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动用了458架无人机,对乌克兰全境的基础设施进行了轰炸。虽然俄军的袭击看起来好像毫无章法,但此次空袭却打击了乌克兰最重要的能源设施!
编辑:XY
俄乌战争红军城的战斗已进入了清理阶段,乌克兰军队甚至开始伪装成女人试图突破包围。泽连斯基还能做什么呢?
近期,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动用了458架无人机,对乌克兰全境的基础设施进行了轰炸。虽然俄军的袭击看起来好像毫无章法,但此次空袭却打击了乌克兰最重要的能源设施!
能源设施收到打击后,乌克兰全国70%的地方已停电!全国一半的发电能力已经从电网上被抹去,高达9吉瓦的电力,相当于整个冬季峰值需求的一半,就这样凭空蒸发了!
而俄军真正投入的武器,不是那些无人机和导弹,而是由每一次精准断打击所造成的连锁反应。!
这不是混乱的狂轰滥炸,乌克兰的官员们看得透彻,俄军的攻击模式是系统性的,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发电厂。他们正在同时打击发电、输电、配电这三大环节。这样的破坏,让修复工作变得复杂,甚至毫无意义。
能从600公里外发动突袭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以及被称为杀手锏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目标是火力发电厂。
就连苏-34战斗机也加入了这场围猎,它们投下的远程滑翔制导炸弹,射程远达200公里,让乌克兰的纵深地带再无安全可言。
这种饱和式的混合攻击,规模骇人。一次袭击,就动用了61枚各式导弹和数百架无人机。另一次,则是35枚导弹与60架无人机的组合拳。在11月9日晚,超过458架无人机和45枚导弹,死亡轰炸了乌克兰的重点区域!
克里姆林宫的官方声明宣称,打击目标是军事和国防工业设施。但在前线,配合这种战略的是一种“围而不歼”的慢性消耗战术,比如在红军城等地,俄军的目标就是切断补给,慢慢耗死守军。
而这种意图延伸到后方,就变成了瓦解乌克兰抵抗意志的手段。正如联合国人权机构的观察结论,当攻击目标是民用基础设施时,平民的伤亡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这就是将平民的苦难,当成了战争工具。
能源系统的瘫痪,触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第一是水与暖。电网寂静,城市里的水泵便随之停止工作。高层住宅的供水系统彻底瘫痪,居民们的生活瞬间倒退回19世纪,依赖储存水过活。
紧接着,供暖系统也失灵了。随着室内温度骤降至冰点,人们被迫燃烧旧家具和书籍来取暖,但这微弱的火光,却带来了巨大的火灾隐患。
第二直接冲击着生命线——医疗系统。医院的备用发电机只能维持短短几个小时的运转。在基辅的一家儿童医院里,早产儿保温箱曾因突然断电而停摆,每一个生命都命悬一线。
第三是社会秩序与经济的崩溃。无轨电车停运,多趟列车被取消或延误,工业和商业活动被迫全面停止,只为了能将宝贵的电力优先输送给医院等关键设施。
在国家机器提供的社会保障系统性失灵之后,乌克兰的社会开始自救!全国有18%的人口是65岁以上的老人。冰箱断电,本就稀缺的食物正在腐坏,一场潜在的食品危机正在酝酿。
居民们自发组织起“取暖互助队”,共享珍贵的柴火和仅有的发电机。电力工人,在极寒的恶劣条件下,可以连续工作48个小时,只为了能重新接通一根电缆。医护人员们,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就着烛光或是手机屏幕那点光亮,坚持为病人做手术、进行护理。
可这种坚韧,终究是有极限的。当一个国家的电力公司,其核心发电能力被摧毁至“零”,当维修人员只能在废弃的仓库里翻找苏联时期的老旧备件,甚至需要拆东墙补西墙,将一个电站的零件移植到另一个电站时,谁都明白,这无以为继。
修复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被破坏的速度。乌克兰73%的热电机组已经受损,早期攻击就摧毁了6成的天然气生产能力。仅靠意志,是无法弥补这巨大的能源缺口的。
俄军的能源战争,极为阴险地开辟了“第二战场”。以后方平民的苦难,来消耗乌克兰的社会资源与战争潜力。这使得前线的军事对抗,与后方的民生危机,形成了一个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
后方的冰封,直接冻结了前线的士气。当一个士兵在前线浴血奋战时,得知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正在挨饿受冻,他的战斗意志会受到何等沉重的打击?那些在网络上传播的前线乌军士兵投降的视频,对后方民众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心理压力。
这种双重压力,迫使乌克兰政府通过了新的动员法,降低了征兵年龄。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说明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正在以前线和后方两条战线同时被快速消耗。
而国际社会的反应,则像是一杯温水,难以解救这场燃眉之急。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的确先进,但面对饱和式攻击,依然捉襟见肘。拦截118个目标中的103个,听起来成功率很高,但那漏网的15个,足以摧毁一个城市的供暖命脉。
更令人绝望的是,那些承诺援助的变压器、发电机等关键救命设备,却迟迟无法到位。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一边在口头上“呼吁停火”、声援乌克兰,另一边却仍在与俄罗斯进行着能源贸易。
这种援助的滞后和国际政治的矛盾,让这场残酷消耗战的天平,显得愈发倾斜。
这场战争发展到今天,其核心逻辑已经改变。它考验的不再是谁的武器更先进,而是谁的社会,能在这种“去现代化”的野蛮打击下,坚持得更久。
导弹和无人机或许炸不碎人们求生的渴望,但持续的寒冷、黑暗、饥饿与绝望,却能一点点地耗尽一个民族的元气。这场战争的终点,或许不是某一方在军事上的彻底胜利,而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秩序,陷入漫长而痛苦的冬季。
当一个国家的生命线被如此系统性地、蓄意地剪断,那份坚韧的意志,究竟还能燃烧多久?这不仅是乌克兰正在面对的诘问,也是对整个现代文明脆弱性的一次残酷拷问。
来源:采风百晓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