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车圈都在传,日产要把第四代Elgrand引进中国,直接对标丰田埃尔法。这消息挺突然,毕竟日产在国内推新车的速度向来比对手慢半拍,这次突然在高端MPV市场出手,到底有几分胜算?
最近车圈都在传,日产要把第四代Elgrand引进中国,直接对标丰田埃尔法。这消息挺突然,毕竟日产在国内推新车的速度向来比对手慢半拍,这次突然在高端MPV市场出手,到底有几分胜算?
从技术上看,Elgrand用的是日产熟悉的混动路线,1.5升混动和2.5升V6两套方案,虽然具体参数还没完全公布,但日产的e-POWER技术在省油和平顺性上口碑不错。不过现在国内MPV市场早就不是拼动力的年代了,理想、腾势这些国产车都在卷智能座舱、800V快充、城区NOA,日产这套混动系统虽然成熟,但科技感上已经落后半代。
用户这边更现实。35万左右预算的买家,要么选丰田赛那、别克GL8这种老牌合资,图个稳妥;要么转头去看腾势D9、极氪009,配置拉满还有科技光环。日产Elgrand最大的卖点可能是进口身份和那张V型前脸,但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为“纯进口”三个字多掏钱了——除非是埃尔法那种有社交光环的车型。而日产在国内的品牌溢价,明显撑不起这个场面。
市场趋势也很清晰。今年MPV市场增速放缓,但高端新能源MPV反而在增长。国产车已经把第二排航空座椅、车载冰箱、大尺寸娱乐屏做成标配,甚至终身免费保养都敢送。Elgrand虽然换了12.3寸大屏、双辐方向盘,后排加了加热通风,但这些配置在国产车眼里只能算及格线。要说空间,它确实比同级略大,但MPV用户更看重的是空间灵活性,这点上本田奥德赛早就把功课做透了。
政策对日产也不完全有利。国内双积分压力下,2.5升V6发动机大概率只能以小批量进口方式引进,走不了量。如果主推1.5升混动,又难免被拿来和比亚迪DM-i、丰田THS对比——而日产的e-POWER虽然体验接近电车,但在国内认知度始终不如两田的混动。
从国际视角看,Elgrand在日本和澳洲市场卖得不错,但中国MPV市场的竞争维度早就独一档了。这里既要拼油耗、拼空间,还要拼智能驾驶、拼售后政策,甚至拼车主社群的运营。日产过去几年在中国犯过不少错——奇骏换三缸机、逍客品控问题,每一次都在消耗品牌信誉。如今想靠一款进口MPV翻身,难度不亚于第一次造电车。
未来更让人担忧。2025年之后,MPV市场会进一步电动化,丰田、本田都在准备纯电MPV平台,国产车企更是提前布局超充网络和自动驾驶。日产如果还是用“改款进口”的思路打市场,很可能像当年楼兰一样,叫好不叫座。
但话说回来,如果日产真的把Elgrand定价在35万,它反而会成为一个有趣的参照物——消费者会用实际选择告诉市场:在2024年,一台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但挂着进口车标的MPV,到底还值不值额外溢价?这个问题,可能比车本身更有意思。
关注我,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汽车信息。
来源:桥梁连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