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美国军费单!国王访华签下10份文件,西班牙或成最大赢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5 13:30 1

摘要:11月的北京刚刚入冬,但中西之间的这场“王室级”会面,温度直线上升,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首次以国事访问身份踏上中国土地,掐准了中西建交20周年这个关键时间点,不但走了心,还走得很稳。

编辑:香瓜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新闻,谁能想到,当整个欧洲都在对中国指指点点的时候,西班牙国王竟然反着走?

11月的北京刚刚入冬,但中西之间的这场“王室级”会面,温度直线上升,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首次以国事访问身份踏上中国土地,掐准了中西建交20周年这个关键时间点,不但走了心,还走得很稳。

别人忙着提高关税、制造摩擦、跟风美国搞政治绑架,他倒好——直接飞来中国,还不是走个过场,而是实打实签下 10份合作协议,涵盖经贸、科技、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连教育和文化都没落下。

在美国持续施压的状态下,要求欧洲盟友必须站队的关键时刻。西班牙国王为何偏偏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以最高规格的姿态,向世界展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外交路径?

这是费利佩六世登基后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也是西班牙君主时隔整整18年后的再次到访,时间点又恰好踩在了中西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的节点上。

所有这些背景叠加在一起,预示着这场访问的分量远超纸面上的客套话。外界关注的焦点,也不仅仅是那最终签署的10份沉甸甸的合作文件。人们更想知道的是,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西班牙王室究竟在为自己的国家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对于跟随国王访华的西班牙企业界代表们来说,有句话是挂在嘴边的共识:找不到比国王更好的国家利益捍卫者了。

这句话道出了西班牙君主制在现代外交中的一个核心价值——它是一枚超越政府更迭的“定心丸”。政客来来去去,但国王代表的是国家的长远承诺和最高信誉。

这种长期信任的威力,体现在一组惊人的数字里:中西建交初期,双边贸易额不过2000万美元。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超过500亿美元,翻了大约2500倍。这背后,是几代人、多届政府持续努力的结果,而王室,正是那条贯穿始终的稳定红线。

费利佩六世此行,更是带着解决燃眉之急的明确任务来的。西班牙经济有个巨大的痛点:对华贸易存在严重逆差。数据显示,今年西班牙对华出口额约为75亿欧元,但从中国进口额却高达450亿欧元,缺口触目惊心。

怎么补?国王亲自出马,就是为了打通“皇家通道”。此次签署的文件中,农产品是重中之重。特别是猪肉和橄榄油,这些产业深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是它们最关键的出路。

效果立竿见影。就在今年1至7月,当丹麦、荷兰等国对华猪肉出口额纷纷下滑时,西班牙却逆势增长了8%,出口额达到7亿欧元。如今,西班牙猪肉已经占据了中国进口猪肉总量的半壁江山。国王的访问,无疑是给这份火热的贸易再添了一把柴。

当然,眼光不能只盯着餐桌。西班牙的碳中和目标与中国的“双碳”战略高度契合,这为未来的合作开辟了新赛道。国王代表团里,清洁能源领域的企业家占有重要一席。

从宁德时代、远景能源到奇瑞汽车,中国制造业巨头已纷纷在西班牙投资设厂,据说连比亚迪也在考虑将它的欧洲第三工厂落户于此。这不仅是卖产品,更是产业链的深度捆绑,为西班牙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动力。

费利佩六世的中国之行,以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了西班牙独立自主的外交姿态。与欧盟内部某些摇摆不定的邻居相比,西班牙的路线清晰得令人印象深刻。

西班牙首相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已经三度访华,负责的是具体的、务实的沟通和推进。而国王的出访,则是从国家最高层面进行战略背书。一前一后,一实一虚,共同构筑了西班牙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让外界找不到任何投机和摇摆的空间。

这种自主性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比如,就在今年7月,西班牙顶住了外界压力,与华为签署了一份价值1230万欧元的合同。又比如,在美国不断敦促北约盟友增加军费的背景下,西班牙始终强调自己有权决定防务政策的主权和路径。

他们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断链”,因为这不符合西班牙的国家利益。国王的访问,就是对这一长期国策的最高级别确认和重申。在北京,费利佩六世与中方领导人会晤时,再次强调了西班牙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双方也在支持多边主义、提倡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找到了共同语言。

这种务实的策略,为西班牙赢得了巨大的战略空间。它不必在巨头之间左右为难,而是可以从各方的发展中汲取养分,难怪有外界评价称,西班牙正凭借其清醒的头脑,成为“欧洲的最大赢家”。

如果说经济合作是这次访问的“硬菜”,那么精心设计的文化与象征性活动,就是一道回味无穷的“功夫茶”。王室外交的魅力,恰恰在于它能办成许多纯商业或纯政治交往无法达成的事。

除了首站选择成都这一精妙布局外,在北京的行程中,还有一个环节分量极重。

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中方为费利佩六世举行了极高规格的欢迎仪式,红毯、军乐队、仪仗队……甚至鸣放了12响礼炮。而在这些常规礼宾程序之外,国王还做了一件在欧洲领导人中极为罕见的事:他前往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

此举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它超越了一般的国事礼节,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对这片土地上人民奋斗史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这种姿态所传递的善意和建立的互信,其价值是任何商业合同都无法估量的。它是一种“柔性契约”,能直抵人心。

整个访问也体现出一种“双轨并行”的巧思。国王本人聚焦宏观的经贸论坛和高层会晤,而随行的王后则更多地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双方签署的文件中,除了农产品和新能源,还涵盖了文化、教育等领域,旨在推动语言教学和高校间的深入合作。

这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长线投资。他们明白,国与国之间真正的友谊,最终要靠人民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来维系。今天播下的文化种子,是为了培养下一代对彼此的好感与好奇,为两国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费利佩六世的访华之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班牙如何娴熟地运用其君主制这一独特的政治资产,将其打造成经济的“压舱石”、政治的“平衡器”和文化的“粘合剂”。

这种不急不躁、不偏不倚,始终以国家长远利益为核心的务实策略,堪称一种“西班牙王道”。它证明了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里,并非只有高喊口号和拉帮结派一条路可走。保持独立、寻求共赢,同样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那10份合作文件固然重要,但它们只是这场成功访问的起点。真正的成果,是中西关系由此迈上了一个互信共赢的全新高度。对于正在复杂变局中寻找自身定位的许多国家而言,西班牙的这条路,或许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启示。

来源:影史奇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