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到被遗忘的六首古诗,却悄悄惊艳了时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5 01:05 1

摘要:暮色洇透青简,墨痕在光阴里凝成幽寂的暗香。并非所有的美都需要站在光里,有些诗,恰如空谷幽兰,在无人涉足的深涧自开自落;又似古籍扉页的一缕沉香,于岁月无声处袅袅不绝。

暮色洇透青简,墨痕在光阴里凝成幽寂的暗香。并非所有的美都需要站在光里,有些诗,恰如空谷幽兰,在无人涉足的深涧自开自落;又似古籍扉页的一缕沉香,于岁月无声处袅袅不绝。

它们不曾被万众传诵,未入选流光溢彩的华章,却以最本初的样貌,守护着最澄澈的情感。当目光轻抚过那些平仄,那些蛰伏在韵脚深处的悲欣、藏于断句之间的叹息,便会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直抵心灵最柔软的角落。

这是一种不喧哗的深情,是融进血脉的、无法拭去的烙印,是跨越千年依然能与灵魂共振的、无声的懂得。

一、《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南唐・冷门孤寂绝唱)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的清秋,月色如钩,映照着后主李煜孤寂的身影。这位生于帝王家的词人,曾坐拥金陵繁华,终日与诗词歌赋为伴,却终逃不过国破家亡的命运。宋军破城后,他从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被囚禁于汴京的深院之中。昔日的锦衣玉食、笙歌燕舞皆成泡影,唯有无尽的孤寂与悔恨萦绕心头。某个清冷的夜晚,他无言独上西楼,见梧桐叶落,秋色满园,满心离愁如丝线般缠绕,剪之不断,理之还乱,化作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在心头弥漫。

这首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呐喊,仅以朴素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孤寂的秋夜图,却将亡国之痛、思乡之切、孤寂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那般声名显赫,却以更含蓄的情感、更细腻的笔触,成为李煜词中最具韵味的冷门佳作。那些藏在 “月如钩”“梧桐深院” 里的孤寂,那些融在 “剪不断,理还乱” 中的离愁,如深巷桂香,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悄然散发,却在读懂的瞬间,让人满心怅然,感受到那份深入骨髓的悲凉与无奈。

二、《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宋・冷门乡愁佳作)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北宋的秋光里,范仲淹正漂泊于宦途之上。他一生心怀天下,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信条,却屡遭贬谪,常年奔走于各地。这首词便是他出任陕西经略副使期间,途经边塞时所作。彼时,他远离家乡,远离亲友,面对碧云天、黄叶地的苍茫秋景,望着连波的秋色、寒烟笼罩的水面,以及斜阳外无情的芳草,心中的乡愁与旅思如潮水般涌来。

那些日夜萦绕的乡魂,那些挥之不去的旅思,唯有在梦中才能得到片刻慰藉。明月当空之时,高楼之上,不敢独自凭栏,怕望见故乡的方向,更添愁绪;唯有借酒消愁,可酒入愁肠,却化作了相思的泪水。这首词没有《岳阳楼记》的磅礴气势,却以细腻的景物描写、真挚的情感抒发,成为范仲淹词中鲜为人知的冷门佳作。它如古卷中的墨痕,低调而深沉,却在品读之间,让人感受到那份藏在宦游生涯里的乡愁,那份不事张扬的思念,在岁月中静静流淌,触动着每个漂泊者的心灵。

三、《溪居》—— 柳宗元(唐・冷门隐逸清歌)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永州的山水间,柳宗元的身影在晨雾中穿梭。这位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满怀壮志,渴望在朝堂之上施展抱负,却因参与 “永贞革新” 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一贬便是十年。初到永州时,他满心愤懑与孤寂,却在与山水为伴的日子里,逐渐寻得内心的宁静。这首《溪居》便是他被贬永州后期所作,记录了他远离官场纷扰、寄情山水田园的生活状态。

长久以来被官场事务所拖累,有幸被贬到这南方边远之地,得以摆脱束缚。闲暇时依偎在农人的园圃旁,偶尔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清晨耕种,翻起带着露水的青草;夜晚行船,船桨撞击溪石发出清脆的声响。来往途中不见他人,唯有放声高歌,歌声回荡在湛蓝的楚天之下。这首诗没有《江雪》的孤寂冷峭,却以平和的笔触、恬淡的意境,成为柳宗元冷门诗作中的珍品。它如深巷里的桂香,于宁静中散发着淡雅的芬芳,让人在品读之间,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淡泊与自在,体会到一种不喧哗的生命力量。

