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中美关系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尤其是在南海、台湾这些敏感地方,擦枪走火的风险谁都看得出来。美国那边自然不甘示弱,老早就开始琢磨怎么应对中国的崛起,特别是军事上的扩张。
最近几年,中美关系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尤其是在南海、台湾这些敏感地方,擦枪走火的风险谁都看得出来。美国那边自然不甘示弱,老早就开始琢磨怎么应对中国的崛起,特别是军事上的扩张。
美媒《1945》上,美国海军战略专家詹姆斯·霍姆斯抛出了一个观点,说美军有三个办法能有效反制中国,阻止他们发动战争。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全球老大,海军横扫太平洋。但中国这几年发展太快,尤其是海军实力,造舰速度跟下饺子似的,052D、055这些驱逐舰,还有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硬生生把海上力量提上来了。
数据显示,中国海军舰艇总数已经超过350艘,比美国还多,虽然吨位和科技水平还有差距,但这势头让美国坐不住了。
再加上地缘政治的火药桶——南海和台湾。南海是全球贸易的大动脉,每年好几万亿的货从这儿过,中国在这儿填岛造礁,建军事基地,美国觉得这是要掐它脖子。
而台湾问题更敏感,中国一直说这是核心利益,美国却老往这儿插一脚,卖武器、派军舰过海峡,摆明了不让中国顺心。这两块地方随便一点火星子,都可能把局势点炸。所以,美国想的是,得找点办法,既能压住中国,又不至于真打起来。
霍姆斯这哥们儿是海军战争学院的教授,研究战略一辈子,他在文章里提的三个办法,就是基于这些背景来的。
办法一:在南海主动出击,把主动权抢回来
第一个办法,霍姆斯说美国得在南海硬起来,别老是被动应对。现在美国在南海搞什么“航行自由”行动,就是派军舰过去晃一圈,喊两嗓子“这是国际水域”,但效果不太行。中国海警船、渔船照样在那儿忙活,岛礁建设也没停。美国舰艇从本土跑过来,跨越半个太平洋,成本高不说,还待不了多久,感觉就是打个卡就走。
霍姆斯的建议是,美国得换个思路,玩点更主动的。比如,长期派军舰驻扎南海,别老是来一趟就跑,得让中国知道你不是闹着玩的。另外,他还提出一个招儿,扶持菲律宾、越南这些国家,让他们的渔民、船只在争议海域多活动,制造点外交和舆论压力。这样中国要动手,就得掂量掂量国际影响。
从逻辑上看,这办法有点道理。南海这地方,中国靠得近,地理优势太大,南部战区海军一招呼,舰艇分分钟到位。美国要是老远跑过来,鞭长莫及,气势上先输一截。
如果真能在南海保持长期存在,比如跟菲律宾搞联合巡逻,或者干脆在那儿建个前沿补给点,确实能给中国施加压力。数据显示,美国海军现在有11艘航母,但经常得全球跑,能分到亚太的也就三四艘,分散了力量。长期驻扎的话,至少能让中国不敢轻举妄动。
但问题也不少。首先,成本高得吓人。长期驻扎不光是派几艘船的事,后勤、燃料、人员轮换,哪个不得花钱?美国军费虽然多,但国会那帮人抠门得很,未必愿意掏这笔钱。
其次,菲律宾、越南这些国家靠不住。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之前就跟中国眉来眼去,现在的马科斯虽然亲美点,但也不敢真跟中国撕破脸。越南更精,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可能完全听美国的。万一这些盟友掉链子,美国等于白忙活。
再说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你在这儿驻扎,我就在那儿加码,军舰对峙、飞机对飞,局势只会更紧张。2023年,美国和菲律宾在南海搞了一次联合演习,中国立马派了几艘军舰过去“围观”,摆明了不怵你。霍姆斯这招看着挺狠,但搞不好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办法二:加强台湾防御,逼中国不敢动手
