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吴侬软语里的上海:5本书读懂方言中的城市记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9 13:00 1

摘要:吴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上海话承载着吴地文化的诸多元素。上海话也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的弄堂文化、市井生活等地域特色文化都在上海话的俚语、俗语中得以生动体现。同时,吴语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苏州评弹、上海沪剧等,都以吴语为基础,上海话在其中

吴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上海话承载着吴地文化的诸多元素。上海话也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的弄堂文化、市井生活等地域特色文化都在上海话的俚语、俗语中得以生动体现。同时,吴语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苏州评弹、上海沪剧等,都以吴语为基础,上海话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艺术形式通过上海话的演绎,传承和弘扬了吴语文化,也使上海话成为吴语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本期书单,小编向读者诸君推荐上海方言主题图书,通过阅读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

01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郑子宁 著

海峡书局

索书号: H17-49/8813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了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02

《方言与中国文化》

周振鹤 游汝杰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 H17/7254-3

本书以扎实的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知识为基础,从移民、栽培植物、地名、戏曲、小说、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汉语方言在历史上的流变及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梳理分析。该书在研究方言时所采用的历史地理分析法尤为学界所赞赏。独特的研究视角、清晰的分析思路、新颖独到的见解再加上流畅、通俗的文风,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趣味横生。

03

《上海方言与文化》

钱乃荣 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索书号: H173/8714-20

《上海方言与文化》是“方言与文化”丛书中的一种。上海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主要流行于上海市郊,它孕育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及艺术文化。上海话是在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本书将详细介绍上海话的历史流变、本体特点,以及它所承载的地域文化。

04

《沪语古韵:上海方言中的古代汉语成分探究》

叶世荪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索书号: H173/6044-5

本书主要对上海方言中的古汉语成分进行了探究,全书按注音排序,共收录上海方言字、词近200条。作者认为,上海话的来源包括以下几种:早年当地居民口语的延续,外邦系族语言的融入,各时代不少顺应潮流的创新;当然,最多的是对民族共同语——汉语的传承。从文字记录角度看,上海话中的绝大部分是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另有不少部分能在古代汉语中找到对应关系;另一方面,上海本地流传的古代吴越语言由于使用汉字记录的缘故,不少也渐渐被主流语言接受,成为今天的上海话能在古代汉语中找到对应关系的另一种例证。基于此,作者引经据典,考查、探究了这部分与古代汉语有对应关系的上海方言词的来龙去脉,试图正本清源,为上海方言的研究与传承贡献力量。此外,本书对明确上海话在中华民族共同语中的定位,进而提升上海人的文化自信也是有益的。

05

《吴语徽语江淮官话方言关系计量研究》

赵志靖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索书号: H173/4840

本研究收集和整理了吴语、徽语和江淮官话共217个汉语方言点的斯瓦迪士核心词语料,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利用Almeida & Braun调音系统对传统的编辑距离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各方言之间语音和词汇距离的计算。通过计算得到方言间距离矩阵,以此绘制方言关系树状图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可从中看到吴语、徽语和江淮官话各方言之间的距离远近与亲疏关系,同时可以为吴语、徽语和江淮官话之间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此法也可推广至其他现代汉语方言研究。

资料:上海普陀文旅

编辑:尉澜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