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五晚上,朋友老张还在群里阴阳怪气:“首程控股?不就是收停车费的吗?也配叫成长股?”我回他一句:“你再等等看。”结果周六一早,他私聊我:“兄弟,我好像错过了什么……”
上周五晚上,朋友老张还在群里阴阳怪气:“首程控股?不就是收停车费的吗?也配叫成长股?”
我回他一句:“你再等等看。”
结果周六一早,他私聊我:“兄弟,我好像错过了什么……”
错过什么?错过了一场教科书级的“价值觉醒”。
就在中概股全线崩盘、市场情绪跌到冰点的那个夜晚,首程控股默默交出了一份三季报——收入涨30%,净利润增22%,账上现金直接翻倍,飙到85.5亿港元。更狠的是,它周六一早就甩出公告:未来三年,动用10亿港元回购股票并注销!
注意,是“注销”,不是“增持维稳”。这意味着每回购一股,剩下的每一股都更值钱。要知道,连茅台这种2万亿市值的巨无霸,回购计划才15亿。首程市值不到180亿港元,上来就砸10亿,相当于把近6%的公司买回来烧掉。这不是喊口号,这是管理层在用真金白银说:“现在的股价,根本配不上我们的未来。”
而真正让我坐直身子的,是同一天爆出的消息:宇树科技完成IPO辅导。这家被业内称为“中国具身智能第一梯队”的机器人明星,上市进入倒计时。很多人不知道——首程控股,正是它背后持股4%的关键股东。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财务投资?错了。首程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它的基本盘——停车场和园区运营,确实稳如老狗。现金流充沛得像条河,前三季度光这块就贡献了7.83亿港元收入,是实打实的“压舱石”。但真正让它脱胎换骨的,是那块暴增66%的资产融通业务(收入达4.32亿港元)。简单说,就是通过旗下基金,深度参与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首农产业园REIT、华电清洁能源REIT等国家级项目。这些不是PPT画饼,而是已经落地、正在产生稳定回报的战略资产。
但最让我佩服的,是它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不是押注一家,而是构建生态。
从上游材料(刚成立“首程机器人先进材料公司”),到中游核心企业(宇树、云深处、松延动力、微分智飞……清一色硬核玩家),再到下游场景——你可能已经在首都机场T3见过它的“陶朱新造局”机器人体验店,或者在成都春熙路看到咖啡机器人拉花。它甚至搞起了“首程W”直播间,计划一年开20家门店,把机器人从实验室搬到你我身边。
更硬核的是落地案例:
北大首钢医院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智能咖啡师24小时无人值守,研磨、拉花、出杯一气呵成;“机器人进校园”项目已在多所中小学铺开……这些不是概念演示,是真实发生的商业闭环。
而2026年,将是首程的“兑现元年”。宇树、云深处(11月刚完成股改)等被投企业密集冲刺IPO。保守估计,会有3-5家成功上市。届时,账上的股权价值将指数级释放。与此同时,它还在持续加码——仅2025年下半年,就发布了7份新投资公告,项目储备越滚越大。
再看估值,简直离谱:当前市值177亿港元,现金就有85.5亿,扣除后实际估值仅91亿,对应不到20倍PE。而它是一家收入利润双20%+增长、手握国家战略资产+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复合型成长股!这样的标的,在整个港股都凤毛麟角。
所以,那10亿回购,既是信心宣言,也是行动号角。管理层比谁都清楚:风来了,猪都能飞,但只有提前造好翅膀的人,才能飞得最高最远。
别再用“停车场公司”的滤镜看首程了。它早已不是那个只管收过路费的角色,而是硬科技时代的“耐心资本”——用现金流养技术,用时间换空间,静待花开。
来源:婷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