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白粉虱,千万别用这几种方法,伤害蔬菜毁了田,害人不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3:40 1

摘要:白粉虱是菜农最头疼的害虫之一,因为繁殖速度快,危害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很多农民在防治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不仅没效果,反而加重虫害。以下这些错误的白粉虱防治方法,看看你中招了没。

白粉虱是菜农最头疼的害虫之一,因为繁殖速度快,危害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很多农民在防治过程中容易走入误区,不仅没效果,反而加重虫害。以下这些错误的白粉虱防治方法,看看你中招了没。

只用农药喷雾,不配合其他措施

白粉虱成虫会飞,喷药时受惊就会飞走,等药效过了又飞回来。而且白粉虱繁殖速度惊人,一周就能完成一代,单靠喷药根本跟不上繁殖速度。

农药喷雾必须配合物理防治措施才能见效。比如在大棚里使用烟熏剂熏蒸,每亩用1千克白粉虱烟熏剂,密闭大棚4-6小时,能有效杀死成虫和若虫。不然单独用没用。

只用一种农药,不轮换使用

白粉虱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很快就会失效。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轮换使用。比如这周用螺虫乙酯·吡蚜酮水分散粒剂,下周就换成吡蚜酮·呋虫胺悬浮剂。

也可以同时使用杀虫剂和杀卵剂,比如联苯菊酯搭配吡丙醚,既能杀死成虫又能抑制卵的孵化。

忽视黄板诱杀,觉得没用

有人觉得黄板粘虫太慢,效果不明显,实际上,黄板是防治白粉虱最经济的方法,效果也不差。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特别是嫩黄色的粘虫板,诱杀效果最好。

挂黄板高度要控制在植株顶端20厘米处,每亩大棚悬挂30块左右。黄板粘满虫子后要及时更换,否则就失去效果了。自制黄板也行,用板材涂成橙黄色,再刷一层机油就能用。

不清理田间杂草和残株

白粉虱冬季会在杂草和作物残株上越冬,来年开春继续危害。很多农民收完菜就不管了,地里的残株随便扔,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减少越冬虫源。

只防治看得见的成虫,不管若虫和卵

白粉虱成虫、若虫和卵都会危害作物,不要只盯着飞来飞去的成虫打,忽略了叶片背面的若虫和卵,这样防治永远治标不治本。

检查时要翻看叶片背面,特别是中下部老叶,白粉虱最喜欢在那里产卵。若虫很小,像白色小点,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防治时要选择能同时杀灭成虫、若虫和卵的农药最好。

不重视早期防治,等虫害严重才处理

白粉虱刚发生时数量少,危害不明显,很多人等到叶片发黄萎蔫时才着急,这时候已经晚了。白粉虱吸食汁液会导致叶片褪绿变黄,严重时整株枯死,而且还会传播病毒病。

所以,防治白粉虱必须抓早抓小,发现零星虫害就要立即处理。定期检查作物,特别是黄瓜、番茄、茄子等易受害作物,早发现早防治,成本低效果好。

只防治不预防,年年被动应对

白粉虱年年都爆发,不能只治不防,预防比事后重要得多,比如选用抗虫品种、合理密植、加强通风、控制温湿度等,都能减少白粉虱发生。

盲目增加农药浓度,以为越浓越好

有人发现农药效果不好,就私自加大浓度,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农药浓度过高会产生药害,烧伤叶片,还会加速抗药性产生。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才是正道。

提高防治效果的正确方法是改善施药技术,比如喷药要均匀周到,特别是叶片背面要喷到。选择无风天气施药,避免药剂飘散。下午施药效果更好,因为白粉虱傍晚活动最频繁。

不同作物用同样的防治方法

白粉虱危害的作物很多,包括瓜类、茄果类、十字花科和豆类等,但不同作物的防治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黄瓜对某些农药敏感,番茄可能对另一些农药抗性好,不能一概而论。防治前要先确认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农药和方法。

轻信偏方秘方,不用科学方法

网上流传很多防治白粉虱的偏方,比如辣椒水、大蒜汁、肥皂水等。这些东西可能有点驱避作用,但绝对杀不死白粉虱。轻信偏方只会延误防治时机,导致虫害加重。科学防治才是硬道理,该用药时就用药,该用物理方法就用物理方法,那些号称"一招根治"的偏方,都是骗人的。

以上这些错误方法,赶紧改正还来得及。记住,防治白粉虱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必须打持久战。

来源:小农民挖穿地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