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始创于1985年的学成饭店,坐落于昆石公路旁,饭店的核心招牌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宜良烧鸭。这道云南美食的吃法始于清咸丰六年。清光绪年间,宜良人刘文陪举人许实进京赶考,在北京学习了焖炉烧鸭的技艺,回到宜良后进行改良,形成了独特的宜良烧鸭技艺,连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都亲
始创于1985年的学成饭店,坐落于昆石公路旁,饭店的核心招牌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宜良烧鸭。这道云南美食的吃法始于清咸丰六年。清光绪年间,宜良人刘文陪举人许实进京赶考,在北京学习了焖炉烧鸭的技艺,回到宜良后进行改良,形成了独特的宜良烧鸭技艺,连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都亲笔题赠“京都烧鸭”。历经六代传承,这门技艺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焕发新生。1985年,兰学成创立学成饭店,将宜良烧鸭作为核心命脉,2007年拜第三代传人杨德春为师后,更是全身心投入技艺传承与推广。
下午三点半前来学成饭店品尝宜良烧鸭的市民群众。
学成饭店以宜良烧鸭为主的宜良特色美食。
今年1月,新翻修的学成饭店以“福文化”为核心的“万福楼”。
学成饭店烧鸭“天下第一炉”开炉现场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看。
在学成饭店的烧鸭制作技艺传习馆里,师徒相授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从选鸭到焖烤、装盘,每一个步骤都恪守古法、精益求精。“一只好的宜良烧鸭,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火候的把控尤为关键。”第五代传承人兰钰楚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四十年来,学成饭店累计培育出三十余位餐企老板、千余名专业烧鸭师傅,让宜良烧鸭从宜良走向云南、遍及全国。2009年,宜良烧鸭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兰学成与师傅杨德春双双成为省级传承人,饭店也斩获“中国餐饮30年卓越企业”“全国餐饮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示范单位”等多项殊荣。
学成饭店开通线上直播带货。
学成饭店后院“稻鱼鸭”共生示范点。
学成饭店烧鸭文化墙上天下第一炉的简介。
学成饭店“天下第一炉”内刚刚出炉的烧鸭。
今年1月,宜良县结合本地非遗、民族、民俗等文化资源,引入学成饭店等社会力量,与社会组织多元合作,历时18年打造的以福文化和非遗技艺传承为核心的“万福楼艺术馆”在学成饭店落成。“这个开炉仪式,真的是美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盛宴。”近日,在“万福楼”观看了由宜良非遗烧鸭传承人现场主持的非遗烧鸭开炉仪式的成都游客张先生大为震撼。“宜良烧鸭”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昆明兰老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学成介绍,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宜良的美食非遗,我们历时6年跨越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国内众多省份,广泛收集各地水土打造“天下第一炉”,让土制焖炉烧鸭的非遗核心技艺得以保存,也让八方宾客在“万福楼”能够切身体验、感受百年非遗技艺的传承。
宜良烧鸭制作技艺第四、五、六代传人共话初心与传承。
学成饭店传统烧炉内的烧鸭出炉。
烧鸭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周锡跃向记者展示刚出炉的烧鸭。
如今,“万福楼”不但成为宜良百年烧鸭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成为了八方宾客体验中国文化,感受宜良风土人情的首选之地,今年以来万福楼已接待游客70万人次。从百年前的技艺初创,到如今的产业兴旺,宜良烧鸭的传承之路,正是宜良县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怡文 熊明/文 高吴双 /图、视频
编辑:袁熙
审核:黄芳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