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为后世呈现了跨越一千多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变迁,其中关于用人之道的记载更是发人深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为后世呈现了跨越一千多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变迁,其中关于用人之道的记载更是发人深省。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资治通鉴》开篇便以这一经典论断点破用人核心,深刻揭示了人才与识才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能够慧眼识珠、广纳贤才的君主,往往能够开创出繁荣昌盛的盛世局面;而那些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的君主,则大多走向了衰败与灭亡。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善于用人的典范,他秉持 “驱策英雄,网罗俊义” 的理念,广纳贤才,文用房玄龄、杜如晦谋全局,二人一个善于出谋划策,一个善于果断决策,被合称为 “房谋杜断”,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武任李靖、李勣定乾坤,李靖南平萧铣、辅公祏,又赴桂州,招抚岭南,下九十六州,又赴桂州,招抚岭南,下九十六州,李勣出将入相,为唐朝开疆拓土,北灭东突厥,又大破薛延陀,二人威震边疆,保大唐国土平安。君臣携手,共同成就了 “贞观之治” 的辉煌盛世,彼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并非所有君主都能像李世民这般明智。齐桓公,这位春秋时期的霸主,在其执政初期,重用管仲,推行改革,使齐国国力迅速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临终前,曾极力劝谏齐桓公远离易牙、竖刁等奸佞之徒,指出易牙烹子以媚主,违背人性;竖刁自宫以侍奉桓公,违背人伦;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之邦,薄情寡义。然而,齐桓公却被三人的谄媚蒙蔽了双眼,将管仲的告诫抛诸脑后。在管仲去世后,他重用易牙、竖刁等人,结果导致齐国陷入内乱,自己也被活活饿死,齐国的霸业也随之烟消云散。曾经辉煌一时的齐国,因君主用人不当,瞬间从巅峰跌落谷底,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鲜明的事例反复印证着一个道理:眼慧心广则名臣汇聚,眼盲量窄则自毁长城。用人之妙,实乃治国安邦的第一要术,它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决定着历史的走向。
唐太宗李世民深知 “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的道理,他在用人方面,始终秉持着取长避短的原则,让每一个人才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智者如魏徵,他敢于直言进谏,常常在朝堂之上与唐太宗据理力争,丝毫不顾及皇帝的威严。他的言辞犀利,有时甚至让唐太宗下不来台。然而,唐太宗却深知魏徵的忠诚与智慧,不仅没有怪罪于他,反而将他视为一面镜子,任命他为谏官,让他时刻监督自己的言行。在魏徵的辅佐下,唐太宗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避免了许多决策上的失误。例如,贞观二年,关中大旱,蝗虫成灾,百姓颗粒无收。唐太宗心急如焚,亲自到田间视察灾情。他看到蝗虫肆虐,庄稼被毁,心中十分愤怒,便顺手抓了几只蝗虫,骂道:“百姓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说完,就要将蝗虫吞下去。左右大臣见状,纷纷劝阻道:“恐成疾,不可。” 唐太宗却坚定地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于是,他毅然将蝗虫吞了下去。这件事被魏徵知道后,他立刻上书唐太宗,称赞他的爱民之心,但同时也提醒他,仅仅有爱民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实际行动来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唐太宗虚心接受了魏徵的建议,立即下令减免关中地区的赋税,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还组织百姓开展生产自救,帮助他们恢复农业生产。在唐太宗和魏徵的共同努力下,关中地区的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勇者如尉迟恭,他勇猛无比,武艺高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屡立奇功。唐太宗任命他为行军总管,让他统领军队,负责征战沙场。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杀死了齐王李元吉,为李世民夺取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又跟随唐太宗出征高句丽,在战场上表现英勇,令敌人闻风丧胆。
唐太宗不仅善于任用智者和勇者,对于那些性格谨小慎微的人,他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他会让这些人负责文书审核等工作,因为他们的谨慎细致能够确保文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避免出现任何差错。正如司马光所言 “凡人之才,各有所宜”,真正的领导力,是跳出 “完人思维”,在长短相较中激活团队潜能。在唐太宗的领导下,唐朝的朝堂之上人才济济,各种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相互协作,共同为唐朝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样与人才的任用息息相关。山东烟草在人才管理方面,深入践行 “度才而授任,量能而施职” 的理念,积极构建现代化的人才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山东烟草打破了传统的选人用人模式,从 “相马” 转变为 “赛马”,通过公开竞聘、360 度考核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机制,为员工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让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做到 “贤者在其位”。在一次副处级干部的选拔中,山东烟草面向全系统发布了竞聘公告,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参与。经过层层筛选,包括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环节,最终有三分之一的副处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干部凭借着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华,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
为了让员工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专长,山东烟草还精心建立了职业发展 “线路图”,打通了管理、技术、技能三类通道,使 “能者在其职”。对于那些技术精湛、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员工,企业聘任他们为高级农艺师,让他们能够深耕技术一线,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避免了人才的浪费,杜绝 “杀鸡用牛刀” 或 “大材小用” 的现象发生。一位在烟草种植技术方面有着深厚造诣的员工,通过企业的职业发展通道,被聘任为高级农艺师。他深入田间地头,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帮助烟农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提高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企业的原料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东烟草将古老的用人智慧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制度框架,让 “人岗匹配” 从抽象的理念落地为具体的流程。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企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竞争氛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团队协作方面,“弥勒佛管公关、韦陀管财务” 的经典搭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弥勒佛热情好客,笑容满面,能够广纳四方宾客,非常适合负责公关工作;而韦陀铁面无私,精打细算,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出色的能力。佛祖将他们放在一起,各司其职,使得寺庙的香火日益旺盛。
在现代团队中,同样需要根据成员的特点进行精准分工。创新型人才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对未来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宜放在 “前瞻岗位”,如战略规划部。他们能够为团队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帮助团队把握市场动态,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就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领导者,他带领苹果团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如 iPhone、iPad 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引领了全球科技潮流。
