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股友们下午好!最近关注全球市场的朋友肯定被一条消息惊到了:华尔街巨头高盛直接预警,美股未来十年将跑输全球同行,标普500指数年化回报可能只有6.5%。要知道过去十年美股可是“全球顶流”,标普500年化涨幅超10%,不少人靠美股基金、科技股赚得盆满钵满。现在
各位股友们下午好!最近关注全球市场的朋友肯定被一条消息惊到了:华尔街巨头高盛直接预警,美股未来十年将跑输全球同行,标普500指数年化回报可能只有6.5%。要知道过去十年美股可是“全球顶流”,标普500年化涨幅超10%,不少人靠美股基金、科技股赚得盆满钵满。现在高盛突然唱衰,让很多人慌了:这是要变天了?手里的美股还能长期持有吗?全球资金会往哪里跑?今天咱们用数据、机构观点和真实逻辑,把这事聊透,不搞情绪化预判。
先划重点:高盛到底说了啥?数据有多扎心?
高盛在最新的全球资产配置报告里,抛出了三个核心观点,每一个都直击要害:
第一个是美股回报大缩水。高盛预测,未来十年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总回报(含股息)仅为6.5%,不仅远低于过去十年的10.3%,更是全球主要地区中最弱的。对比之下,新兴市场年化回报率预计能达到10.9%,差不多是美股的1.7倍;发达市场(不含美国)也有8.2%的年化回报,明显跑赢美股。
第二个是估值是最大枷锁。高盛认为,美股当前的估值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增长。目前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约为24倍,远高于历史均值17倍,也比新兴市场的12倍、欧洲斯托克50的15倍高出一大截。过高的估值就像“沉重的包袱”,就算美国经济保持稳定,企业盈利增长也很难支撑股价继续高速上涨,后续只能靠缓慢消化估值来兑现回报。
第三个是新兴市场成最大赢家。高盛特别强调,未来十年全球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新兴市场,其中中国和印度将贡献新兴市场七成的利润增量。中国的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产业爆发,印度的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会成为拉动新兴市场股市上涨的“双引擎”。无独有偶,瑞银也在最新报告里表态,将中国股票和人民币列为2026年重点看好的资产,和高盛的观点不谋而合。
更扎心的是横向对比数据:如果现在投入100万元,按照高盛的预测,十年后美股能变成187万元;而投新兴市场,十年后能变成281万元,足足差了94万元。这意味着,同样的资金,选对赛道十年后收益能差出近一倍。
为啥美股会“失速”?核心是三个“难以为继”
高盛敢这么笃定地唱衰美股,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看到了美股当前难以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简单说就是三个“难以为继”:
第一个是高估值难以为继。过去十年美股之所以能涨,靠的是低利率环境、科技巨头垄断和量化宽松政策,这三大因素共同推高了估值。但现在美联储加息后利率维持高位,量化宽松早已退出,科技巨头的增长也开始放缓——比如苹果、微软最近几个季度的营收增速都降到了个位数,再也没有了过去的爆发式增长。没有了估值和业绩的双重驱动,美股自然很难重现过去的辉煌。
第二个是盈利增长难以为继。美国经济虽然韧性十足,但增长动能正在减弱。高盛预测,未来十年美国GDP年均增速约为1.8%,低于新兴市场的5.2%。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标普500成分股未来十年的盈利年均增速预计只有4.7%,而中国A股的制造业、科技板块盈利增速可能达到8%-10%,印度的消费、科技板块也有7%以上的增速,差距一目了然。
第三个是资金流入难以为继。过去十年,全球资金都在往美股跑,因为美股是“安全+高收益”的代名词。但现在随着美股回报预期下降,加上新兴市场的成长潜力凸显,资金已经开始悄悄转移。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资金净流入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规模达850亿美元,而净流入美股基金的规模只有320亿美元,资金“用脚投票”的趋势已经显现。
华尔街吵翻了!有人唱衰有人力挺,该信谁?
高盛的观点一出,华尔街直接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咱们也得听听不同的声音,不能偏听偏信:
唱衰派除了高盛,还有美银、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美银认为,美股正面临“估值过高、盈利见顶、政策收紧”三重压力,未来十年很可能遭遇“失去的十年”,这将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美股表现最糟糕的时期之一。摩根士丹利则补充,美国的债务问题、人口老龄化等长期矛盾会进一步拖累经济和股市表现,美股跑输全球是大概率事件。
力挺派也不甘示弱,其中最坚定的是华尔街长期多头、Yardeni Research的策略师。他直接反驳高盛的观点,认为美股不仅不会跑输,还可能进入“咆哮的2030年代”,把股息计算在内,标普500每年上涨11%的可能性更大。摩根大通也表示,美国科技巨头在AI、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依然领先全球,后续随着AI产业的深度落地,科技股可能再次引领上涨,美股的核心竞争力还在。
其实两派的观点都有道理,核心分歧在于“短期估值压力”和“长期技术优势”哪个更占主导。但有一个共识是:就算美股不会像高盛说的那么弱,未来十年的回报也大概率不如过去十年,而新兴市场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三类资金,三种布局方案
不管华尔街怎么吵,咱们普通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该怎么操作”。结合高盛、瑞银等机构的建议,给大家整理了三种布局方案,对应不同的资金类型,实用性拉满:
如果你是长期资金(5-10年不用) :果断降低美股配置比例,加仓新兴市场。可以把美股的配置从之前的50%降到30%,重点保留苹果、微软等核心科技龙头(毕竟技术优势还在);把40%的资金投向中国A股的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半导体等赛道,比如近期政策持续加码的工业母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再用20%配置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指数基金,分享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的收益;剩下10%留作现金,应对市场波动。
如果你是中期资金(2-5年) :采取“美股+新兴市场”均衡配置。美股保留40%,优先选择消费必需品、医疗保健等防御性板块,比如宝洁、强生,这些板块在经济波动中跌幅更小;新兴市场配置40%,重点选中国和印度的龙头企业;剩下20%配置全球债券基金,降低组合波动。这种配置既能守住美股的基本盘,又能吃到新兴市场的成长红利,攻守兼备。
如果你是短期资金(2年以内) :暂时观望为主,别盲目切换赛道。美股虽然长期回报预期下降,但短期依然有流动性支撑,不会马上崩盘;新兴市场虽然潜力大,但波动也更大,比如近期A股在4000点附近反复横跳,印度Sensex指数也出现了10%的回调。短期资金可以先持有美股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等市场出现明确的趋势信号(比如资金持续流入新兴市场、美股估值回到合理区间)再调整配置。
还要提醒两个避坑点:一是别把所有资金都押注在单一市场,不管是美股还是新兴市场,过度集中都会放大风险;二是别追涨杀跌,长期投资的核心是把握趋势,而不是纠结短期波动,比如现在新兴市场估值处于低位,正是慢慢布局的时机,不用等所谓的“最低点”。
最后聊两句:全球投资的逻辑真的变了
高盛的预警,本质上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过去十年“美国独强”的时代正在慢慢结束,未来十年将是“多极增长”的时代。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凭借产业升级、人口红利和政策支持,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应的股市自然会有更高的回报潜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股会就此崩盘,6.5%的年化回报依然跑赢通胀,只是不再是“全球最优选择”。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打破“美股信仰”,用全球化的视角看待资产配置,别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那么问题来了:你手里有没有持有美股或美股基金?高盛的预警会让你调整配置吗?你更看好未来十年的美股,还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交流看法!
来源:树上听蝉鸣声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