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市早苗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涉及台湾问题的不当言论,不光如此,她还声称这些言论"符合政府立场",压根没有要收回的意思。
高市早苗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涉及台湾问题的不当言论,不光如此,她还声称这些言论"符合政府立场",压根没有要收回的意思。
更让人觉得过分的是,她在讲话中暗示日本可能会"武力介入"台海局势,这简直就是在挑战中国的底线。
高市早苗这番话一出,立马在两岸三地引起了巨大反响。
面对日方的挑衅,中国外交部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迅速和坚决的。
11月10日,外交部就日方的错误言论提出了严正交涉,希望日方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改正。
可令人意外的是,日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继续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
这下中方真的怒了。
11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措辞明显升级,直接勒令日方立即收回那些恶劣言论。
林剑的话说得相当重,他明确表示,如果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那就是"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光是在记者会上表态还不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还专门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进行了面对面的严肃交涉。
这种做法在外交上叫做"召见",通常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可见中方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副部长在会见中再次敲响了警钟,要求日方必须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立即进行纠正。
据了解,会谈气氛相当严肃,中方明确表示,如果日方继续一意孤行,一切后果都由日方自己承担。
这种高级别的外交交涉显然给日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要知道,被召见在外交礼仪中其实是一种相当严厉的举措,相当于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严肃谈话。
面对中方的强硬态度,日方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矛盾的。
一方面,他们坚持不撤回之前的错误言论,高市早苗甚至继续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说什么这是日本政府的一贯立场。
另一方面,日本又试图通过其他渠道释放和解的信号。
比如,日本驻澳大利亚大使铃木量博就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声称,日本"非常愿意"与中方进行沟通,希望能够避免误解,还说要"搭建沟通渠道"。
听起来好像很有诚意,可仔细一看就发现问题了。
铃木量博在同一次演讲中又开始指责中国"试图单独改变现状",还鼓吹日澳两国要加强合作来增强对中国的"威慑"。
更糟糕的是,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看到这个局面,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开始推波助澜。
这些人继续在各种场合叫板中国,甚至有人公开喊话要驱逐中国外交官,这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面对日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
外交部多次强调,如果日方真的想要对话,那就必须以尊重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这是不可商量的底线。
中方指出,日本一方面说要沟通,另一方面又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挑衅,这种做法实质上就是在推卸责任,是典型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表现。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从来不怕对话,也愿意通过沟通解决分歧,可前提是对方必须拿出真诚的态度,而不是一边谈判一边捅刀子。
如果日方继续这样搞下去,那就只能让事实说话了。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中美、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话题之一。
任何国家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越界,都会面临中方的强烈反弹。
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近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台湾。
从修改防卫政策到增加军事预算,从加强日台交流到发表涉台言论,日本的一系列动作都在挑战中方的底线。
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台海地区的局势变得越来越敏感。
各方都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军事演习频繁,武器装备不断升级。
日本提出要"武力介入"台海,虽然可能只是口头表态,可这种言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挑衅性。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场外交风波短期内很难平息。
中方已经明确表达了立场,日方也没有表现出要妥协的迹象。
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是根本性的,不是简单的误解或者沟通问题。
未来几天,各方的表态和行动都值得密切关注。
如果日方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方肯定会采取更多的反制措施。
相反,如果日方能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调整立场,双方关系还有缓和的可能。
这次事件也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非常明确和坚定的,任何挑衅行为都会付出代价。
信息来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例行记者会实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官方声明
3. 新华社关于中日外交交涉的权威报道内容
4. 人民日报海外版涉台问题专题评论文章
5.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于外交事务报道
6. 环球时报关于中日关系最新动态的深度分析
7. 参考消息报关于东亚地区安全局势的专业解读
来源:在雨中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