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冷门闺情绝唱)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北宋的重阳佳节,薄雾浓云笼罩着庭院,李清照独自守着空荡荡的屋子,满心愁绪。此时的她,虽已与丈夫赵明诚成婚多年,感情甚笃,却因赵明诚常年在外为官,聚少离多。这首词便是她在重阳之日,思念丈夫所作。漫长的白日里,薄雾浓云让人倍感压抑,瑞脑香在金兽香炉中慢慢燃烧殆尽,却驱不散心中的忧愁。佳节重逢,她独自卧在玉枕纱厨之中,半夜时分,凉意浸透衣衫,更添孤寂。

黄昏之后,她来到东篱之下,举杯饮酒,菊花的暗香沾满衣袖。秋风卷帘,望着庭院中凋零的黄花,她不由得感叹,自己比黄花还要消瘦几分。这首词没有《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千古盛名,却以细腻的情感、精巧的意象,将闺中女子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如古卷中的墨痕,细腻而深情,在无人刻意追捧的角落,静静诉说着相思之苦。那些藏在 “薄雾浓云”“暗香盈袖” 里的思念,在读懂的瞬间,便化作一种深入骨髓的心动,让人感受到那份不事张扬的深情。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冷门禅意清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唐代的清晨,阳光洒在破山寺的高林之上,诗人常建踏着晨光步入古寺。常建一生仕途不顺,屡考不中,后虽为官,却官职低微,始终未能施展抱负。官场的失意让他寄情山水,偏爱寻访古寺禅院,寻求内心的宁静。这首诗便是他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记录了古寺的清幽景致与禅院的宁静氛围。

清晨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大的树林。曲折的小径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掩映在茂密的花木之间。山间的风光让鸟儿欢悦,潭水的倒影净化着人的心灵。世间万物的声音在此刻都归于寂静,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这首诗没有《题破山寺后禅院》(注:此处为诗作原名,因常建作品流传较少,此诗虽有一定知名度,但相较于唐诗名篇仍属冷门)的广泛传唱,却以空灵的意境、宁静的氛围,成为唐代山水诗中的冷门佳作。它如深巷里的桂香,在清幽中散发着禅意的芬芳,让人在品读之间,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平和,体会到一种不喧哗的心灵净化。

六、《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宋・冷门凄婉别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北宋的郴州,春寒料峭,秦观独自困在旅舍之中,满心凄苦。这位 “苏门四学士” 之一的词人,才华横溢,却生性耿直,因卷入新旧党争,屡遭贬谪,从京城一路被贬至郴州。这首词便是他被贬郴州期间所作,记录了他在旅舍中的孤寂与愁苦。雾气弥漫,楼台隐没在其中;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了方向,心中向往的桃源仙境,望断天涯也无处寻觅。

怎能忍受在孤寂的旅舍中,被春寒紧紧围困,听着杜鹃的悲啼,望着夕阳西下的凄凉景象。亲友从远方寄来梅花,传来书信,每一份问候都化作无尽的思念与怨恨,层层叠叠,无休无止。郴江本应环绕着郴山静静流淌,为何要执意流向潇湘而去?这首词没有《鹊桥仙・纤云弄巧》的浪漫洒脱,却以凄婉的笔触、深沉的情感,成为秦观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冷门佳作。它如古卷中的墨痕,凄苦而深情,在岁月中静静诉说着贬谪之路的艰辛与孤寂,那些藏在 “雾失楼台”“杜鹃声里” 的愁苦,在读懂的瞬间,便化作一种深入骨髓的心疼,让人感受到那份不喧哗的悲怆。

诗韵如丝,在时光的经纬间低回不绝。这六阕遗落尘寰的冷玉清章,宛若深巷桂影,古卷芸香,于岁月的檐角幽然吐露着不喧哗的芳华。从后主独对江山的孤寂,到希文塞下秋来的苍茫;从子厚寒江独钓的清绝,到易安月满西楼的轻愁;再从常建曲径通幽的禅意,到少游雾失楼台的凄迷。每一首都是一段未说完的人生,一颗未经雕琢的诗心。

它们不曾悬挂于市井的唇齿,却以最素朴的初心,在时光的暗河里沉淀成温润的珠玉。这些被遗忘的沉璧,是历史特意为懂得的眼睛留下的星火。

当我们在尘嚣中感到疲惫,不妨推开那扇虚掩的朱扉,与这些安静的诗魂相遇。在那些素笺淡墨间,总有一行会轻轻接住你飘落的叹息。

那渗入骨血的清辉,那无需言说的懂得,将化作生命中最温柔的契阔,在无垠的时光里,清辉长明。

来源:水湄青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