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离婚战:“中国巴菲特”不光花了5亿分手费,资本帝国也悬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21:41 1

摘要:2009年2月的那个夜晚,当陆娟第一次报警说遭遇家庭暴力时,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一场持续15年、横跨三个法院、最终导致36亿市值上市公司“无主”的离婚拉锯战。

曾经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巴菲特·赵”的实控人,就这么失去了对自己苦心经营20多年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2009年2月的那个夜晚,当陆娟第一次报警说遭遇家庭暴力时,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一场持续15年、横跨三个法院、最终导致36亿市值上市公司“无主”的离婚拉锯战。

11月4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终审判决,给这场A股史上最漫长的离婚案画上了句号。

判决结果简单粗暴:赵丙贤和陆娟,各分50%。

这意味着,控股沃华医药50.27%股份的中证万融投资集团,现在变成了一个谁也说了不算的“两头蛇”。

更离谱的是,就在这对怨偶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这些国际资本巨头,刚刚在今年二季度重仓杀入沃华医药。他们是来抄底的,还是来看热闹的?

1. 从战友到仇人:一场婚姻如何演变成资本绞肉机

1988年,23岁的赵丙贤在部队认识了陆娟。那时候他们大概想不到,33年后会在法庭上为了那50%的股权撕得面目全非。

婚后的日子一开始挺美好。陆娟的爷爷是解放前的老股民,给这对小夫妻科普股票知识。1990年赵丙贤转业,正好赶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两人一头扎进股市,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991年,他俩联手创立中证万融,陆娟管财务,赵丙贤搞资本运作。

看起来是天作之合对吧?问题就出在2007年。

那一年,赵丙贤把收购来的沃华医药送上了深交所,成为山东潍坊第一家上市的中药企业。公司市值一路飙升,赵丙贤的身价水涨船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婚姻开始出现裂痕。

2009年和2010年,陆娟两次因家暴报警。她后来对媒体说:“他威胁我,说提离婚会让股价暴跌,让他和朋友们利益受损。”

2010年4月,陆娟第一次起诉离婚,要求分割20亿共同财产。

赵丙贤的反应是什么?装病、出差、拒不出庭。更狠的是,他反手报警说陆娟抢夺公司财物,导致陆娟被关了37天,最后因“证据不足”取保候审。

这哪里是离婚,分明是一场资本版的《罗生门》。

2. 拖字诀的代价:15年耗掉的不只是感情

从2010年到2025年,整整15年。期间陆娟撤诉、再诉、一审、二审,赵丙贤的拖延战术可以说用到了极致。

2011年8月再次开庭,赵丙贤说要“奔丧”缺席。法官能怎么办?只能继续等。一等就是12年,直到2023年6月一审才判下来。二审又拖了一年多,最终在2024年11月尘埃落定。

这15年里发生了什么?沃华医药从上市之初的意气风发,到如今的风雨飘摇;A股经历了数轮牛熊转换;赵丙贤从50岁出头熬到了61岁;陆娟的青春也在法庭和等待中消磨殆尽。

最讽刺的是,赵丙贤一边拖延离婚,一边继续他的“中国巴菲特”人设。

他投资同仁堂科技、登海种业、罗莱家纺、广电电气,个个成功上市。他出书《资本运营论》《有效动作论》,到处讲投资理念。北京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他和巴菲特的合影。

可这一切,都在那份判决书面前显得格外苍白。

3. 无主之地:36亿市值公司的治理困局

现在的局面是这样的:赵丙贤和陆娟各持中证万融50%股权,中证万融持有沃华医药50.27%股份。表面上看控股股东没变,实际上任何重大决策都需要这对仇人达成一致。

这可能吗?

