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总有人说“农村没奔头,守着土地饿不死也富不了”,可现在要是还这么想,那就真out了!国家针对农村的土地、农房、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硬政策,不是喊口号的虚架子,每一条都戳在咱农民的心坎上,实实在在改变着农村的模样,以后在农村过日子,可能比城里还舒坦。
以前总有人说“农村没奔头,守着土地饿不死也富不了”,可现在要是还这么想,那就真out了!国家针对农村的土地、农房、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硬政策,不是喊口号的虚架子,每一条都戳在咱农民的心坎上,实实在在改变着农村的模样,以后在农村过日子,可能比城里还舒坦。
先说说咱农民最离不开的土地,这可是咱的根。现在国家明明白白说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还能再延长三十年,而且试点范围一直在扩大。这事儿有多实在?就好比给咱农民的生活上了个“双保险”,家里的承包地稳稳当当,不管是自己耕种,还是想流转出去换租金,都不用慌慌张张怕到期,心里踏实得很。
但有个规矩得记好,土地流转得自愿,不能有村干部或者其他人逼着你转。要是遇到有人硬来,咱农民有权利说“不”,国家就是要护着咱的合法权益。另外,耕地保护也抓得越来越严,乱占耕地盖房、搞其他非农业用途的,都会被严肃整治。现在村里那些荒着的撂荒地,都在慢慢复垦成良田,高标准农田也越建越多,田埂修得平平整整,灌溉也方便,以后种地不用再靠天吃饭,收成也能更有保障。
还有个大好事,村里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能入市交易了。以前这些地要么闲着,要么利用率不高,现在入市后,卖地的钱怎么分、分多少,都有明确的规定,不会让集体资产白白流失,咱农民也能实实在在分到好处,相当于村里多了个“摇钱树”。
再聊聊农村的房子,以前不少人觉得农村老房不值钱,闲置着也只能落灰。现在可不一样了,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登记证基本都发到大家手里了,房子是谁的、地界到哪,都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再也不用为产权的事儿扯皮。更关键的是,老房子能“盘活”了——可以租给城里来度假的人,也能跟别人合伙改成民宿、小工坊,甚至搞个手工艺品制作室,让闲置的老房变成能生钱的“宝贝”。
但有两个底线绝对不能碰:一是城镇居民、退休干部不能来农村买农房、占土地建房,这是国家明确禁止的,就是为了守住农村的土地和住房资源,不让外人随便侵占;二是新建农房得符合抗震标准,以前的危房也在逐步改造,不管是翻修老房还是盖新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以后农村的房子,既是遮风挡雨的家,又能创造收入,再也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闲置资产了。
最让人高兴的,还是村里的挣钱路子越来越宽了。以前在农村想挣钱,要么脸朝黄土背朝天种地,要么就得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家里的老人孩子没人照顾,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现在不一样了,国家鼓励大家搞绿色特色种植养殖,比如村里的土特产、生态养殖的鸡鸭鱼,都能形成规模,再也不用愁“种出来卖不出去”。
而且农产品也不再是只能卖原料了,能加工成罐头、干货、预制菜,身价直接翻好几倍。不少村子还打造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凭着好品质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了国门。现在农村电商也越来越方便,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就能开直播卖土特产,不用跑集市、找批发商,在家门口就能把货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
除此之外,乡村文旅也火了起来。把村里的老宅子、山水风景利用起来,搞采摘园、农家乐、民俗体验,城里人选周末来农村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农耕生活,咱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当老板、挣工钱。还有生物育种、无人机种地这些新技术,也慢慢走进了农村,不仅能减轻种地的辛苦,还能提高产量和品质,让农业也变得“高科技”起来。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搞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还是做乡村文旅,都有保底分红、务工收入这些机制,能让咱农民实实在在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不用再担心“产业火了,农民没好处”。以后在农村,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挣到钱、顾好家,再也不用受“骨肉分离”的苦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政策离自己还远,但其实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在试点推进了。以前大家觉得农村不如城市便利、挣钱机会少,但随着这些改革落地,农村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有稳定的土地收益,有能赚钱的房子,有家门口的挣钱路子,而且空气好、生活节奏慢,压力也小。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农村创业、生活,农村也会变得越来越热闹。
当然,改革推进过程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土地流转时怎么更好保障农民利益,农房盘活后怎么规范管理,小农户怎么更好地融入大产业。但总的来说,国家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也越来越实在,农村的发展前景肯定会越来越好。
你老家是农村的吗?你们那里已经开始有这些变化了吗?对于土地延长承包、农房盘活、乡村产业发展,你还有哪些期待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一起说说农村未来的好日子!
来源:高处不胜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