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3个习惯一定要养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5 15:49 1

摘要:62岁的老周患2型糖尿病10年,平时总觉得血糖高点没事,没不舒服就不用管,药断断续续吃,饮食也不控制,更没定期查过眼睛。半年前他开始觉得看东西模糊,以为是老花眼加重,随便配了副眼镜。

62岁的老周患2型糖尿病10年,平时总觉得血糖高点没事,没不舒服就不用管,药断断续续吃,饮食也不控制,更没定期查过眼睛。半年前他开始觉得看东西模糊,以为是老花眼加重,随便配了副眼镜。

可情况越来越糟,后来看东西出现黑影,眼前像蒙了层雾,甚至有一次差点因为看不清台阶摔倒。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已经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期,视网膜有出血和渗出,再拖下去可能失明,老周追悔莫及。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不稳定,容易损伤全身血管,眼底的视网膜血管尤其脆弱,慢慢就会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种病早期没明显症状,等出现视力下降、黑影、视物变形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坚持做好3个习惯,能大大降低风险,别等眼睛出问题才重视。

长期高血糖使毛细血管内皮周细胞凋亡,基底膜增厚,微动脉瘤随之形成。空腹、餐后及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均需达标,并减少日间波动幅度。每日主食定量,先吃蔬菜再吃蛋白,最后摄入复合碳水;运动固定在餐后一小时进行,避免低血糖反跳。每三个月复查糖化,曲线比单点值更能说明问题。

自备血糖仪,记录晨起、餐后两小时数值;睡前加餐选高纤低升糖食物,防止夜间低谷。出差或值班时携带袖珍主食包,避免因外卖不定时造成血糖大起大落。

视网膜病变早期无自觉症状,唯有散瞳后立体检眼镜或眼底照相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点。一经发现,可及时接受视网膜光凝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干预,把失明风险降低一半以上。Ⅰ型糖尿病患病五年后、Ⅱ型糖尿病确诊之时即应进行第一次散瞳检查,之后无异常者每年一次,已出现病变者每三至六个月复查。

预约检查安排在生日月,容易记住;检查当日戴墨镜,避免散瞳后强光刺激;若无法阅读手机,提前设置语音播报,保证回程安全。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协同加速视网膜血管损伤,使出血、渗出提前出现。目标血压一般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按危险分层维持相应水平。烟草中尼古丁直接收缩血管,减少视网膜血流,戒烟一年后病变进展率显著下降。体重管理同步进行,腰围每增加一厘米,视网膜病变风险上升两个百分点。

家用电子血压计固定在晚间休息前测量,数据同步至手机;烹调用油改为高油酸型,每周至少两天纯素,减少动物脂肪;设定戒烟应用打卡,利用咀嚼无糖口香糖替代烟支,缓解戒断焦虑。

一些日常习惯会悄悄加重眼底损伤,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意避开。比如别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屏幕光线会刺激眼睛,还会让眼睛疲劳,每次看30-40分钟就停下来,看看远处的绿植,让眼睛休息5-10分钟。

别在强光或昏暗环境下看书、看手机,强光会损伤视网膜,昏暗环境下眼睛会过度调节,加重疲劳。平时出门要是阳光强烈,记得戴遮阳帽或太阳镜,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

要是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或看东西变形(比如直线看成曲线),甚至出现视野缺损、眼睛疼痛,可能是视网膜病变加重,比如出现了大量出血、视网膜脱离,必须立刻去医院眼科检查,别耽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王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及防控管理[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5,(09):69-71.

[2]刘哲宇,陈雪霞,冯耀清,等.糖尿病病人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5,39(13):2316-2320.

来源:彩牛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