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中难免遇到烦心事、闹心矛盾。在大港街道,该找谁评理,去哪儿说事?如今,街坊邻居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答案——位于旭日路468号的大港街道综治中心。这个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解忧站”的地方,正以其专业的法治力量和暖心的服务,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
津滨海讯(记者 李婷婷 报道 刘汯林 摄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中难免遇到烦心事、闹心矛盾。在大港街道,该找谁评理,去哪儿说事?如今,街坊邻居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答案——位于旭日路468号的大港街道综治中心。这个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解忧站”的地方,正以其专业的法治力量和暖心的服务,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稳压器”。
从“摸不着门”到“一站解忧” 多元调解有法度也有温度
走进大港街道综治中心,这里不像传统的办事大厅,更像一个温暖的“百姓之家”。面对辖区16万常住人口、3000余家企业的复杂治理局面,中心的核心使命就是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
“我们中心分区科学清晰,指挥调度区用于实时研判风险、调度资源;引导受理区确保来访群众进门有引导、办事有窗口。”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而最核心的,是拥有6个功能室的多元化解区,它构成了我们化解矛盾的坚强堡垒。”
在这里,调解工作实现了“对症下药”:遇上复杂的矛盾纠纷,“三所联动室”里有民警、人民调解员和专业律师,从情、理、法三个维度把事儿彻底“掰扯清楚”;想找个明白人推心置腹地聊聊,“老马工作室”的金牌调解员会像自家长辈一样耐心倾听;面对特别难缠的“硬骨头”,由政法退休干部、资深律师组成的 “合立方”专家调解团则专门攻坚克难。
“我们就是帮大家把一团乱麻捋顺溜。”“合立方”的一位专家调解员道出了工作的精髓,“不光是按照法律条文来,更得讲人情、通事理。我们的目标就一个:把事儿解决了,让双方都能满意地走出这个门。”
从“心里堵得慌”到“石头落了地” 法治力量守护万家心安
法治,是综治中心最坚实的底座。专业的法律服务并非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化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
“和邻居有点矛盾,来到这儿,律师给讲了法,调解员给讲了情,两家人坐下来一商量,解决了!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非常暖心。”一位前来办事的居民对此深有体会。
除了理清法律关系,中心还设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帮助居民释放压力、疏导情绪,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这种“法治+心治”的双重赋能,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从“矛盾中转站”到“问题终点站”“大港样本”赢得群众信赖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采访中,“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没想到态度这么好”是记者听到最多的感慨。这份信任,让大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2023年荣获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称号。平均每年百余件矛盾纠纷在这里成功化解,覆盖了从企业改制到婆媳不和的众多领域,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从‘矛盾中转站’到‘问题终点站’,我们大港街道综治中心用创新的模式和暖心的服务,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人,它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真心实意地把老百姓的事儿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通过实时调度、联合办公、流程透明、依法化解,我们努力让群众内心深处更信任。”
如今,大港街道综治中心已不再是冰冷的机构名称,而是百姓心中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暖心站”和“解忧铺”,一个以法治为基、以民心为本的基层治理“大港样本”正日益清晰。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