第二个办法是针对台湾的。霍姆斯说,中国现在在台海的实力太强了,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建得跟铁桶似的。A2/AD就是一堆反舰导弹、雷达、潜艇,专门盯着外来的舰艇打,美国航母要是敢靠近,成本高得吓人。比如东风-21D、东风-26这些“航母杀手”,射程几千公里,精度还挺高,美国专家自己都承认,这玩意儿不好对付。
霍姆斯的建议是,美国得加码常规军力,弄点高科技玩意儿,比如高超音速武器、隐形战机,把进攻能力提上去。同时,跟台湾、日本绑得更紧,搞联合军演,卖更多武器给台湾,让中国知道,打台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台湾这张牌,美国一直没放下过。2022年,美国通过《台湾政策法案》,2023年又卖了4亿美元的武器给台湾,包括反舰导弹和高机动火箭炮。霍姆斯的想法其实是把这套路玩得更大胆点。道理很简单,你越强,中国越不敢动。数据显示,中国解放军东部战区有上百架先进战机、几十艘军舰,经常在台湾附近晃悠,但美国要是把F-35、航母战斗群拉过来,再加上日本自卫队的配合,确实能让中国多想想后果。
这招的好处是,直接戳中国痛点。台湾问题是中国底线,美国在这儿使劲,能把中国注意力牵住,不让他们有精力去别处搞乱。但风险也大得离谱。中国要是觉得被逼急了,可能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动手试试水。2024年,中国军机越过台海中线次数创了新高,美国军舰一过海峡,中国就派舰艇跟踪,针尖对麦芒,谁都不退让。霍姆斯这招等于在火药桶边上玩火,赌的就是中国不敢点。
办法三:经济封锁,掐住中国命脉
最后一个办法,霍姆斯管它叫“反向长城”。就是利用第一岛链——从日本到菲律宾这一圈,把中国的海上通道堵住。中国经济靠出口,沿海城市像上海、深圳全是命脉,80%的贸易走海路,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这些命根子,全得从马六甲海峡、南海运进来。美国要是能掐住这些咽喉,中国就得憋气。
美国可以跟盟友一起,控制关键航道,比如在马六甲海峡搞演习,或者干脆在冲突时拦住中国商船。海军在这儿摆开阵势,潜艇、驱逐舰一字排开,谁敢过就收拾谁。
中国经济确实离不开海路,2023年数据,中国的石油进口80%靠中东,天然气也有大半从海上运。马六甲海峡一天过几百艘船,堵住了真能让中国难受。美国海军实力全球第一,11艘航母、几十艘核潜艇,真要封锁,技术上没什么问题。
但实际操作起来,麻烦一大堆。首先,盟友不一定跟得上。日本、韩国都靠中国市场吃饭,真封锁了,他们自己经济也得崩。菲律宾、印尼这些小国更不敢得罪中国,搞不好中途反水。其次,中国也不是没招。过去几年,中国推“一带一路”,陆上贸易越搞越大,俄罗斯、中亚的油气管道已经能顶上一部分海上损失。真打经济战,中国未必会像霍姆斯想的那样束手就擒。
2024年,美国在西太平洋搞了一次封锁演习,中国马上在东海搞了对抗演习,军舰、导弹全拉出来,摆明了不怕硬碰硬。霍姆斯这招听着狠,但真干起来,可能是两败俱伤。
看完这三个办法,感觉美国是真下了心思,但也真挺冒险。南海主动出击,能抢点主动权,但成本高、盟友不靠谱;台湾加码防御,能吓住中国,但容易擦枪走火;经济封锁最狠,但等于直接开战,赌不起。这三招的核心,其实是用实力压住中国,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可问题是,中国也不是吓大的,这几年军事实力、经济韧性都在涨,美国想靠硬碰硬压住,难度不小。
2023年,美国航母编队在菲律宾海晃悠,2024年又跟日本、台湾搞联合演习,经济上也老拿关税、制裁说事。但中国没退缩,反而更硬气了。台海军演、南海巡逻,频率只增不减。中美博弈这盘棋,谁都没把握下赢,霍姆斯的办法听着有谱,但真干起来,挑战比想象的多。
美国想阻止中国发动战争,靠的还是实力和博弈。但这三个办法,走的都是硬刚路线,压得住一时,压不住一世。中美关系这东西,太复杂了,光靠军事、经济硬来,未必能解决问题。外交上多点沟通,经济上多点合作,可能比这仨办法更靠谱。毕竟,谁都不想真打起来,世界经济一崩,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来源:罗马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