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吃瓜盟主”删除夹带私货的视频后,网络空间并未恢复清朗,一批被偷换概念洗脑的粉丝转而炮制大量对立视频,将“元清非中国”“异族入侵非正统”等陈词滥调翻炒成“流量密码”,甚至散布“提防少数民族”的极端言论。这些看似“历史讨论”的论调,实则是包裹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毒
当“吃瓜盟主”删除夹带私货的视频后,网络空间并未恢复清朗,一批被偷换概念洗脑的粉丝转而炮制大量对立视频,将“元清非中国”“异族入侵非正统”等陈词滥调翻炒成“流量密码”,甚至散布“提防少数民族”的极端言论。这些看似“历史讨论”的论调,实则是包裹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毒药,背后更暗藏境外势力操纵的影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构成了严峻挑战。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而民族对立言论的核心谬误,恰恰是对历史的刻意歪曲与割裂。中华文明从诞生之初就是多民族交融共生的共同体,“多元一体”是贯穿数千年历史的鲜明主线。元清两代绝非所谓“异族入侵”的断裂期,而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取《易经》“大元”之意确立国号,修《辽史》《金史》《宋史》承认前代正统,行省制度更成为后世行政区划的基石,将西藏、云南等边疆地区纳入中央直接管辖;清朝秉持“继明统而抚华夷”理念,尊儒崇道推行科举,修撰《四库全书》整理传统文化,通过“改土归流”巩固边疆治理,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框架。从文化传承来看,元曲的兴起融合了蒙古曲牌与汉族文学,纳兰性德的诗词展现了满汉文化的交融之美,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血脉相连与文化互鉴,早已让“中华正统”超越了单一族群的界限,成为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同体符号。那些将元清比作“强盗入主”的论调,无视多民族共同缔造中国的历史事实,本质上是陷入了“族群本位”的狭隘认知,与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包容特质背道而驰。
更为危险的是,这些民族对立言论正在成为境外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工具。放眼全球,民族问题早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常用棋子:乌克兰与匈牙利因跨境民族问题陷入长期对立,背后是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俄罗斯194个民族的内部差异,被西方势力视为分裂的“突破口”,通过信息战渲染不满、煽动对立。我国的民族关系向来是境外势力觊觎的目标,他们深谙“欲分裂一个国家,必先分裂其民族;欲分裂其民族,必先歪曲其历史”的逻辑,通过操控网络舆论,将历史议题政治化,把正常的民族差异放大为对立矛盾。互联网上极端言论的升温并非偶然,那些刻意制造“汉族与少数民族对立”的话术,与境外势力长期推行的“颜色革命”策略高度契合,其终极目的就是撕裂中华民族的内部凝聚力,阻碍国家发展进程。
联合国早已警示:“仇恨言论往往是暴行的前兆”,纳粹德国通过煽动种族仇恨引发的浩劫、卢旺达因族群对立导致的 genocide,都是历史留下的惨痛教训。当前网络上的民族对立言论,看似只是“口水战”,实则在潜移默化中制造族群隔阂、破坏社会信任。我国56个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辉煌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早已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少数民族群众在边疆戍守、经济建设、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石。任何企图割裂民族关系的言论,都是在损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都是在为国家发展制造障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和分裂势力的根本保障。面对网络上的极端言论,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清元清作为中国历史有机组成部分的客观事实,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逻辑;其次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判断力,警惕境外势力“借题发挥”的分裂图谋,不被碎片化的虚假信息带偏节奏;更要强化国家认同,牢记“中华民族”是超越族群差异的共同身份,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是国家强盛的根本前提。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民族对立言论既违背历史事实,也触犯社会公序良俗,更可能涉嫌违法犯罪。那些被洗脑的粉丝应当幡然醒悟,停止传播分裂言论,跳出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平台方需履行主体责任,坚决清理民族对立内容,阻断极端思想传播链条;每个公民都应主动守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自觉抵制分裂言论,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56个民族的同心同德、携手奋进。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只会导致衰败。让我们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揭穿境外势力的分裂图谋,以史为鉴、珍视团结,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旗帜下,共同守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来源:娑婆世界的旅人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