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54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就是发了个烧,怎么查出来是甲流?”门诊里,这样的疑问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每年秋冬一到,流感总会准时报到。但今年的流感病毒有点不一样——甲型流感新毒株H3N2正在悄悄“换脸”,传播速度更快、症状更猛,甚至还会伪装成“普通感冒”,让人防不胜防。
医生提醒:一旦出现这5个症状,千万别硬扛,早点检查能救命!
很多人一听“流感”,以为跟感冒差不多,吃点药、睡两觉就过去了。但医学上,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两回事。
感冒一般是由鼻病毒或冠状病毒引起的,症状较轻,主要是打喷嚏、流鼻涕、轻微咳嗽。
而甲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A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来势汹汹,症状重,传播快,还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甚至多器官衰竭,尤其对老人和孩子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国家疾控局2025年10月发布的监测周报显示:今年以来,H3N2毒株占比快速上升,目前已成为我国流行的主要甲流毒株。
医生发现,这一轮的H3N2毒株不仅传播力强,而且“会变脸”,不少患者早期症状太“迷惑”。
以下五种表现,一旦出现两种以上,务必就医排查甲流:
1.高烧持续不退
体温超过39℃,服用退烧药也难以控制,持续超过48小时,警惕是甲流作祟。
2.全身酸痛、乏力
有人形容“像被车撞了”,四肢无力,连起床都费劲,这是流感病毒攻击全身的表现。
3.干咳剧烈
非常干的咳嗽,几乎没有痰,连续咳个不停,夜间加重。
4.剧烈头痛或眼眶痛
感觉头被“钉住了一样”,尤其是眼睛一动就痛,这是H3N2毒株的“标志性症状”。
5.恶心呕吐或腹泻
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容易误以为是肠胃炎,其实是病毒在作怪。
划重点:不要拿“多喝热水”对抗流感病毒。甲流发展快,拖延可能导致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孩子、高龄老人、有基础病的人群,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检查。
说到底,是病毒在“进化”。
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异,2025年秋冬流行的H3N2毒株,已发生多个关键位点突变,增强了人际传播力,也让临床症状更复杂。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数据显示:H3N2毒株的传播速度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8倍,儿童感染率上升尤为明显。
更棘手的是,变异毒株对部分疫苗保护效果降低,尤其是去年未打疫苗的人群,更容易中招。
一旦确诊甲流,千万不要想着“扛一扛”,更不要随便吃抗生素!
医生的建议是:
1.48小时内用上抗病毒药最关键
比如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等,能有效阻断病毒复制,减轻病程。越早用,效果越好。
2.多喝水+休息是硬道理
不需要盲目堆维C、吃补药,保持室内通风、注意营养即可。
3.密切观察是否有并发症信号
比如持续高烧不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靡,要及时转诊。
4.孩子、老人、孕妇、慢病患者感染后要特别警惕
这类人群免疫力弱,容易发展成重症,必须早发现、早治疗。
下划线总结:甲流不是轻症病,尤其是高风险人群,任何“硬抗”都在拿健康冒险。
面对变异毒株,看似无解,其实可控。医生强调,预防的核心,还是老三样:
第一,接种流感疫苗
别说“疫苗没用”。虽然H3N2变异,但疫苗仍能大幅降低重症风险。国家卫健委推荐:每年10月前完成接种最理想,尤其是老人、孩子、医护人员等重点人群。
第二,戴口罩+勤洗手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戴好口罩、避免扎堆,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第三,别带病上班、上学
感冒发烧先别硬撑,自己扛着不说,还可能传染别人。流感最可怕的不是自己生病,而是拖着别人一起中招。
“爷爷前几天说头疼发烧,以为是感冒,结果三天后人直接送进ICU。”
这是广州某三甲医院儿科医生分享的真实案例。76岁的李老先生原本身体硬朗,突然发烧、咳嗽,家人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当回事。第三天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确诊为甲流引发的病毒性肺炎,并发心肌炎。
幸运的是,抢救及时,最终转危为安。但医生无奈地说:“如果早两天来,根本不至于这样。”
甲流不是新鲜事,但它的危险常常被忽视。
今年的H3N2毒株更“狡猾”,症状不典型、传播更广。如果你身边有人突然高烧、咳嗽、全身乏力,别再说“扛一扛”,请劝他们赶紧去医院。
对抗流感,不光是个人战斗,更是每个家庭的集体防线。
别拿健康开玩笑,别让一个小疏忽,换来大代价。
参考资料: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流感监测周报(2025年第40周)》.
中华预防医学会.《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5年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2025年秋冬季流感病毒变异监测简报》.
来源:老年病科安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