也只是走个过场,毕竟他承诺的那个百亿项目听起来太有吸引力了,没人愿意仔细追究。
他能够多次得手,首先是因为政策存在漏洞,过去新能源补贴只看产量高低,不考察技术水平,让不少人找到可乘之机;其次,地方政府也显得过于着急,汽车产业能拉动就业、增加税收,只要有人声称投资上百亿,就迅速热情接待;再加上公众对科技了解有限,看到“加水就能跑”的说法,便以为是尖端技术,经短视频传播后很快引发关注;此外,他的公司结构复杂,资金在不同账户间频繁转移,导致监管部门难以有效追踪。
同期的李书福和王传福这些人,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是为了学习先进技术,王传福从电池领域起步,经过长期积累才取得突破,朱华荣淘汰落后产能的做法虽然被批评为保守,实际上是在夯实基础,而李斌、李想与何小鹏获得融资后,都将资金投入到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研发中,没有人去研究所谓的"水氢技术"。
现在到了2025年,庞青年已经七十多岁,身上缠着不少官司,他名下的公司差不多都注销了或者破产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六百万辆,在全球占了超过一半的份额,像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品牌,它们靠的是电池效率高、电机性能好、用户反馈也积极,不是靠着“煤炭入股”或者“预售订单”那种方式。
他过去夸下的海口,如今都成了别人的笑料,那些被他蒙骗的城市损失了土地、资金和时间,这些都没法弥补,有些地方到现在还在承受当年决定的后果,产业转型不能指望个别企业家的空头承诺,只能依靠扎实的技术积累和真实的市场检验。
有时我会琢磨,要是当年那些管事的人多问一声这车到底怎么跑的,再查一下煤是不是真的能入股,事情的结果可能就不同了,可惜一切都过去了,骗子能够得手,从来不只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总有人愿意相信他们编出来的故事。
来源:一路向北一点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