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经济学家哈德森近期在YouTube直播中的一番话,直接戳破了北约的战略图谋。
美国经济学家哈德森近期在YouTube直播中的一番话,直接戳破了北约的战略图谋。
这位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的教授直言,北约秘书长吕特等人已下定决心,要把俄乌冲突升级为欧洲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
哈德森提到,北约想制造“战争不可避免”的恐慌氛围,让欧洲相信和俄罗斯的冲突躲不掉。
本来以为俄乌冲突只是双边矛盾,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深的战略算计。
哈德森把这套操作定义为“军事凯恩斯主义”,简单说就是靠大规模军事投入拉动经济,巩固自身利益。
用战争当经济引擎,这想法本身就够冒险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北约设想的对俄冲突不是传统领土争夺,而是一场纯粹的导弹战。
导弹可能从空中、核潜艇或水面舰艇发射,全程都是非接触式作战。
如此看来,北约这是既忌惮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又想发挥自己远程打击的优势,试图用这种方式减少自身损耗。
但战争哪有这么精准可控,一旦开打,后果根本无法预料。
这场可能到来的直接对抗,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念头。
冷战结束后,北约没有随着华约解散而收缩,反而开启了五轮东扩。
现在成员国已经增至32个,边界向东推进了上千公里,直接抵近俄罗斯边境。
俄罗斯前外长拉夫罗夫曾说,北约东扩是冷战后最大的地缘政治错误。
这话确实有道理,俄罗斯的核心腹地,比如莫斯科、圣彼得堡,都慢慢处于北约的打击范围之内。
换作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安全威胁。
北约一边在波罗的海沿岸、东欧腹地部署军事设施和兵力,一边频繁搞联合军演。
他们打着“遏制俄罗斯”的旗号,却忘了冷战后曾作出的不东扩承诺。
俄罗斯外交部多次释放对话意愿,希望在平等基础上协商安全问题,但前提是西方停止向俄边境推进军事力量。
可这些和平倡议都石沉大海,北约不仅没收敛,还在波兰、罗马尼亚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增加驻东欧驻军,同时持续向乌克兰输送先进武器。
本来想,西方可能只是想“有限援助”乌克兰,后来发现他们早已深度介入,不仅给坦克、火炮,还培训军事人员、共享情报。
俄乌冲突就这样从双边矛盾,慢慢变成了北约与俄罗斯的间接对抗。
北约的野心,最终要让欧洲来买单。
哈德森已经预警,军事凯恩斯主义看似能拉动部分产业,但长期来看,欧洲要面临的麻烦可不少。
之前欧洲追随美国对俄制裁,已经尝过能源价格飙升的滋味。
工业成本跟着上涨,不少制造业企业受不了,纷纷搬到能源成本更低的地区。
普通民众的生活负担也大大加重,取暖、出行成本都涨了不少。
很显然,这种制裁已经让欧洲得不偿失。
如果冲突进一步升级为欧俄直接对抗,后果会更严重。
欧洲大陆将直接暴露在军事风险之下,多年积累的和平发展成果可能毁于一旦。
欧洲国家跟着北约拱火,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国际社会不少观察家都看出了其中的风险,纷纷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俄罗斯一直希望守住自己的安全红线,而欧洲其实也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
如此看来,北约的对抗战略,不仅违背了俄罗斯的利益,也在损害欧洲自身的长远发展。
毫无疑问,俄乌冲突的解决出路从来都不是战争升级。
北约这种靠制造冲突谋取利益的做法,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欧洲国家应该清醒过来,摒弃对抗思维,重新回到外交谈判的轨道上。
毕竟和平不是儿戏,一旦失去,再想挽回就难了。
与其被北约绑上战车,不如主动争取和平,这才是对欧洲民众最负责任的选择。
来源:姑苏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