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救不了美国地产?高利率与高房价的僵局,如何才能打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16:50 1

摘要:2025年的美国经济依然深陷“K型分化”的泥潭:AI驱动的高端制造业如火如荼,而地产市场却持续低迷。尽管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但历史经验显示,单靠货币宽松可能难以扭转地产颓势。特朗普2.0时代将住房问题视为关键政策拼图,然而,在周期性阻力与结构性顽疾交织的背景下

2025年的美国经济依然深陷“K型分化”的泥潭:AI驱动的高端制造业如火如荼,而地产市场却持续低迷。尽管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但历史经验显示,单靠货币宽松可能难以扭转地产颓势。特朗普2.0时代将住房问题视为关键政策拼图,然而,在周期性阻力与结构性顽疾交织的背景下,美国地产的破局之路依然荆棘密布。

后疫情时代的美国经济始终遵循“K型逻辑”——复苏时分化,衰退时亦分化。当前,制造业投资尤其是AI相关领域成为增长引擎,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剧烈:科技股持续领跑,而地产股则长期跑输大盘。这种分化背后,是资本对实体产业前景的投票。然而,地产行业关乎民生就业,更是特朗普的传统基本盘。2025年11月纽约市长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凭借控制租金的民生议题胜出,已为特朗普敲响警钟:住房问题正在成为政治风向标。

市场普遍将拯救地产的希望寄托于美联储降息。历史数据显示,降息周期开启后1-2年内,地产投资与销售往往回暖,房价则在6-18个月后跟进。但本轮周期的特殊性在于:

首先,利率传导机制失灵。当前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仍高悬6%以上,且存量房贷中过半利率低于4%,居民缺乏置换动力,导致二手房市场冻结。

其次,结构性短缺难解。2008年后房屋建造长期不足,叠加高关税推高建材成本,开发商谨慎扩产,供给缺口已达470万套。

第三,可负担性危机:月供占收入比例攀升至24.8%,远超健康水平,短期限贷款虽降低利率却抬高月供,消费者望而却步。

分析历史案例可见,若无经济衰退,美联储难以实施超100bp的大幅降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非衰退期降息中,长端利率下降幅度均有限。唯一例外是1995-1996年,但当时美元升值与财政紧缩为降息创造了空间。而1984-1986年里根时期的无衰退降息超500bp,则依赖强势美元与财政收缩压制通胀。

换言之,当前高房价与高利率的僵局,可能需要经济悲观预期触发大幅降息(100-200bp),并顺畅传导至长端,才能打破。但2026年作为中期选举年,政府主动制造衰退的概率极低。

面对困局,特朗普政府的策略明确转向供给侧:

推动《ROAD to Housing Act》松绑 zoning 限制,释放联邦土地;

考虑推出50年期固定利率贷款,降低月供压力;

削减住房补贴,倒逼市场自我调节。

然而,这些政策需时日久,且受制于关税成本与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全美最大建筑商D.R. Horton的2026年交付计划仅微增1%-3%,反映出行业普遍谨慎心态。

明年美国地产大概率呈现“供需双弱”格局:

供给端,增量有限,开发商以降本增效为核心;需求端,房价难大跌,降息传导效果成关键变量。

上半年或延续通胀约束下的谨慎降息,下半年若特朗普任命鸽派联储主席,可能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窗口,带动需求阶段性回暖。但风险也不容忽视:若经贸政策变动或海外投资超预期刺激经济,反而可能压缩降息空间,延长地产调整周期。

美国地产的困境,本质是短期周期矛盾与长期结构问题的叠加。降息虽能缓解阵痛,却难根治痼疾。在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碰撞中,市场或许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要么等待一场衰退带来的“硬出清”,要么依靠供给侧改革与时间博弈,慢慢消化高房价与高利率的遗产。而特朗普的答卷,将决定这场博弈的代价由谁承担。

来源:迪哥看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