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5年6月,红一、红四两大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几天后,中央召集两大方面军的高级军政干部,在两河口开会。会后不久,中央抽调部分红一干部,到红四工作,以加强隔绝数年的两大方面军的联系。其中红一方面军红5军团参谋长陈伯钧,被调任红四方面军红9军任参谋长。
1935年6月,红一、红四两大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几天后,中央召集两大方面军的高级军政干部,在两河口开会。会后不久,中央抽调部分红一干部,到红四工作,以加强隔绝数年的两大方面军的联系。其中红一方面军红5军团参谋长陈伯钧,被调任红四方面军红9军任参谋长。
陈伯钧到红四方面军后不久,发生张国焘拒绝北上、公然抹黑等复杂事件,陈伯钧站出来坚决反对,坚决支持毛主席,坚决要斗争到底。结果可想而知,被斗得有些凄惨。
当时在红四方面军,一心追溯张国焘的黄超,拼命为他摇旗呐喊,公开讲话道:“中央为什么不重视我们的不满呼声?中央应该清楚,张主席也是政治局的一员,还领导着我们8万红军战士。不重视张主席的意见是不行的!”
黄超的话,不经意间暴露出包括张国焘和他自己的想法。难道领导着8万红军战士,就一定要把听张国焘一个人的意见,罔顾中央大多数人作出的决定?明明之前开会商定的事,怎么一分开就变卦,成不尊重张国焘的意见了?
黄超和张国焘的想法本质,不是在中央,也不是在谁掌握真理跟谁走,而是谁掌握的枪杆子多听谁的、跟谁走。这不完全乱了套嘛。张国焘等人的想法是随着了解到的中央红军实力而变化的。中央领导的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在长征之前是全国实力最强的苏区和军队,这是众所周知的,张国焘也清楚,所以没有其他什么想法。
直到两大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了解到中央红军的人数、武器装备、各类物资,均远不如红四方面军,便出现轻视,不再尊敬。
陈伯钧听到那些贬低、抹黑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便舌战多人,据理力争。陈伯钧之所以这样做,除他是中央红军调来的干部外,还有他对毛主席有很深很深的感情原因。
进行争辩的当天晚上,陈伯钧挑灯写信给张国焘,述说自己站在公正的、红一方面军的立场角度,对两大方面军会师后的一切纠纷问题看法,并要求与张面谈。
张国焘接信后的第二天,表示第二天上午就可面谈。在此期间又有相关会议,开得不伦不类、乌烟瘴气,让陈伯钧等原红一方面军的干部火冒三丈。那段时间陈伯钧经常夜不能寐,有写日记习惯的他,当时在日记本上,忧心忡忡地写下:“是夜静思,痛彻肺腑,以致暗泣,有生以来,伤心事,莫过于斯。”写日记时,他的气愤已转为悲痛。
与张国焘面谈时,陈伯钧就事论事,完全不怕得罪人。结果是陈伯钧从多个角度痛陈利害得失,张国焘随口敷衍,用拖字诀了事。
跟张国焘聊完,陈伯钧更加压抑了,他感到待下去将出更大的正面冲突,便请求调离。陈伯钧曾想找朱德、张国焘再谈一次,但没找到。偶然遇到刘伯承,陈伯钧顺势说出眼下的种种不正常,寻求建议。
刘伯承自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他语重心长地提醒陈伯钧:“斗争要注意方法呀。你别以为人家只是闹分裂,不会伤人。他是要杀人的!”
1935年9月14日这天,陈伯钧被调至红四总部工作,当天他在日记中写下“受辱之日”:被传令兵强行剥夺所有东西,望远镜都被抢走了。他说:“慨自参加革命以来,算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
陈伯钧已有性命之危,但他还是坚持斗争,后免职又到红大任教员。陈伯钧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受到这样的围攻,依然矢志不渝,忠于毛主席。他为何如此有气节?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毛主席对陈伯钧有恩,救命之恩;其实对于他这样的党员来说,这不是恩,而是毛主席当时的做法,深深折服了他。
1927年春季的一天,井冈山的红军教导队在毛主席的率领下打了场大胜仗。陈伯钧缴获到了一把精致的手枪,只是扳机有些生锈,不用力扣不动。他很宝贝这枪,就坐到地上反复擦拭。教导队队长吕赤看到后,就开玩笑说这是破手枪,枪栓都拉不动。
陈伯钧听后不服气,把枪拆解开,用煤油反复擦拭其内部零件。不久,这小手枪可以正常使用了。枪好后,陈伯钧想拿给吕赤看,但吕赤外出打土豪去了,很久才能回来。
有一天,吕赤回来,陈伯钧立马跑去找,高兴地说:“你看我这枪还破吗?”吕赤一眼认出这枪,笑道:“怎么,这枪还没扔啊。”年轻的陈伯钧被这一激,把枪对准吕赤的鼻梁,说:“你还不服气啊?我给你试一试!”
接着发生了一件陈伯钧后悔终生的事:他忘记把枪里的子弹取出来。吕赤鼻梁中枪,一命呜呼,陈伯钧也被吓傻了,跪在他面前大声呼喊他的名字。
这事被捅到士兵委员会那去。士兵委员会成员情绪激动,气愤地把陈伯钧围住,质问他为什么子弹上膛,还把枪对准吕赤。
陈伯钧面如死灰,不做解释,也不做反抗,任人打骂。这时陈士榘出面,说这事上报毛委员,让毛委员来处理怎么样?士兵委员会的人同意。
陈伯钧被扭送到毛主席处。毛主席通过陈士榘,知道了陈伯钧和吕赤的事,面对激动的士兵委员会成员,他没有立即给出自己的处理想法,而是用谦和的语气说:
“我们打个商量怎么样,陈伯钧打死吕赤队长是事实。杀人偿命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你们看,陈伯钧是无心之失,吕赤也已经被打死了,是否还要再打死一个革命战士?”
毛主席的商量语气,让士兵委员会的人逐渐冷静下来。于是毛主席趁热打铁,述说陈伯钧死了只是解大家的一时之气,他活着作用更大啊。
最后,通过毛主席与士兵委员会的商量,陈伯钧被处以打一百板子的惩罚。历史证明,毛主席眼光很好,他下令救的陈伯钧成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上将。而陈伯钧也万分感谢毛主席的抬手,没让自己把命交待在这。
红一、红二、红四三大方面军大会师后,毛主席了解到陈伯钧不惜性命力挺自己,遂亲笔书信一封勉励道:“伯钧同志,闻你在6军,为红军庆得干才!”
毛主席没多说,但陈伯钧懂,由此感到深深的欣慰。抗战全面爆发后,陈伯钧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
来源:寻史