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2岁的施罗斯伯格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周二晚上直接给支持者发邮件,官宣要竞选美国众议院纽约曼哈顿选区的席位。
32岁的施罗斯伯格最近搞了个大动作,周二晚上直接给支持者发邮件,官宣要竞选美国众议院纽约曼哈顿选区的席位。
可能有人还没反应过来,这哥们儿可不是普通人,他是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唯一的孙子,妥妥的政治名门之后。
他选这个时机参选挺有讲究。
目前这个席位的持有者是78岁的杰里・纳德勒,已经在众议院待了30多年,今年9月正式宣布明年退休。
纳德勒自己也说了,党内现在都呼吁给年轻一代领导人让路,这相当于给施罗斯伯格的参选铺了块重要的垫脚石。
而民主党这边,正急着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夺回众议院控制权,毕竟现在没了国会主导权,很多党内议程都推不动。
施罗斯伯格接受采访时也直言,民主党在应对生活成本、腐败这些关键问题上有能力有决心,但没国会控制权就是白搭。
施罗斯伯格的身份背景确实自带光环。
他妈妈是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曾经当过外交官,现在还是美国驻澳大使,爸爸是犹太裔设计师埃德温・施罗斯伯格。
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政治氛围肯定少不了,他妈妈卡罗琳之前还深度参与过奥巴马的竞选,在外交领域也积累了不少人脉。
不过他自己也没躺平吃老本,之前一直做政治评论员,文章还登过不少知名媒体,去年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说过,认同自己的犹太文化背景。
有意思的是,他早就为进军政坛埋好了伏笔。
2024年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晚,他专门上台发表演讲,支持当时的副总统哈里斯竞选总统,这一波操作直接让他走进了民主党核心视野。
作为评论员的时候,他还敢说真话,曾经公开评论过自己的表弟小罗伯特・肯尼迪,也就是现在特朗普任命的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这种不回避家族内部党派差异的态度,倒还挺让人意外。
提到肯尼迪家族,美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但这个家族的政治历程实在太波折了。
施罗斯伯格的爷爷约翰・肯尼迪1960年当选总统,本来是前途无量,结果1963年就遇刺身亡。
他的另一位祖父罗伯特・肯尼迪,曾经在约翰・肯尼迪政府里当司法部长,后来当选纽约州参议员,1968年在加州赢得民主党总统初选后没多久,也遭遇了同样的悲剧。
这样的家族历史,对施罗斯伯格来说既是资本也是负担。
一方面,肯尼迪这个姓氏自带强大的选民情感联结,不用花太多精力就能积累知名度,这是其他候选人比不了的优势。
但另一方面,“遇刺悲剧”的标签也跟着这个家族,可能会让部分公众担心政治风险,甚至觉得他只是个“符号化”的候选人,没什么真本事。
更有意思的是,肯尼迪家族内部在党派立场上也不是铁板一块。
施罗斯伯格走的是民主党路线,他的表弟小罗伯特・肯尼迪却被共和党总统特朗普任命为部长,家族多数成员又公开支持拜登。
这种内部差异,不知道会不会给施罗斯伯格的竞选带来一些小插曲。
不过从他之前的表现来看,他似乎并不怕面对这些,反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倒是挺符合新生代政客的特点。
说到新生代政客,纽约最近真是好戏连台。
34岁的州议员马姆达尼上周刚当选纽约市市长,现在施罗斯伯格又出来竞选众议员,这两位年轻政客还有不少共同点。
最明显的就是社交媒体运营能力,马姆达尼有百万级社交账号,施罗斯伯格的账号也有83万多粉丝,妥妥的流量达人。
施罗斯伯格自己也说,他和马姆达尼都努力保持真实,试着融入民众生活,积极和纽约市民沟通,想切实帮大家解决问题。
这种接地气的风格,确实比那些高高在上的老派政客更受欢迎。
现在的选民早就不吃“精英那一套”了,谁能真正关注他们的痛点,谁就能获得支持。
施罗斯伯格主打“生活成本、腐败”这些议题,马姆达尼也提出了“免费公交、租金冻结、富人增税”等具体政策,看得出来,年轻一代政客都抓住了核心,民生才是硬道理。
他们不再纠结于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把目光放在了老百姓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上,这可能就是他们能快速崛起的关键。
而且这些年轻政客特别懂怎么利用社交媒体,施罗斯伯格的83万粉丝可不是白来的。
他们能通过社交平台直接和选民互动,分享自己的主张,甚至回应选民的疑问,这种传播方式比传统的竞选集会、传单宣传效率高多了。
老派政客可能还在琢磨怎么开新闻发布会,新生代已经靠着短视频、直播收获了大量支持,这就是时代的变化啊。
施罗斯伯格还有个优势,就是能把家族资源转化为实际支持。
他妈妈卡罗琳长期推动优质教育,依托肯尼迪图书馆基金会等平台,在教育、公共服务领域积累了不少实践案例,这些都能成为施罗斯伯格的竞选资本。
同时,他还强调自己的犹太裔身份,对接纽约多元社群,避免了“精英脱离群众”的指责,这种身份平衡术,看得出来是下过功夫的。
现在民主党正需要年轻有活力的候选人来冲击2026年中期选举,施罗斯伯格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纽约曼哈顿选区本来就是民主党传统票仓,纳德勒退休后留下的空位,对施罗斯伯格来说是个绝佳机会。
不过竞争肯定不会轻松,毕竟是国会席位,肯定还有其他实力不俗的候选人参与角逐。
施罗斯伯格的胜算到底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
家族光环能帮他打开局面,但最终能不能赢得选民支持,还是要看他的具体主张和实际行动。
如果他只是靠着肯尼迪的姓氏刷存在感,没有切实的民生政策和务实的作风,选民也不会买账。
反之,如果他能持续保持真实感,真正为纽约市民解决问题,再加上民主党背后的支持和强大的社交媒体运营能力,胜算还是很大的。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施罗斯伯格和马姆达尼的崛起,其实反映了美国政治的代际更迭。
纳德勒退休、科莫竞选市长失利,这些都说明老派建制派的影响力正在弱化。
年轻一代政客更懂选民需求,更会利用新媒体,政策主张也更偏向激进的民生改革,这可能会给美国政治带来新的变化。
肯尼迪家族的传奇能不能在第三代续写,施罗斯伯格能不能成功冲击国会席位,2026年的纽约第12选区角逐会给出答案。
不管结果如何,这位32岁的年轻政客已经走进了公众视野,而新生代政客的崛起浪潮,也注定会改变美国政治的游戏规则。
来源:念寒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