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和《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签署5周年、生效4周年之际,为深化中欧在地理标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中欧企业对接合作,提升中国地标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协定》纳入的地标产品扩容增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欧盟协会11月14日在浙
11月14日,“2025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国际会议”在浙江省丽水青田举办。
在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和《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签署5周年、生效4周年之际,为深化中欧在地理标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中欧企业对接合作,提升中国地标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协定》纳入的地标产品扩容增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欧盟协会11月14日在浙江省丽水青田共同举办“2025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国际会议”。出席会议并致辞的中外嘉宾有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欧盟协会会长刘奇葆、罗马尼亚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农业委员达奇奥.乔洛什(Dacian Ciolis),欧洲理事会前主席、比利时前首相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线上),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Jose Luis Rodriguez线上),法国前总理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线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成员、副会长袁敏道,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志成,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秘书长马西莫·维托里(Massimo Vittori),欧洲议会原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吉利·巴赫友(Gilles Pargneaux),欧盟投资理事会联席主席尼科·莱尔丹(Nico Leerdam),丽水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任淑女。会议的主题是“互认共享、地标生辉:中欧合作新坐标”。
刘奇葆指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欧应从长远发展出发看待中欧关系,坚持伙伴定位,秉持开放精神,顺应时代潮流,做大做优务实合作,以丰富的合作成果为各自经济发展和双方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贡献,为推动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刘奇葆指出,中欧地理标志不仅是优质产品的“身份证”,也是文明的“金名片”、合作的“连心桥”,充分体现中欧伙伴关系互利共赢的内涵。中欧要凝聚更深入的共识,保持开放合作,坚定地标合作信心,同时在绿色、数字、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打造更多合作的新增长点。中欧地标企业要开展更务实的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推动中欧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地标行业组织要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地标产品的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
乔洛什说,今年是签署《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的第五个年头,这是双方之间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双边贸易协定。我很高兴能够来丽水青田,共同庆祝欧盟与中国在地理标志领域开展的合作协定。这份协定的意义远不止一份技术性的知识产权文书,它是两大文明的交汇点。在全球贸易可能带来隔阂的时代,地理标志提醒我们彼此相通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意味着对品质、地域传统和人民的尊重中欧地理标志合作深化 共筑文明交汇与贸易互信桥梁。
他认为,今后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可聚焦三大重点:一是强化生产者团体建设、加强地方保护执法与消费者认知提升,确保协定全面落地;二是扩大受保护地理标志清单,推动符合欧盟最高级别“原产地保护名称”标准的中国地理标志获得认可;三是依托欧盟手工艺和工业产品新法规,拓展非农业领域地理标志合作。同时,双方以现有合作为范本,推动地理标志概念全球化,并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尽管中欧贸易关系偶有挑战,但地理标志领域已构建起坚实的信任伙伴关系。期待中欧地理标志合作持续深化,让承载数百年人类技艺与地域遗产的产品,不断为所属社区创造繁荣与自豪。
米歇尔、萨帕特罗和拉法兰在视频致辞中都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支持《协定》的签署、生效和落实,他们认为地理标志是中欧这之间的一大重要共识。米歇尔特别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时常受质疑,《协定》为促进国际贸易双边合作提供了新路径。”萨帕特罗说,“期待合作持续推进。” 拉法兰说,“中欧双方要推进合作而不是走向对抗。”
袁敏道说,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需要展现责任担当。回顾这半个世纪的历程可以看到,合作是中欧双方的唯一正确选择。中欧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在维护和发展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景。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郭雯,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员会、副局长顾文海,商务部亚洲司原司长、中国驻欧盟使团原公使彭刚,青田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周赟,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地理标志专委会主任刘平,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洪江,会稽山绍兴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傅祖康等特邀嘉宾分别围绕“深化双方在地理标志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开展地标产品的保护”“地标产品的推广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产品贸易与文化交流”“助力中欧企业对接合作”“探讨中欧地理标志互联互通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双方地理标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发言嘉宾认为,中欧关系正站在历史进程中的新起点。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攸关全球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中欧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生格局。中欧关系当前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筑牢政治互信的基础,把共识进一步落到实处。要充分认识《协定》具有中欧经贸合作里程碑意义。《协定》是在中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间签署并生效的。中国即将开启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上个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欧盟也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想往是世界各国政府的使命,《协定》的进一步落实将扩大双方消费侧的需求,提高供给侧的产品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中欧双方历史悠久、文明灿烂,地理标志是双方共同的宝贵财富。双方要深化对话合作,推动中欧地理标志合作迈上新台阶,推动中欧经贸高质量发展。会议发出了中欧双方要更加珍惜和落实共识,加强开放和合作共赢之声。
主办方在会场展示了列入《协定》目录的青田产品,还邀请中国驻欧盟使团原公使彭刚和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秘书长马西莫·维托里为中方业内嘉宾举办了旨在深入了解《协定》、推动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讲座。
中欧双方于2020年9月14日签署《协定》,这一协定于2021年3月1日生效。根据《协定》,中欧双方各有100个地标产品在《协定》的首批产品目录中,各有175个产品在第二批目录中(待生效)。它的签署和生效为中欧经贸关系注入新动力,并惠及双方企业和消费者;为中欧双方搭建了新的经贸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公共产品。
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欧盟协会领导和外交部、商务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省等有关部门代表,欧盟和欧盟国家驻华使节及中欧业内嘉宾出席。
会议由丽水市人民政府、浙江嘉利(丽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门户中心、法国国际精酿师协会协办,青田县人民政府、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青田县侨乡进口商品城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欧盟协会致力于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为推动《协定》的传播和落实,于2023年和2024年分别在苏州、郑州成功了举办第一届、第二届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发展论坛,欧盟成员国爱尔兰前总理埃亨、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分别出席并致辞。
11月14日,“2025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国际会议”在浙江省丽水青田举办。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