执行型人才注重细节,执行力强,能够将计划高效地转化为实际行动,适合 “落地岗位”,如项目实施岗。他们能够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推进,按时完成任务,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执行型人才能够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为项目的成功交付做出重要贡献。
“内向者取其专”,那些不善交际但专业能力强的技术专家,则可以让他们专注于研发工作。他们能够沉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深入钻研技术难题,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成果。华为公司的许多技术专家,他们虽然性格内向,但在通信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为华为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团队要打破对 “全能型人才” 的盲目追求,承认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的现实,通过差异化配置,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团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在人才选拔的征程中,领导者需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从多个维度洞察人才的本质,避免被表象所迷惑。
一观 “德才配位”。品德犹如基石,才能则是基石上的高楼,只有基石稳固,高楼才能屹立不倒。管仲对易牙的评价发人深省,易牙杀子媚君,这种违背人伦道德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他的奸佞之心。齐桓公却被易牙的 “极端忠诚” 所迷惑,最终导致齐国陷入内乱。这警示着我们,在选拔人才时,不能仅仅关注其才能,更要考察其品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才能稍逊,也能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为团队带来正能量;而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即使才华横溢,也可能会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团队的利益。
二察 “能力图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优势,领导者要善于运用《荀子》中 “智者谋、愚者力、勇者威、怯者慎” 的分类法,为人才绘制精准的 “能力图谱”。比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有的成员思维敏捷,善于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适合担任策划者的角色;有的成员踏实肯干,执行力强,能够将策划方案高效地执行下去,适合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有的成员性格果敢,有决断力,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适合担任领导者的角色;有的成员心思细腻,做事谨慎,适合负责质量把控和细节处理的工作。通过建立人才能力矩阵,领导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成员的能力特点,从而为他们安排最合适的岗位。
三听 “实践反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司马光主张 “试之以事,验之以功”,领导者要通过具体的项目和任务,观察人才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抗压能力、协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隐性特质。例如,在一次市场推广活动中,让候选人负责活动的策划和执行,观察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方式,以及与团队成员的协作情况。通过这样的实践检验,能够避免选拔出 “纸上谈兵” 的人才,确保选拔出的人才具备真正的能力和潜力 。
“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 现代组织在用人方面,应借鉴刘邦 “论功行赏” 与李世民 “官无大小,必量其才” 的智慧,构建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做到 “能者上、庸者下”。
一方面,要 “按岗选才”。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技术岗位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管理岗位则需要具备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战略眼光的人才,他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引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在一家科技公司中,招聘软件工程师时,会重点考察候选人的编程能力、算法知识和项目经验;招聘项目经理时,会注重考察候选人的团队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
另一方面,要 “因才设岗”。对于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和潜力的顶尖人才,组织不妨为他们定制 “首席科学家”“战略顾问” 等特殊岗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一些大型企业会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聘请在某个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担任,他们可以专注于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战略指导。
山东烟草的 “末位管理办法” 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刚性考核,对那些工作表现不佳、不能胜任岗位的员工进行淘汰,为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腾出空间。在这种机制下,员工们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业绩。只有让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成为常态,组织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竞争力。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曹操 “唯才是举,不拘小节”,他用人不论出身、不计前嫌,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他的重用。陈琳曾为袁绍起草檄文,痛骂曹操及其祖宗三代,但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因欣赏陈琳的才华,不仅没有杀他,反而委以重任。李世民容忍魏徵 “犯颜直谏”,魏徵常常在朝堂之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李世民的过错,有时甚至让李世民下不来台。但李世民深知魏徵的忠诚和正直,他不仅没有怪罪魏徵,反而将魏徵视为自己的一面镜子,虚心接受他的建议。他们都深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的道理,懂得包容人才的不足,从而成就了一番霸业。
现代领导者需修炼 “两容”:一容 “短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技术天才可能在社交方面比较笨拙,艺术家可能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不足。领导者要学会聚焦人才的专业优势,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才能。例如,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中,有一位技术专家,他在算法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但不善于与人沟通。公司领导了解到他的特点后,为他安排了独立的研发团队,让他专注于技术研发工作,避免了因社交问题对他工作的影响。
二容 “过失”。创新探索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失败和失误,领导者要对员工在创新过程中的合理试错保持宽容,避免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的消极循环。正如《将苑》所言 “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只有给予人才足够的包容和支持,他们才能放下包袱,大胆创新,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例如,在一家创业公司中,团队成员在尝试新的产品模式时遭遇了失败。公司领导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指责和惩罚,而是与他们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在领导的支持下,团队成员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成功推出了一款受欢迎的产品。
《资治通鉴》跨越千年的警示与启示,最终凝结为一句箴言:管理的本质是 “成人达己”—— 通过 “度才授任” 让个体价值最大化,进而成就组织伟业。无论是治国、治企还是治事,核心永远是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当领导者真正领悟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的精髓,便能打破 “人才匮乏” 的困局,在古今贯通中开创 “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的新局面。毕竟,最好的管理,从来不是改变人,而是成就人。
来源:微笑着读者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