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2025年,很多看起来遥远的国产“短板”有了真刀真枪的变化:芯片开始跑5纳米试产、部分医疗器械进入大规模临床、数控机床精度接近国际一流水平、碳纤维产能猛增。
到2025年,很多看起来遥远的国产“短板”有了真刀真枪的变化:芯片开始跑5纳米试产、部分医疗器械进入大规模临床、数控机床精度接近国际一流水平、碳纤维产能猛增。
说白了,就是那些过去听着让人心慌的词汇,变得不再只是口号。现在能看见真东西、真数据和真生意。芯片圈里,5纳米开始试产,不是光说说;设备厂商也开始跟着动起来,但最关键的光刻环节还短板明显。上海微电子目前能稳定做的是90纳米工艺,这和台积电的最先进工艺比,差了两代,这个差距摆在明面上。设计能力这块儿其实已经不差人,问题在做芯片的关键设备和材料上,靠时间和大笔投入慢慢补。
把目光拉回过去几年,有几件事很能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2018、2019年一轮外部打击很狠:中兴被美国禁令缠着,华为在2019年被迫失去台积电代工,麒麟芯片的供应链被截断。这以后,产业链安全成了硬需求,谁也不敢再把命运完全托付给别人。2020年中芯国际把14纳米跑出来,进程比预期慢,但至少把工艺链条走通了。到了2023年,华为Mate60用上自家7纳米芯片,而且销量是真实的,这被很多人看作一个分水岭。美国接着又一段时间不断加码限制,从芯片到AI相关技术、光刻设备乃至量子研究,连日本和荷兰也有配合,这就是现在的国际环境。
展会和市场能反映产业变化。湾芯展上新东西多,不光是产品展示,更像一场产业链重构的实景秀。厂家不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国外设备上,能买的尽量买国产,能做的尽量自己做,供应链变得更偏向区域化。国产替代成了主线,但这条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关键零部件还缺口大。
工厂里看到的改变更接地气。工业软件方面,国产工具已能承担不少活儿。中望的CAD被用来设计汽车零件,CAXA能驱动数控机床,航天航空的仿真软件有国产选项,但像发动机那种极端复杂的仿真工作,国产软件还没完全能顶住主力任务。嵌入式系统进步快,5G和智能制造平台iiMake在不少车间上线运行,实际效用比想象中靠谱。
医疗器械这边,时间线很清楚。2016年第一款国产起搏器获批,随后乐普、创领这些企业陆续跟上。到2024年,微创的Platinium系列完成了500例临床,数据上成功率接近98%,医保集采把价格压下来,进口厂商被迫降价,国产产品反而卖得更顺手。到了2025年,相关手术量达到16万台,国产占比约三成。但高端领域还在外资手里,比如电生理导管、神经刺激器这些,像美敦力这样的公司仍有明显优势,核心技术短期内难以全盘替代。
机床行业既有亮点,也有短板。沈阳机床2018年的i5智能系统是个起点。到2023年,通用技术集团把加工精度推到0.01毫米;2024年,佳时特把精度做到0.6微米,已经能做手机壳等小件加工。目标是到2025年国产化率达到一半,华中数控的9系系统在兼容性上靠近国际标准,沈阳那个产业园里集中了五十多家配套企业。可短板也很现实:关键传感器、主轴材料和系统稳定性这些核心零件,还是落后于德国、日本,细节不够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良率和耐用性。
碳纤维扩产的速度让人直观感到变化。光威在2018年实现了T700级别量产,中复神鹰在2022年推出了48K大丝束,上海石化在2024年研制出60K、强度约5GPa的型号,并为扩产投入约50亿元。按计划到2025年,国内产能可能达到15万吨,国产化率有望上到七成六,中国将占到接近全球产量的一半。光伏和风电是主要需求方,航空航天用量在上升,但T1000以上这些超高端碳纤维还得靠日本,像C919上用的不多,军工用途又有更高的技术门槛。
钱和人是推动这些变化的另一面。国家大基金出了力,第一期投了“千亿多”,第二期又追加了“两千多亿”,这些钱多砸向制造环节、关键设备和材料。北上广等地建立了产业园区,也吸引了不少海外回流的工程师。像华为海思把供应链本地化比例提高到六成,材料供应从低端逐步向上游进阶。政策上也有税收优惠、专项基金、医保采购和绿色通道这些扶持,实际作用挺明显的。
不过,真正的难题还在那里。EDA工具、光刻胶、高端CAE仿真软件、纳米级传感器、航空级高阶碳纤维,这些没把持住,短时间内很难全面补齐。美国的管制越紧,国产化的压力越大,但这些核心技术不是靠急火攻心就能赶上的,需要在材料、设备、软件和人才上同时下工夫,按部就班去啃。厂商现在的做法是分块推进,能快速见效的翻新升级先干,长周期的基础科研和设备国产化慢慢布局。
市场规模是个直观指标。全球半导体市场靠近七千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一万五千亿人民币,体量不可小觑,但在话语权和核心技术上还没完全掌握主动。要把这些短板变成长板,需要时间、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更可靠的产业环境。很多企业已经不再坐等国际供应链“放水”,开始主动往内生能力和区域协同上靠。现在的节奏,看着像慢工出细活,也带点像接力赛:有人负责短跑,有人拉长距离,大家得配合起来,才能把整条链条推进去。
来源:聪慧小红花DK8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