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经科学那套理论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老祖宗说的"欲擒故纵"换了个说法。上周我观察了隔壁工位的小情侣,女生每次故意隔半小时才回消息,男生反而开始主动报备行程。这哪是套路,分明是大脑前额叶在和多巴胺打拉锯战。
刚刷到这条推送的时候,我手指悬在屏幕上愣了十秒。68%的人因为没忍住把暧昧搞砸,这不就是上周刚在咖啡厅哭到眼妆花掉的我闺蜜本人吗?
她连着三天秒回那个男人的消息,第四天人家突然说"还是做朋友吧"。我当时看着她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绿色对话框,突然懂了什么叫"廉价的热忱"。
神经科学那套理论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老祖宗说的"欲擒故纵"换了个说法。上周我观察了隔壁工位的小情侣,女生每次故意隔半小时才回消息,男生反而开始主动报备行程。这哪是套路,分明是大脑前额叶在和多巴胺打拉锯战。
最扎心的是现在连暧昧都要内卷。我表弟昨天吐槽,说现在约会软件上认识的女孩,聊着聊着就消失,过两天又突然出现,像在玩什么欲擒故纵的副本。我看着他同时开着三个聊天窗口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下一个更好"的诅咒。
但克己这事真不是装高冷。我试过那种"故意已读不回"的套路,结果把自己憋得半夜三点还在刷对方朋友圈。后来学乖了,把微信提醒关了,手机扔客厅,洗完澡回来发现其实也没错过什么重要消息。这个20-90分钟的延迟回复,说白了就是给冲动按个暂停键。
最绝的是我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教的"情感记账本"。不写日记,就记"今天他让我开心的3个瞬间"和"今天我想发消息但没发的3次冲动"。记了两个月发现,那些没发出去的消息里,80%都是没话找话的矫情。
说到底,克己不是压抑,是给彼此留点转身的余地。就像我妈炖汤时候说的,火太大容易糊,小火慢熬才出味儿。现在这个时代,能忍住不秒回的人,不是不在乎,是太在乎了才舍不得一次用完。
来源:李芳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