看看可靠股份的前车之鉴就知道了。2024年2月,董事长金利伟离婚,前妻鲍佳分走近一半股权。虽然鲍佳自愿放弃了4%表决权,但这一年多来,她在董事会上投了至少10次反对票。最近一次是反对三季报,直接质疑老公“经营管理能力”。

沃华医药会不会走上同样的内斗之路?目前公司公告说“一切正常”,赵丙贤继续担任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

但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未来如果涉及重大投资、并购、分红等决策,陆娟会怎么表态?她会不会像鲍佳一样,用手里的50%股权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沃华医药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6.25亿元,同比增长8.31%;净利润6399.5万元,同比暴涨179.34%。业绩正在回暖,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内部动荡。

更要命的是那些刚进场的国际资本。瑞银、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这些华尔街老手在二季度集体加仓,沃华医药是今年上半年唯一被QFII环比加仓的公司。

人家是冲着公司基本面来的,结果刚买完就遇上实控人“失控”,这心里得多膈应?

4. 5亿分手费值不值:一个关于控制权的终极问题

按照沃华医药11月7日6.19元/股的收盘价,36亿总市值。赵丙贤间接控制的股权价值约18亿,离婚后分给陆娟一半,就是9亿左右。考虑到流动性折扣,实际“分手费”应该在5亿上下。

5亿多不多?对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对赵丙贤来说,失去的远不止这些钱。

他失去的是对中证万融的绝对控制权,失去的是对沃华医药的话语权,失去的是过去20多年苦心经营的资本帝国的根基。

更致命的是,他失去了“中国巴菲特”这个人设的底气。

巴菲特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绝对的控制权。他可以不在乎短期股价波动,可以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因为公司是他说了算。

现在赵丙贤呢?每个重大决策都得看前妻脸色,这还怎么玩长期主义?

有意思的是,沃华医药旗下有15个独家品种,93个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家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万和堂药庄”的百年老字号,技术底子其实不差。但现在的问题是,谁来掌舵?

5. 资本市场的婚姻启示录

这场15年离婚战,给A股市场上了一课:再聪明的资本运作,也抵不过一份没签好的婚前协议。

看看那些离婚后公司大乱的案例:可靠股份内斗不断,股价从高点跌去大半;某些公司甚至因为前夫妻争夺控制权,直接导致经营瘫痪。归根结底,都是当初没想清楚“家”和“公司”的边界。

赵丙贤1997年就出版了《资本运营论》,2016年又出了《有效动作论》,讲的都是如何理性经营企业。可他怎么就没想到,给自己的婚姻做个“风险对冲”呢?

据说他办公室里挂满了巴菲特的照片和语录。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潮水退去,赵丙贤发现自己不仅在裸泳,连泳池都不完全属于他了。

对于那些准备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家来说,这个案例的警示意义再明显不过:股权结构设计不能只考虑融资和控制权,还得考虑婚姻风险。信托、有限合伙、AB股、一致行动人协议,这些工具不是摆设,关键时刻能救命。

尾声

沃华医药的公告里反复强调“经营正常”“未受影响”。但资本市场最不缺的,就是“暂时正常”后的突然崩盘。

一家市值36亿的上市公司,控制权悬而未决;一对离异夫妻,各握50%股权互相制衡;一群刚进场的国际资本,正在观望下一步该怎么走。这个局,怎么破?

也许赵丙贤会想办法回购陆娟手里的股权,也许陆娟会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平衡,也许双方会达成某种默契继续维持现状。但不管哪种可能,“中国巴菲特”的资本神话,都已经写下了一个不太光彩的注脚。

15年前陆娟报警那个晚上,如果有人告诉赵丙贤,拖延离婚的代价会是失去公司控制权,他还会选择那样做吗?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资本市场更不相信眼泪。

下次看到那些企业家夫妻恩爱秀合影的时候,不妨想想沃华医药这个案例。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但上市公司的婚姻,牵扯的是成百上千股民的利益。爱情可以冲动,股权设计必须理性。

这或许才是这场15年离婚战,留给A股市场最值得深思的一课。

来源:财经保探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