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存储芯片板块不会跌跌不休。11月14日的板块大跌更多是短期情绪宣泄与获利盘兑现的结果,而非行业逻辑崩塌,且行业有刚性需求和国产替代等长期支撑,只是短期仍需消化多重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存储芯片板块不会跌跌不休。11月14日的板块大跌更多是短期情绪宣泄与获利盘兑现的结果,而非行业逻辑崩塌,且行业有刚性需求和国产替代等长期支撑,只是短期仍需消化多重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1. 短期调整是多重因素叠加,而非趋势性下跌:此次板块大跌是多方面短期因素共振导致。一方面,此前佰维存储等个股市盈率过高,德明利年内涨幅超200%,获利盘堆积极多,稍有风吹草动就引发资金踩踏式撤离;另一方面,全球存储巨头库存去化慢于预期,消费电子端需求疲软,普通DRAM、NAND产品订单萎缩,让市场担忧情绪被放大。但这种调整并非无底线,11月14日美股闪迪、美光等存储相关个股就出现下跌后快速回弹的情况,体现出板块具备短期修复能力。
2. 高端需求爆发提供核心支撑力:AI算力爆发、数据中心扩容带来的高端存储需求十分强劲,HBM3e等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头部厂商高端产能满负荷运转,订单甚至排期至明年。同时车规级存储等新兴赛道需求也在增长,这些高端赛道的需求增量,会成为相关企业的业绩缓冲垫,也让板块内优质标的难以持续下跌。
3. 行业周期与国产替代逻辑筑牢长期根基:存储行业向来遵循“暴跌 - 去库存 - 供需平衡 - 反弹”的周期规律,上一轮2019 - 2021年周期中板块曾实现翻倍涨幅。且国产替代进程在加速,国内企业在3D NAND和DRAM领域逐步实现量产,上游设备、材料企业也通过技术突破实现进口替代,北方华创、长电科技等龙头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另外Gartner预测2025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将突破1600亿美元,长期成长空间明确,不会支撑板块持续下跌。
存储芯片板块短期因巨头业绩爆雷会维持震荡,中期随涨价周期推进将震荡上行,长期依托AI高需求与国产替代趋势,具备持续走强的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1. 短期(1 - 3个月):震荡整理为主:11月14日板块受铠侠业绩爆雷影响大幅下挫,存储芯片指数单日跌2.9393%,佰维存储等多只个股跌幅超10%,美股相关个股也同步暴跌。不过这种下跌更多是情绪宣泄,美光等个股当日就出现下跌后回弹的情况。且当前行业缺货涨价的核心逻辑未变,渠道与整机厂商还在囤货锁价,叠加前期板块累计涨幅可观,短期大概率以震荡消化利空、消化获利盘为主,难现持续单边下跌。
2. 中期(3 - 12个月):震荡上行成主流趋势:机构普遍看好此阶段板块走势,国信证券认为存储缺货涨价行情有望贯穿2026年全年。一方面价格上涨动力强劲,三星正考虑明年将存储价格上调20%-30%,闪迪已大幅调涨NAND闪存合约价达50%,集邦咨询也上调了四季度一般型DRAM价格涨幅预期;另一方面供给端龙头持续减产,三星、铠侠等都削减了NAND晶圆产量,供需失衡将进一步推动价格走高。同时国内长鑫存储量产LPDDR5X产品,兆易创新等企业业绩复苏,国产厂商竞争力提升,这些因素都会逐步传导至股价,推动板块震荡上行。
3. 长期(1年以上):依托多重红利稳步走强:长期成长逻辑坚实且清晰。需求端,开源证券指出AI驱动的存储产品短缺或持续到2027年,NAND与高容量存储需求甚至可能延续至2028年,AI服务器、数据中心对高性能存储的需求会持续激增。供给端,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长鑫存储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国内存储设备国产化率也有望快速增长,中信建投预测明年半导体设备全行业订单增速或超30%。此外,头部厂商正加速向HBM、DDR5等高端产品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板块长期走强注入持续动力。
存储芯片行业正处上行周期,叠加AI需求爆发与国产替代推进,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的龙头个股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以下是核心标的及投资逻辑:
1. 兆易创新:作为国产存储龙头,其NOR Flash全球市占率前三,还身兼国内MCU龙头,车规级产品打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目前与合肥长鑫合作的DRAM项目已量产,128层NAND Flash进入客户验证阶段,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1.31%,AI服务器订单暴涨300%,技术与业绩双重支撑长期成长。
2. 澜起科技:是内存接口芯片领域的全球领导者,DDR5技术市占率超40%,HBM3控制器也已通过验证,产品传输速率达国际顶尖水平,深度绑定三星、美光等国际巨头。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2%,毛利率维持70%以上,随着DDR5渗透率提升和AI服务器需求增长,业绩确定性强。
3. 江波龙:存储模组龙头,旗下Lexar(雷克沙)品牌全球存储卡份额第二、U盘份额第三,客户涵盖华为、戴尔等。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2.48%,企业级存储业务增速超80%,同时积极布局车规级存储模组,后续有望受益于AI手机、AI PC带来的大容量存储需求红利。
4. 北京君正:车载存储领域的佼佼者,其相关芯片通过车规认证,进入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供应链,国内车载存储市占率第一。2025年三季度车载存储业务营收同比增120%,占总营收65%,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升级带来存储容量扩容,公司产品量价齐升的趋势明确。
5. 深科技:国内领先的存储芯片封测企业,存储封测产能全球前十,且是长江存储、兆易创新的主要封测供应商。2025年三季度其存储封测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3%,后续随着国内存储芯片企业产能持续扩张,公司封测订单会持续充足,业绩增长具备强确定性。
6. 华海清科:聚焦半导体装备制造,自主研发的CMP设备打破国外垄断,已通过长江存储、中芯国际验证并批量供货。2025年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9%、120%,在国产存储芯片产能加速扩张的背景下,作为核心设备供应商,长期将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
来源:看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