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季,媒体一句话定生死?主持人带节奏,原住民被骂 “入侵”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6:09 1

摘要:结果话还没说完,主持人埃德加多·梅尔加立刻接过话头,甩出一个更具体的案例:有加拿大居民声称,他们拥有特鲁希略市加里富纳族祖传土地的所有权。

洪都拉斯这段时间的政治空气有点“呛”,总统选举还没开跑多久,话题已经被硬生生带向一条危险的岔路。

自由党的总统候选人萨尔瓦多·纳斯拉拉在电视节目《30/30》上公开承诺,一旦赢下大选,就会狠抓国内的“入侵”行为。

结果话还没说完,主持人埃德加多·梅尔加立刻接过话头,甩出一个更具体的案例:有加拿大居民声称,他们拥有特鲁希略市加里富纳族祖传土地的所有权。

这个场景挺诡异。候选人正谈治国,主持人却把讨论往“土地争议”方向硬推。纳斯拉拉顺势回应,“侵占是一种犯罪行为”,并点名有人打着各种身份标签从事土地侵占。

节目没有给任何缓冲。主持人多次插话,把合法的土地收回进程描述成阻碍投资者涌入洪都拉斯的障碍。一个公共议题,在镜头前被精准引导成“土地捍卫者是麻烦制造者”的叙事框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入侵”这个词早就在洪都拉斯公共舆论里被不断重复。听上去像是治安问题,背后却是一条深埋多年的政治线。

社会环境分析师卢西亚·维吉尔直言,企业集团和部分媒体把土地收回行动包装成“入侵”,目的相当清晰。这个词能制造恐慌,也能给土地捍卫者贴上危险标签,顺便削弱他们的正当性。

她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洪都拉斯对土地、人权议题的敏感度极高,尤其是加里富纳人的祖传土地纠纷。这群生活在加勒比海岸的非洲裔原住民,多年来一直在维护自己的土地,却反倒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卢西亚说,这种叙事一旦进入选举舞台,危险系数就翻倍。候选人的一句“打击入侵”,足以让许多原本就面临安全威胁的土地捍卫者压力陡增。有些人连公开说话都变成一种冒险。

主持人梅尔加来自Televicentro,是洪都拉斯最大的电视集团之一。这家媒体的影响力非常强,舆论风向几乎能靠他们一句话左右。

洪都拉斯黑人兄弟会组织(Ofraneh)已经对梅尔加发起指控,认为他煽动对加里富纳族群的仇恨,把他们描述成入侵者、罪犯、阻碍开发者、毒品交易链条的一部分。

这些标签的出现并不意外。加里富纳人为了争取祖传土地权利,已经遭遇过太多风险。有社区成员被威胁,有人被驱赶,甚至有人就此失踪。

被针对不是一天两天,被标签也不是一年两年。

美国洲际人权法院(IDH法院)曾三次裁定洪都拉斯政府侵犯加里富纳社区的集体财产权,并要求政府采取整顿措施。现实情况是,这些裁决至今都没有落实,补偿也没影子。

洪都拉斯的土地争端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纠纷,而是一层层叠加的历史负担。祖传土地权利、开发商入场、政府态度、人权风险,每一项都像一根绷紧的线。

一次次的舆论引导,把本来基于历史权利的土地问题,强行包装成攸关投资环境的经济问题。社会上就容易出现一种误解:谁阻拦开发商,谁就是在阻碍国家发展。

这个逻辑把冲突变成对立,把一个原本属于法律、人权范畴的问题,变成需要“清除的障碍”。很多土地捍卫者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有人收到匿名信,上面写着“你们挡着路了”,有人被夜里跟踪,有人在电视里看到自己被骂成毒贩。

有人醒来发现社区又被陌生保安包围,每一次争端背后都是具象的人,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文化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洪都拉斯北部一位加里富纳女性领袖,名叫米琳达。她从年轻时就参与土地权利行动,努力保护海岸边的祖传地带。

某次开发公司拿着一纸模糊的文件,想要在海边建度假村。整个村子都反对,因为祖先的墓地就在附近。争端爆发后,当地媒体开始接连播放“加里富纳人非法侵占”的报道,许多观众第一时间就被这套说辞带偏。

米琳达的家被陌生人喷上红漆,孩子上学的路多了几辆可疑的车。

有人在酒吧说她“挡住外来投资,害国家没钱赚”。

一次土地讨论,被说成罪行,一句维权需求,被说成阻碍发展。

米琳达后来参加过一次地区会议,她说的一段话让很多人沉默:“你们每天看到新闻,可你们从没来过这里。你们不知道我们保护的到底是什么。对我们来说,这片土地不是旅游产业,是根,是生命。”

当媒体不断重复“入侵”这个字眼,大部分观众会下意识把所有土地纠纷都放进这个框架。这个叙事一旦成型,政治人物自然会顺势使用,因为听起来力量十足,也方便塑造态度。

纳斯拉拉在节目中的回应,被不少人看作一种“迎合”。选战时期的语言总是更直白,传播速度也更快。这个词从企业集团的话术,移到媒体,再进入总统候选人的表述,最终变成一条政治承诺,完全改变了土地议题的原本面貌。

问题是,加里富纳社区的担忧究竟谁来回应?他们的历史权利在哪?已经做出的国际裁决谁来执行?节目里的吵闹终归是几个人的声音,那些被贴标签的人没有话筒,也没有镜头。

土地争议不只是一场法律之争,更是一场话语争夺,一旦叙事被垄断,真实处境就会被推到阴影里。

洪都拉斯的这场“入侵”话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来源:靳律法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